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转型的启示

2018-02-07 15:56张汉东
浙江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加坡政府密集型新加坡

张汉东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人均GDP为59660元,如果以美元计价,则为8836美元。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呈现出与此前不同的几个特点,即超大规模的经济体量、生产要素成本的逆转、国民需求的高端化和多样化。面对这样的特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国际上公认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大部分国家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

总结国际经验,比较分析新加坡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社会特征和做法,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上个世纪60年代刚刚独立建国的新加坡,还是一个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320美元。当时新加坡的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乏,经济以低端的商贸活动为主,仅有的少数工业生产也只够供应国内消费,鲜有、甚至完全没有外来的直接投资,失业以及工人动乱问题非常严峻。尽快实现工业化,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以创造就业机会刻不容缓。

在这个大环境下新加坡诞生了首个工业区—裕廊工业区,同期新加坡政府以1亿元预算正式成立经济发展局(EDB),并肩负起吸引外来投资的重任。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新加坡工业化计划的开始。当时的工业以服装、纺织品、玩具、木制品和假发等产业为主。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引进国外资本,到上世纪70年代末,失业率从建国初的10%以上迅速下降到3%。工业化的成功,又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面对这一新问题,新加坡开启了第一次经济转型,向技能密集型转变。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新加坡通过提高劳动力价格促使商家提高资本要素投入,以提升生产力。政府为此引进大量外籍高等人才,发展大专院校、设立实验室,为国民提供适当的培训。

但是,由于工资上涨幅度很快,超过了劳动生产率上涨幅度,致使很多新加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在这次转型阵痛后,新加坡开始反思经济结构问题,1985年后开始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石油冶炼、化学工业、仓储、精密工程等。这不仅带来了新投资,特别在电子行业领域里,也促使产品多样化,令新加坡在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仍能继续发展出口贸易。

进入21世纪后,新的发展问题再次出现在新加坡政府面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生产力提升速度非常缓慢,拖累了整体经济发展。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反思其过度依赖制造业、依赖外贸出口的发展思路,开始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走向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

在新一轮转型中,政府坚决实现经济重组,把科技创新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相结合。尤其是在政策上对解决就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优惠援助。政府把发展重点从制造业转移到加强化工、电子和工程业等主要新兴产业。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生产力,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援助配套。企业纷纷踏上高增值链,加强对科技的利用。服务业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新加坡政府还高度重视研发,2006年拨出130多亿元来推动研发活动,目标是要在未来的5年内,将研发经费总支出(GERD)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由2.25%提高到3%。

新加坡经济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能密集型,再到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近年来更是走上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齐头并进的新发展阶段。在数次经济转型中,新加坡政府引导作用明显,但政府又非常重视市场规律,主动弥补市场的不足与失灵。虽然中国与新加坡国情不同,但新加坡的做法还是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新加坡政府密集型新加坡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