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先:审改再聚焦再深化

2018-02-07 15:56孙裕增
浙江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事项程序改革

□孙裕增

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及创新,是市场化进程中必须正视和亟需推进的重大改革。从浙江审批改革实践看,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简化优化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财产登记程序等,可以有效建立投资贸易良好预期。同时,实质性改善区域营商环境,也是审批改革深化的关键,亟需向纵深推进。

负面清单管理:审批职能转变的着力点

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审批、特别管理措施构成为负面清单的核心内容。由自贸试验区开始,负面清单管理逐步引进投资贸易领域体制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干预、行政审批以及特别管理措施,保留必要的准入管理事项和权限,落实企业投资经营自主权,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浙江三方面的改革取得显著绩效。

一是逐步缩小政府行政审批的投资领域、范围及其项目。逐年公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梳理规范外商投资的禁止或限制领域、范围及项目,配套编制公布淘汰相对落后产能的产业、设备目录,对目录内项目从严审批,目录外项目采取备案管理,简化办理程序,为境内外投资者建立良好预期。截至2017年末,浙江核准目录外投资项目约占全部企业投资项目总数的97%以上。

二是持续精简优化关系营商环境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浙江清理了1.6万项行政审批和特别管理事项,其中少数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转为行政许可事项,部分转为政府内部管理事项,其余基本废止。根据法律法规修订结果和国务院决定,持续落实取消、调整事项,截至2017年末,全省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460项左右,其中省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实际执行240项左右,不在目录内的事项不得执行审批程序。同时编制公布了审批前置、进出口环节等3个收费目录,除国家规定收费项目外,省一级取消全部收费项目。

三是加快建立规划标准管理与敏感领域审批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十二五”以来,浙江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注重运用规划、标准及目录等管理经济社会事务,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禁止、限制开发区域,基本建立起国土空间管制、各类建设规划相统一、监督执法为配套的导向机制。加快清理各类生产、经营领域标准,除国家强制性标准外,取消调整了一批地方标准,以标准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围绕安全、生态环保、重大公共利益目标,通过修订地方立法、政府行政规章机制,推进相关审批事项设置科学化、程序精细化,对互联网条件下新经济、新事物建立分析预判、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进一步看,负面清单将逐步缩小,同时地方政府运用规划、标准、目录等工具履行管理职责将不断拓展深化,强化对投资、贸易的激励机制,促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企业开办:证照联办提升效率

企业开办的难易,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设定的前置条件改革。“十二五”期间,为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浙江探索开展设立对外贸易经营企业快速审批改革,梳理规范了涉外领域设立贸易型公司的各项前置条件,采取合并、调整等措施,实行简易审批,基本实现7天内设立外贸公司的目标。同时,在温州等地探索开展个人境外投资简易审批改革,打通外汇管理等领域限制条件。为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改革,探索开展企业证照联办试点,主要是结合投资项目需要设立企业的,在项目立项申请阶段即启动企业设立程序,并将涉及的前置审批事项、登记事项同步联动办理,确保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即可依法生产经营。

义乌和柯桥等地的试点,进一步推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开办简易化、便利化改革。改注册资金制为实缴资金制,取消资金报告、年检等改为年度报告制,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简化租赁房产权证明材料、放宽住宅注册公司条件,将税务登记、统计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法定登记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简化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程序,一系列改革举措实质性促进企业开办简易化、便利化,实现了简易注册登记立等可取、复杂注册登记5天内完成。尤为可贵的是,企业开办前置审批事项由50多项减少至目前的28项,后置审批事项由211项减少至180多项,废止了企业登记、年检同时捆绑参加各类协会培训活动并缴费的做法。

就优化程序而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程序因开放企业重名查询系统而予以废止,加快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系统的全面应用,同时进一步推进企业经营许可联动办理,简化注册登记前置审批和后置审批事项,将不断减少注册登记申请材料、程序和环节,节约时间和费用,归于企业注册由投资经营者自主决策和约束的本义,全面建立企业注册登记简易程序,节约时间和费用。

