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错纠错”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2018-02-08 18:37韦国华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观察力错误解题

韦国华

(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广东 阳春 529624)

一、概论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以错纠错”的方法妙处很多。其中罗增儒教授[1]认为: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对错例的处理是解题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并且错例剖析具有正例示范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解题教学。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错是必然的,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学生出现群体性错误和一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合理利用“以错纠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所谓“以错纠错”,就是教师在教学时恰到好处地、有意将预估学生易错的做法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加以纠错。“以错纠错”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师生通过共同分析讨论后进行纠错,可以达到及时、有效避免学生重复出错的目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学习的良好品质,也有利于新课标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学生在学习中如何避免群体性、高发性和重复性错误

(一)如何防范群体性、高发性错误

虽然谁也不希望在解题中出错,但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必然现象。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很容易出现群体性、高发性错误。如果这种错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那么它将会在学生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生。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由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切,经常会出现有关概念性的群体错误。文献[3]作者认为:对于这类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题目,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概念性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一种错误。有的学生对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刻,从而在应用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产生种种错误。

例如:在刚开始学习有效数字时,很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总是忽视数字后面的“0”。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先讲如下几个示例,要求学生按照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例10.015 8(精确到0.001)

解0.015 8≈0.016。

例230 435(保留3位有效数学)

解30 435≈3.04×104。

例31.804(保留个2位有效数字)

解1.804≈1.8。

例41.804(保留个3位有效数字)

解1.804≈1.80。

教师在讲解这几个示例时,会解析到像例2这样比较大的数该如何保留有效数字。对这些较大的数保留有效数字时,要先将这些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30 435=3.043 5×104,然后对3.043 5×104保留有效数字。例3的1.804(保留2位有效数字),是从1起到8两个数对8后面的0进行四舍五入得到1.804≈1.8。例4的1.804(保留个3有效数字)是从1起到0三个数对0后面的4进行四舍五入,得到1.804≈1.80。在上述讲解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地方,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例5720 000 000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720 000 000 000≈7.2×1011。

例66 000 000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6 000 000 000≈6×109。

例7上面的例3和例4两题中的1.8=1.80,所以1.8和1.80是一样的,1.80后面的零可以去掉。

给出例题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有效数字的概念进行思考、讨论。通过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注意到例1中720 000 000 000≈7.2×1011从7起到2只有两个有效数字,在例2的6 000 000 000≈6×109中,只有6一个有效数字。那么这些不够位数的该怎么办呢?在上述各例的提示下可知,这些不足位数的要在后面补“0”。通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对有效数字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例7,学生刚开始时会认为1.8=1.80,当然1.8和1.80是一样的,毫无疑问1.80后面的零可以去掉;但在上面的错误示例例6、例7与前面诸例的对比下,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不同之处是有效数字和精确度不同。例3中1.804≈1.8的1.8(精确到0.1),有效数字是2位;而例4中1.804≈1.80的1.80(精确到0.01),有效数字是3位。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对有效数字就可以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二)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对于错误“多犯”和“重犯”的原因,文献[5]作者认为可以将其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随着学习的进程,学生比较容易自我修正的,如算错、记错、看错,包括对题目一时理解上的错误等,都可以认为是概念初学性错误与算式操作性错误,对此教师不必过多关注;其他则均可归类于思路性错误,要解决这类错误则困难得多,因为解题思路是学生思维质量的综合性反映,它很难随着学习中量的积累而获得改变,只能依靠质的飞跃而改变。为此,我们提出了解题通用的四节思维组合程序:(1)题中的条件是什么?是否存在隐含条件?(2)题中的关键词、公式是什么?(3)解题还缺什么?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差距何在?如何通过“找”或“造”去拉近两者距离?(4)解题的首选切入点在哪里?

