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美术课的“调味剂”

2018-02-08 18:37郑燕萍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调味剂美术课同桌

郑燕萍

(横山镇中心小学,广东 肇庆 526300)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乐学爱学的重要手段。游戏活动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这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游戏活动能很大地提升教学效果。在组织小学教学游戏活动时,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学游戏要避免形式化、嬉戏化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也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各种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讲是一种独特的隐性学习方式,也是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教学形式,所以在课堂中游戏教学法被普遍使用。假如一节美术课加上一些可以“玩乐”的“调味剂”进去的话,那么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非常喜欢上这节美术课了。可是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美术课堂上开展游戏活动只是用来给课堂教学加了点“盐巴”。一些教师为了课堂气氛活跃,就一味地设计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先玩了再学。比如有些老师上一节色彩课,就课前准备了几张没有颜色的图片分发给学生,象征性地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们快速地涂上颜色,看谁最快。结果学生们只是为了快速完成,或者照着同桌的颜色涂上自己的图片,根本没发挥出自己原本最天然的对色彩的认知和感觉。这样反而弄巧成拙,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玩,那样就等于嬉戏了,从而忽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教学游戏应当坚持“随心”而不是“所欲”,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把育人目标贯穿于游戏当中。游戏是经过预先精心设计的,不能是随机的、随意的,要避免教学游戏成为纯粹的课堂娱乐活动。例如,笔者在教《我的自画像》这一课时,先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同桌,然后在纸上默写出同桌的模样,看谁默写得最像!学生一听,就非常感兴趣。立刻仔细地互相观察,看看眉毛,看看嘴巴,看看眼睛,有的学生还很快地在纸上把同桌的画像画出来了。接着就拿着同桌的画像对比,认真地把自己的自画像画出来了。然后笔者点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对比自己与画像上的自己。笔者在设计这个小游戏的时候,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观察自己同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眼光,知道了应该选择合适的角度来画,从而使画出来的同桌画像更加神似,而且在默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和绘画技巧——线条与面结合的绘画知识。与此同时,同班同学可以把彼此看成是自己的家人,培养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思想意识。这样的小游戏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的学习体会更加深刻。所以,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的原则,千万不能舍本逐末,一定要避免形式化和嬉戏化,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了。

二、美术教学游戏要选择贴近生活的游戏材料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认识水平受到了限制,所以他们往往只是对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和看到的东西感兴趣。对生活中游戏材料的收集,既是游戏的准备,也是游戏的前展性活动。收集游戏材料可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例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收集诸如树叶、花瓣、草、树枝、石头等自然材料,将其投放在游戏中,丰富幼儿游戏的活动内容。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收集。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来。一些学生家长的声音是:“去收集游戏材料?课堂上做游戏?不靠谱!学生只是玩了游戏丢了知识!”他们认为老师是在浪费时间。这个时候教师首先要耐心地讲解这不是让学生浪费时间去玩,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能更好地学到知识。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摩一节课当中的游戏活动,体会到游戏与游戏材料的收集对孩子发展的意义,以激发家长收集、提供游戏材料的主动性。比如有一节课笔者设计一些绘画内容如“小猫钓鱼”“蚂蚁搬家”等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小猫的神态和动作和蚂蚁是怎样成群结队搬家的,还请一些学生演一演小猫和蚂蚁,学生们都演得十分投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情绪高涨。然后不用笔者要求,学生们纷纷在纸画出了“小猫钓鱼”和“蚂蚁搬家”的情景,画得十分生动。这个游戏过程,锻炼了学生细致的观察的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表演能力,并渗透了爱护小动物、爱护弱小的思想,一个游戏可容纳多个知识点。

三、美术教学游戏要重视民主性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在教学游戏组织中,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游戏当中来,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应做到有条不絮,避免每次游戏活动仅针对少数学生或为少数学生所主导。教师要特别关注所谓的差生和学困生,要寻找那些“角落里”的孩子,引导他们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有少部分学生是慢拍的,或者喜欢看人家玩游戏而自己不喜欢玩的,就不要强迫这些孩子参与游戏活动,因为他们是自由选择参加的,这样才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比如笔者在上四(2)班美术课时,每次只要有游戏活动,洁仪是坚决不参加的。笔者多次耐心地询问,可是她总是摇头。笔者没有强迫她,只是让她坐在位子上观看大家玩游戏,等她愿意了就参加游戏活动。这样我们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权。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采用游戏教学,可以增加一节课的趣味性,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从儿童的生理发展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或者集中时间只有5或10分钟。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认真学、使小学生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还有可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新知,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得以发扬。让丰富、有趣的游戏伴随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调味剂美术课同桌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我的新同桌
美术课
换同桌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甜心旋律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解题教学中的“调味剂”
语文课堂上的“调味剂”
羡慕我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