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优化与管理精细化

“十二五”以前,施工许可证办理涉及的前置条件十分复杂、繁琐,除了行政审批事项外,围绕审批事项又设置了大量中介服务事项、以及从事这些中介服务所需要的各类资质资格许可,环环相扣,动弹不得。“十二五”以来,三项重大改革取得突破。

一是将施工许可证取得前中介服务事项与行政审批统筹设计,优化审批全流程。柯桥等地的各类试点证明,压缩占比60%左右的中介服务时间,是实现投资项目100天甚至50天高效审批的关键。为此,浙江在梳理、废止大量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梳理规范了94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并公布了目录,不在目录内的事项不得与审批挂钩,从而实质性压缩了投资项目审批关联的专业技术服务事项。同时,指导支持各市县创新审批中介服务方式,建立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引进合格中介机构,放开政府指导价,试行关键事项政府购买服务。审批中介市场化改革,激活了市场,简化了程序,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仅施工图联审政府购买服务一项一年即可节约企业费用4.9亿元。

二是园区(开发区)、集聚区等功能区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前置共性事项实行“化零为整”改革。“十二五”期间,浙江在梳理规范施工许可证前置条件基础上,将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评估、地下文物勘探保护、气象条件、安全评价、交通评价等7项共性事项“打包”,统一由园区(开发区)管委会委托中介机构办理,出具区域性评估评价文件,同时对单个项目涉及的相同事项采取企业依法承诺、政府简易审查程序。对项目关键性事项如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探索开展园区(开发区)区域(规划)“评价+准入标准”的改革试点,初步建立准入标准统一、负面清单透明、企业依法承诺、审查审批从简的新机制,不少园区(开发区)还探索形成了准入标准协议管理、政府不再审批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探索行政审批局模式下的协同管理改革。依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设立行政审批局,统一执行地方政府审批事项和权限,对于破除审批职能交叉、重叠格局,重塑施工许可证前置审批程序,规范时间和费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浙江4个试点地区采取健全项目会商会审机制,建立联合踏勘中心,统筹调配专业技术骨干,实施联合踏勘、数据共享,优化法定缴费、公示及质量控制等流程,确保施工许可证前置条件依法依规高效完成。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改革,则消除了现有体制下部门履行监督等职责的顾虑,为简化、优化施工许可流程提供了保障。改革后,一般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压缩到90天以内。

在省政府公布投资项目审批目录,修订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健全政府购买中介服务项目制度,完善园区(开发区)准入标准和企业承诺制,提升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当前条件下,三项重大改革必将逐步深入,推动浙江施工许可证办理进入世界银行评估目标的先进行列。

财产登记:规范前置条件与代理服务并举

就营商环境评价而言,财产登记领域的不动产登记、知识产权登记等,更加受到投资经营者关注。这些领域的改革从易到难、逐步深入。浙江基于十分有限的国土空间和鼓励工业投资的矛盾,积极推进建设用地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了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分阶段登记办法,动态调整工业用地区片价格,通过投资项目前期会商会审制度检查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等标准,强化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约束政策。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滩涂围垦、无人岛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改造的审批程序和补偿标准。梳理规范各类土地开发利用政策,基本建立起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体系,并确保管制程序公开、透明。梳理修订不同行业建筑的设计规范,加大勘察设计机构、施工监理企业的法律责任。简化危房鉴定程序。这些改革举措,通常有利于消除投资经营者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障碍,促进企业厂房、仓库及附属用房加快登记。

在知识产权登记领域,不断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打破行业技术性壁垒,鼓励支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及其服务业发展。截至2017年末,浙江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增加到200余家,以专业服务促进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便利化。2014年至2016年,专利申请量由26.1万件猛增到39.3万件,授权量由18.9万件增加到22.2万件。注册商标表现十分抢眼,截至2016年末,有效注册商标达131.6万件,每百户企业拥有注册商标78件。

进一步看,着力提升财产登记前置条件的规范化、透明化,优化财产登记程序,加快应用统一互联的登记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同城通办、异地可办”机制,降低登记费用,规范支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将极大地提高财产登记效率,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事项程序改革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改革之路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改革备忘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