要真正找出每个学生不同的出错原因,笔者认为通过“集错本”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然后自行分析错误的原因;另外,教师也从各方面搜集学生的错误,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找出应对的办法。教师对于文献[5]中的第一类错误,同样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认为看错、记错、算错无关紧要。如果对学生的这些错误放任不理,很容易使其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个集错本,专门收集自己在学习中发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错误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品质。

三、“以错纠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解例题然后学生做练习,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错纠错”的教法新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一些简单的错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错纠错”的方式可以在例题中出现,也可以放在练习里,还能用来做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题目难度。由此看来,“以错纠错”的教学方式操作灵活,学生易于接受。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对于性格孤僻的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从小学进入中学后,会有一大批学生开始产生厌学情绪,慢慢地这些学生开始放弃学习,直到连课本都不愿翻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第一,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会产生一种叛逆心理,不再像过去那样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第二,学习科目增多一下子适应不了,学科知识的难度也加大了,学生想学但又学不好,有一种失落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第三,教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以错纠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掌握知识,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愿望。很多同学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做错题或不会做,更不希望老师知道自己不会做。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犯错权”。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不认为“犯错误”是学生的一种权利。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出错,往往被扣上“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大帽子。虽然大多数教师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但往往不能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常常不自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应该让学生的“错误”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心态和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差别化要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同时给出正反两个例子,让学生找出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然后指出错误的原因。例如:找出解方程3x-7(x-1)=3-2(x+3)两个解法不同的地方,将错误之处改正过来并说明致错原因。

例83x-7(x-1)=3-2(x+3)

解法1去括号,得 3x-7x+7=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得 -2x=-10,

系数化为1,得 x=5。

解法2去括号,得3x-7x-1=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得 -8x=10,

系数化为1,得 x=-1.25。

通过对比学生立刻就能发现不同之处,一般的同学很快就能发现解法1是正确的,这样只要将解法2中不同于解法1的地方改正过来即可。教师可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找出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觉得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收获,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错纠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感性认知的一种主动表现,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以错纠错”的教学方法需要找错、纠错,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思维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只是给出正例示范,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思想很容易开小差。虽然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都会对一些容易出错之处予以重点强调,但是这根本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收效甚微,学生的观察力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

采用“以错纠错”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因为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有错误,要把它找出来改正,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观察活动,同时注意力也要集中。这个过程正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过程。例如:例8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通过两种解的对比进行纠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分析过程,这些纠错过程就是观察力的培养过程。学生要发现哪些地方错了,就需要认真地一步步地查找。这样整个过程有很强的目的性、计划性,注意力也需要高度集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倡同学之间进行互查互纠。在做完练习和作业后,同桌同学之间交换作业查找错误,在找出错误后共同分析解决,许多问题因此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个互查互纠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观察力的过程。

五、“以错纠错”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有敢于探索的创造性能力,所以未来教育的方向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新型人才。新课标要求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和自觉探索,通过探索归纳得到新的知识。“以错纠错”就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多变易于操作等特点。前面也说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以错纠错”的操作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完成。这种方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能促进个体的交流互动与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文献[5]中提到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纠错:(1)问题公示——课前在黑板指定的位置上,有解题思路或纠错困难的同学将问题用板书写出来求助,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师生共同研判。问题往往会在“众说纷纭”中得到解决。(2)问题互示——对每次批改或互查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展开互助,错误往往在“互说”中得到解决。(3)问题个示——教师有针对性地面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引导他们“自说”,对无法说清的学生,则由有能力者助说,问题往往也能在引导中得到解决。

要开展上面三种教学活动,教师需让学生享有“犯错权”,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允许犯错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条件,因为纠错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教师应将学生在作业、练习、测试中的错误及时进行归纳、概括,找出典型问题和普遍问题,暴露其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辨析,启发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深入钻研,全面、完整、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找到错误的根源,由此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如果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可能使学生出现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用就错的问题。教师若能将错就错创设纠错情境,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得到提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我纠错。

“以错纠错”中的问题公示、问题互示、问题个示等方法易于操作,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以错纠错”的教学方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新课标的数学魅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以错纠错”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

六、结论

灵活运用“以错纠错”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妙处很多,它能充分体现新课标教学的要求。

(1)“以错纠错”通过分析错误、纠正错误,可以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能有效防范错误重复出现。

(2)“以错纠错”教法新颖灵活,在找错和纠错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3)合理运用“以错纠错”方法,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观察力错误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在错误中成长
用“同样多”解题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解题勿忘我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