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0-2010年耕地低效转化的空间特征

2018-02-07 15:21张冰琦
浙江国土资源 2018年8期
关键词:交错带阶梯坡度

张冰琦 郭 静 于 溪 李 强 陈 晋

耕地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的人口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耕地一直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中重点关注的类型之一。

耕地利用方式由集约型向粗放型、产出效益趋于减少的转化被认为是耕地的低效转化。文章把耕地向草地、灌丛地和裸地的转化定义为“耕地低效转化”,耕地低效转化不仅影响粮食产量,还对生物多样性、土壤恢复、碳汇等具有重要影响。

为揭示我国新世纪以来耕地变化的基本状况,文章在界定耕地低效转化含义的基础上,以GlobeLand30为数据源,提取我国2000-2010年的耕地低效转化信息,采用洛伦兹曲线、泰尔指数、空间扫描统计法, 分析耕地低效转化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区域差异和聚集性;同时, 探讨耕地低效转化与海拔、坡度、原有耕地比例等的关系,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2000-2010年,全国耕地低效转化率仅为1.50%,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农牧交错带由于生态环境脆弱, 农牧转化、林草开垦和耕地撂荒等现象并存,耕地低效转化最为严重。辽东半岛、浙江沿海和广东等地也存在一定的耕地低效转化高值聚集区。而华南大部地区、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耕地低效转化并不严重,甘肃中部、宁夏、山西南部及四川盆地一带,以及东北平原也是较大的耕地低效转化低值聚集区。(2)省级尺度上,约70%的耕地低效转化面积集中于西部省,内蒙古、云南、河北、黑龙江和新疆的耕地低效转化面积位居全国前5位。而且,西部省份的耕地低效转化率达到2.6%,西藏、内蒙古、青海、云南、河北、贵州、新疆、广西、山西、陕西的耕地低效转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3)县级尺度的耕地低效转化具有面积小、破碎度高、分布分散的特点。超过70%的耕地低效转化发生在占全国耕地总面积20%的16个县, 其中15个县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带。(4)耕地低效转化的地域分异特征与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密切相关。第三级阶梯的耕地低效转化总体程度最轻;第二级阶梯是耕地低效转化最典型、最严重的区域;青藏高原则内部差异明显, 既有低效转化很严重的区域,也有低效转化非常小的区域。在全国范围内,耕地低效转化与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5°坡度以下, 呈现坡度越大、耕地低效转化率越高的特征,但15°坡度以上的情况比较复杂。(5)耕地低效转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当地耕地资源禀赋。低效转化率-耕地比例组合类型主要表现为“ 低-中”和“ 低-高” ,说明我国农业主产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低效转化发生较少;青藏高原、内蒙古北部部分地区的低效转化率-耕地比例为“ 高-低” 组合,虽然耕地低效转化率较高,但原有耕地比例较小,不会造成大规模耕地低效转化。相对而言, 低效转化率-耕地比例均处于中高水平的县,应当是需要高度关注的耕地低效转化严重区域。

《自然资源学报》第7期

猜你喜欢
交错带阶梯坡度
生态交错带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估研究进展
Aqueducts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大坡度滑索牵引索失效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
城市园林景观交错带空间格局三维重建系统设计
关于场车规程中坡度检验要求的几点思考
水陆交错带生态功能及其氮素截留效果研究进展
良师·阶梯·加油站
时光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