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仑生态观光苗圃规划研究

2018-02-06 05:33戴俊宏
绿色科技 2018年7期

戴俊宏

摘要:通过勐仑生态观光苗圃规划的实践,从园区概况、总体构思、功能分区、附属设施规划等方面对观光苗圃规划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观光苗圃建设规划中基本要求,对生态观光苗圃的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生态观光苗圃;总体构思;功能分区;附属设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4-0205-02

1 苗圃地概況

勐仑园林苗木行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产业规模,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问题较多,但有较好的市场基础,需在政府引导下整合。生态观光苗圃是以苗木生产为基础,结合观光旅游,它汇合了绿地的游览功能、传统苗圃的生产功能、科普教育功能以及对其中苗木的展示以及销售等主要功能,皆可以生产苗木还能够将生产性绿地的景观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在苗圃内开展苗木展示、观光旅游以及进行相关的交易活动等。

勐仑生态观光苗圃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12'26''~101°13'49''、北纬21°54'59''~21°55'24''之间。距勐仑镇仅2 km,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园区东西间距最宽为2360 m,最长为470 m,总面积约77.6hm2,其中,农地8.6hm2,橡胶林69hm2。苗圃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四季如春,全年无霜,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600 mm之间。规划地主要为浅丘河谷,还有台地、河滩地、冲沟和山丘等地貌特征,地形平坦、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高差在20 m内,局部地区最大高差60 m,地面平均坡度4°~6°,适合苗木生产。规划范围内水源丰富,规划地北边有一河流由西向东注入南班河,全年流水不断,能为苗圃提供充足水源;红壤为规划地的土壤类型,土层厚,并且其中具有丰富的矿物质营养和相关肥料的含量,可以帮助利旱生植物更好地生长。勐仑生态观光苗圃紧邻昆磨高速公路,靠近勐仑热带植物园,目前每天到勐仑观光旅游的游客达数千人,具备了建设生态观光苗圃的重要市场条件。

2生态观光苗圃功能分区

根据苗圃地的自然条件,划分为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区、花卉苗木观光游赏功能区和育苗生产区3个大功能区。其中,育苗生产区又细分为引种驯化区、繁殖区、苗木移植区。

2.1 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区

位于整个园区的东部,面积10.4hm2,占全园总面积的13. 3%。各种服务设施能够满足游客对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的需求,设生产管理区、游客接待服务区、苗木展示交易区。该功能区主要是通过对园区中较好树木和水体的利用,进行配套服务设施的营建,以实现“生态、展示、交易”为主题的功能。

2.2花卉苗木观光游赏功能区

位于园区中部,面积13.5hm2,占全园总面积的17. 4%。在苗木移植区中分散布设,多片组成。采用自然景色幽雅怡人的地段,规划以水为中心、山为背景,必要时进行人工造景,旨在建成观光游赏中心区。观光游赏功能区就应该把生态规划理念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心,然后顺应当地的地理形势进行规划和建设,尽量避免对原有的地理形势进行破坏,随形造景。该功能区景点主要包括热带珍稀植物小道、花海大道、水体景观等。考虑在生产用地中使用园林点缀,将水体、山坡、陡坎以及山顶等充分利用起来,改造好景观。

2.3 育苗生产区

2.3.1 引种驯化区

由于需要对外地引入的品种和树种进行驯化、培养,设置了引种驯化区,也为试验区。东部作为引种驯化区的主要地点,其面积3.8hm2,占全园总面积的5.0%。

2.3.2繁殖区

繁殖区分播种繁殖区和营养繁殖区。主要集中在园区北部的坝区地带,面积8.9 hm2,占全园总面积的11.5%。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播种苗进行培育从而设立的生产区就是播种繁殖区。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就应该将一些经营最为精心和更加优等的自然条件等地区进行播种和繁殖,同时还应该将人力、物力、生产设施都能够对播种育苗进行更好地应用。保持管理区和播种繁殖区的密切联系,具有较高并相对平坦的地势,坡度不大于2°,并且为了使其浇灌方便,保证其距离水源较近。

营养繁殖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培育扦插、压条、嫁接、分株等工作。应该要求营养繁殖的技术更加科学,并需要精细管理,同时还应该将一些具有较高地理条件的地区选做营养繁殖区。

