四川省成都市:构建社会关爱援助体系  破解脱贫实务难题

2018-02-06 23:42
中国民政 2018年16期
关键词:社工援助救助

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成都市委市政府以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以实现“精准扶贫救助”为目标,建立了专业化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党委引领,政府救助兜底负责,社会援助有效补充,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救助格局,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援助无缝衔接,多方合力建立起明晰体制内外职能、打通体制内外渠道、整合体制内外资源的社会关爱救助工作体系。

一、搭建工作体系

为克服政府开展救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确保困难群众得到精准救助帮扶,2016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发《关于建立城乡一体社会关爱援助体系提升精准扶贫实效的指导意见》,致力于探索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社会关爱援助体系。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机构运营的原则,建立健全“三级中心、五级网络”的社会救助体系,即在省、市、区(市)县三级建立社会关爱援助中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困难群众社会关爱援助服务站,形成省、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社会关爱援助服务网络。明晰体制内外职能、打通体制内外渠道、整合体制内外资源,充分整合政府现有救助政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起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援助无缝衔接、困难群众需求得到及时响应,通过精准救助、精准援助,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解困。

二、明确职责分工

坚持党政主导,夯实救助基础。一是坚持“党政主导、资源众筹、机构运营、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将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出台政策,统领社会救助工作。三是在加强政府救助的同时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

整合体制内外力量,实现政社联动。完善政府救助体系,构建网格化协同机制,建设社会援助体系,实现专业化精准帮扶,成立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镇(街道)关爱援助站。创新社会关爱援助模式,由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有效评估救助需求、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方案,使贫困对象的社会救助需求得到更准确、全面、科学的回应。通过直接服务、链接社会资源等方式,对“已享受体制内政策后仍有需求”和“无条件享受政策资源但确有需要”的困难家庭,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的专业服务。

营造社会协同氛围,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充分运用公募平台和定向募集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广泛引导和链接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企业公益责任、社会组织服务等各种资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成立冠名爱心基金,为困难群众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常态化的精准援助,营造社会广泛参与关爱援助的氛围。

三、理顺工作机制

各关爱援助中心负责本辖区困难群众需求评估,制定个性化关爱援助方案,建立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库和援助项目库,链接辖区内外资源,实现供需对接。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关爱援助服务网络依托“三级中心”,充分利用慈善信息平台优势,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困难群众关爱援助工作。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有利于达成精准救助的预期目标。

一是个人申请与主动寻找的发现机制。通过广泛宣传,让成都户籍人员、非成都户籍人员在成都遇到紧急困难时主动向村(社区)关爱援助服务站提出救助申请。建立由社会工作者、村(社区)工作者、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发现工作队伍,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引导帮助其提出政府救助或社会关爱援助申请。

二是需求评估机制。研究分析困难群众基本情况,对困难群众需求情况进行分类评估。对经政府救助后仍需帮扶和政府救助范围外的困难群众,关爱援助中心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关爱援助方案。

三是社工介入引导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工在关爱援助困难群众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健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制度,探索购买社工服务的标准、评价、监测机制,及时兑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促进社工介入社会关爱援助。

四是需求与资源对接机制。建立社会关爱援助项目发布平台,实现困难群众需求与政府救助资源、社会关爱援助资源高效对接,形成政府救助和社会援助有机结合,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关爱援助服务,提高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

五是过程信息公开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开关爱援助信息,推进援助对象、资金使用全过程公开,推动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提高关爱援助公信力。

六是健全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健全由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社会关爱援助服务组织、援助对象等参与的服务评价机制,从行政监管、服务成效、项目管理、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关爱援助中心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估,推动社会关爱援助工作健康发展。

七是政府资源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的方式推动援助中心开展工作,建立起向社会购买服务机制,购买服务费用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增长。

八是工作统筹与协调机制。建立市和区(市)县社会关爱援助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民政部门召集,教育、财政、人社、房管、卫计、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部门(单位)和关爱援助中心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救助与援助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社会关爱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关爱援助工作健康发展。

成都市构建的“社会关爱援助体系”,荣获了2016年全国“最具影响力社工项目”、民政部社会救助领域最佳实践成果奖,并成为全国社工服务首次登上《新闻联播》的三个案例之一,连续7天在中央一台展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初步取得了预期成效。首先,推动了实现政府职能转移,弥补了社会力量在救助领域的参与不足、缺少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其次,实现了特殊困难群众精准帮扶,为困难群众针对性地实施医疗援助、教育援助、资金援助、物品援助、心理援助及其他特需服务。再次,推进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表现为全科式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培育了一批专业社工人才。

猜你喜欢
社工援助救助
青春社工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救助小猫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