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8-02-06 05:33刘昌军代仕林刘昌燕万正煌
绿色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南漳县新品种小麦

刘昌军 代仕林 刘昌燕 万正煌

摘要:针对湖北省南漳县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选择问题,于2016年开展了筛选试验。试验选择8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机械条播。试验结果显示:产量排名前4位的品种分别是鄂麦596、襄麦25、镇麦9号、华麦2566,综合考虑,鄂麦596和镇麦9号病害发生较重,襄麦25株高较高,需要注意栽培措施,降低基本苗数或优化氮肥施用,华麦2566在各方面表现较稳定。选择适合南漳县的小麦品种,要综合考虑产量和病虫、倒伏抗性,同时针对品种优化栽培措施,提高稳产性。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试验;南漳县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4-0057-04

1 引言

小麦生产实践表明,选育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小麦单产、增加小麦总产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小麦作为湖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2010年湖北省小麦播种面积1000.11hm2,总产量343. 07 t,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南漳县常年种植小麦面积在50万亩左右,在小麦生产上,近几年来新品种层出不穷,市场上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常造成农民选择品种困难,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了筛选、培育、确定南漳县小麦最适宜的栽培品种,同时加快新品种的推广运用的步伐,2016年秋播,南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选择在清河管理区黄莲树村8组小麦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共8个:西农538、郑麦11 9、B6 -20、襄麦25、襄麦35、鄂麦596、镇麦9号、华麦2566。

2.2试验设计

试验在2016年秋季,清河管理区黄莲树村8组开展田间试验。选择前茬为水稻,肥力中上等且肥力均匀一致,田间排灌条件较好的田块。采用大区试验,不设重复,品种完全随机排列,设置保护行,总面积约3600m2。播种方式为机械条播。

2.3 田间管理

根据田间土壤条件和小麦种植的需肥水平,于11月6日播种,亩用45%智能终端配方肥50 kg;12月25日结合天气,亩用尿素9.5 kg追施分蘖肥。精细化管理田间杂草和病虫害。

2.4数据调查

播种后定点记载茎蘖动态、各生育期时期的植株长势长相及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收获前进行产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由表1可知,试验品种产量差异较大,最高产量为鄂麦596,产量为411.6 kg/666. 7m2,最低产量为B6 -20,产量为336.5 kg/666.7m2,前者比后者产量高22.3%,鄂麦596比襄麦25(排名第二)产量高5.84%,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实测产量与籽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2=0.34 (p<0.05)],是鄂麦596高产的主要影响因子,而襄麦25产量主要影响来自穗数,较低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产量增加的限制因子,产量最低的B6 -20主要受较低的穗数和千粒重限制。将各产量构成因子排序发现,排名第4位的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分别是40.5×104、27.0、40.6 g,理论产量达444 kg/666. 7m2,筛选品种可以此为参考,但考虑产量构成因子间的补偿效应,应综合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小麦品种。

3.2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2可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不同品种的全生育期没有显著差异,最长生育期为202 d,最短为195 d,相差7d,抽穗时期基本在同一周内完成。

3.3 不同小麦品种的穗蘖变化

表3显示不同品种穗蘖数变化,成穗率最低的品种依次为郑麦119、襄麦35、鄂麦596,分别为65. 2%、62. 6%、65. 3%,而其最高苗数较高,说明该品种的分蘖能力较大,分蘖主要集中在冬季后发生,可适当降低基本苗数,增加有效穗,降低无效分蘖数量。西农538和襄麦25成穗率较大,基本苗数也最高,越冬茎蘖数也排前列,说明前期分蘖能力较强,抗寒能力较强,表现为多穗型。