2.3.3 苗木移植区

苗木移植区作为培育移植苗而设置的主要生产区,其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繁殖区繁殖出来的苗木进行科学地培养,如果想要进一步将其培养成较大的苗木,就需要把相应的苗木移到苗木移植区域进行培育。苗木移植区应选土地面积较大,并且其地块整齐,内部的土壤条件较为优质的区域。然后根据不同苗木种类去了解其相应的生态习性,例如:其中一些喜湿润土壤的苗木种类,就应该将其移到较为潮湿的地段,对于一些不耐水渍的苗木种类就需要移植到土壤比较干燥的区域。其中一些需要带土球移植的苗木,则不能移植在沙性土质的地段。同时苗木移植区按观光游赏功能要求,按苗木形态特征,苗木移植区可规划为大乔木区、色叶林区、开花植物培育区三个区,考虑季相变化,按不同植物种类合理布局。

3规划相应的附属设施

3.1 建筑规划

按照功能分区、生产与游览等要求,勐仑生态观光苗圃内设有接待服务中心、苗木展示交易区、停车场、厕所、景观休憩亭、生产管理用房、仓库等相关设施。建筑采用西双版纳傣式建筑风格,形成木竹结构和砖石结构相互交错的格局,体现傣族文化特色。同时作为生产为主的生态型苗圃,应该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面积。

3.2 规划相应的道路系统

道路的建设系统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使苗木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并且为游客游览提供方便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建设苗圃道路系统就需要保证运输车辆、耕作机具以及作业人员的正常通行,同时结合园区游览要求,进行一些四级道路系统的建设,即主干道、支道、环道和作业便道。

(1)以一条路面宽6.0 m的沥青主干道作为苗圃的道路骨架,然后建设一座保持外部交通连接起来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大门,设置于苗圃的中轴线上,能够允许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标高高于作业区20 cm。

(2)支道作为主干道的分支,让应该让其与主干道路保持垂直,使其能够通行载重汽车和大型耕作机具。支道作为苗圃的主要的游览、生产管理道路.必须满足苗圃内生产和游览要求,尽可能形成环线道路,并随原地貌起伏而建。为了解决会车情况,就应该规划根据现场地形进行研究,大约在每300 m左右就需要设置一个会车点。

(3)环路也被称为环道,其主要是设置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的内侧,从而保证机动车辆能够畅通行驶,因此其设计路面宽度为4 m。在对环道参照支道标准进行设计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注意对其靠山坡一侧修筑出一条截洪沟用来拦截山洪,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生产设施的损害率。

(4)作业便道就让作业人员能够进入作业区的道路,应保持其与支道垂直。作业便道与支路连接,用于生产与游憩,设计的根本原则就是在不改变原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台阶的修筑工作,使其成为自然的生产游憩道路。

3.3 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对苗圃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其给水系统,从而满足花卉苗木生产过程中的灌溉并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使给水系统能够充分地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利用,苗圃北边有一河流由西向东注入南班河,可以作为水源,为了保证苗木基地有充足的灌溉用水,需新建提灌设施5处,按小型提灌站设计。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蓄水灌溉,首先就需要设计相应的池塘、蓄水池等来满足实际用水的要求,然后还应该保证所设计的蓄水池类型具有一定的规模从而能够保证其储存足够的水量。在苗圃繁殖区最好能够运用喷灌系统的浇灌方式,比如說管道式喷灌系统和机组式喷灌系统等。

3.4 运用相应的措施对土壤实施改良

为了能够保证土地有效的被利用,就需要改善一些过于贫瘠和含水量过多的土壤。例如:项目区土地大多数都是橡胶林和水田,所以就必须将其进行改造,避免在重新整地的时候出现一些水土流失的情况,同时还应该加大现有梯地的利用程度,但是为了能够保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就应该只对少数极不规则地块进行坡改梯整治工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注保留水土系统的完整。

4结语

勐仑生态观光苗圃就是将苗木生产、交易、观光游览集于一体的一种苗圃生态化经营模式,对当前的林业苗木生产体制进行了创新。规划从单纯的苗木生产功能性布局向结合景观设计、生态学的布局方向转化,将自然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使其成为观赏与实用共存的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