3.4不同小麦品种穗粒性状

由表4可知.B6 - 20、郑麦11 9和鄂麦596的黑胚率分别为2. 0%、1.5%和1.3%,其他品种均未出现。襄麦35、鄂麦596、华麦2566熟相较好。

3.5 不同小麦品种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表5显示不同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各品种均无穗发芽情况,镇麦9号的叶锈病较重,郑麦11 9和鄂麦596为中度,其他品种均较轻或无;纹枯病以郑麦119、B6 -20、襄麦25、鄂麦596为2级,其他均为1级;B6 -20的赤霉病为2级.其他品种均为1级;郑麦119、B6 -20的白粉病发生较大,表现2级,西农538、镇麦9号为1级,其他品种均为发生。

3.6不同品种株高及穗重

图1显示不同品种的株高,襄麦25、襄麦35和华麦2566株高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个,均在90 cm左右,株高排序依次是襄麦35>华麦2566>襄麦25>鄂麦596>镇麦9号>郑麦119 >B6 - 20>西农538,株高过高可能影响品种抗倒伏能力。

图2是每个品种的穗重,最大穗重视鄂麦596,其次是郑麦11 9,最轻品种是B6 -20,株高最高的三个品种的穗重在1. 03~1. 11g的中等水平。

4讨论

4.1不同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小麦品种是否适应一个地区种植,不仅考虑其在本地区的产量.同时要考虑稳产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本试验品种产量高低依次为鄂麦596>襄麦25>镇麦9号>华麦2566>西农538>郑麦119>襄麦35>B6 - 20,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实测产量与籽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2=0.34 (p<0.05)],是鄂麥596高产的主要影响因子,而襄麦25产量主要影响来自穗数,较低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产量增加的限制因子,产量最低的B6 -20主要受较低的穗数和千粒重限制。将各产量构成因子排序发现,排名第4位的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分别是40.5×10 4、27.0、40.6 g,理论产量达444 kg/666. 7m2,筛选品种可以此为参考,但考虑产量构成因子间的补偿效应,应综合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小麦品种。

株高对小麦产量等性状也有显著影响,矮化后的效果对小麦生理生长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对提高抗倒伏能力,但是,过矮的植株会导致植株、病虫害加重,降低净同化率,不利于物质积累,难以有效利用温光资源,导致体内营养缺乏,根系与地上部恶性循环,降低收获指数,最终使其产量低,品质差。本试验的高产品种有两个株高达到90 cm,分别是襄麦25和华麦2566,襄麦35株高达92.2 cm,其他品种株高均在77~85 cm之间。前人研究有很多不同结论,有研究认为,70~80 cm最有利于提高收获指数,而也有人认为低于80 cm和超过90 cm收获指数均会降低,还有人认为70~85 cm植株最利于抗倒伏。对于本试验来说,几个高产高株高品种(襄麦25、华麦2566)要特别注意抗倒伏,栽培措施要有针对性,如肥料不能高,群体要较好控制;鄂麦596株高较低,产量较高,其收获指数也就较高。

4.2 不同品种产量与病害分析

鄂麦596产量虽然最高,但是其籽粒黑胚率达1.3%,叶锈病达中度水平,纹枯病也有2级,所以该品种稳产性还行进一步验证,栽培措施可能对病情有很大影响,最大苗数最高(表3),但其成苗率较低,仅为65.3%,说明很多无效分蘖死亡,这对小麦群体的通风透光有严重影响。近年来水肥条件的改善,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本试验鄂麦596基本苗也较高,为12.6万苗/666.7m2,可考虑降低基本苗数,再次试验该品种。襄麦25各方面表现较好,成穗率最高84. 1%,但其纹枯病也达到2级,白粉病会降低叶片叶绿色含量,使其光合作用下降,其他病害表现中等;镇麦9号的叶锈病达到重度水平,白粉病1级,种植该品种要重点防治这两种病害;华麦2566表现较稳定,产量在中等水平369.9 kg/666.7m2,病害发生较低,熟相较好。

猜你喜欢
南漳县新品种小麦
彩色笔动起来
看禾选种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南漳县康体度假旅游开发对策
南漳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调查与思考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