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2018-02-09 01:41李燕飞
中国轻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政治

李燕飞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天津 300380)

新媒体指网络媒体,主要通过以手机为主的移动通信设备安装的客户端方式的媒体运行方式,以微信、微博、QQ、论坛等形式存在,即时进行信息传播。新媒体的信息具有内容多样、查阅方便、形式丰富、价值多重等特点,由于其便捷性,在当前社会和生活中迅速普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思维的主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表达的主导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进行掌控,支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传播,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高校当中的受教育对象在新媒体中拥有了话语自主权,尤其当前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和分散的话语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形成了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话语的意识形态表达与当前受教育对象所接收的社会思潮展开了激烈的交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削弱。掌控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宣传,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成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一、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现状调查

通过文献检索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访谈,自主编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调研问卷,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作为主要形式,在天津市高校当中以网络作答形式对大学生开展调查,被试随机选取。经过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12份,其中男生344人(占67.19%),女生168人(占32.81%)。常用新媒体平台主要为微信和QQ,分别占比为43.75%和50.39%。

大学生在新媒体上所花费的时间调查结果为276人 (53.91%)的大学生每天在1个小时以内,142人 (27.73%)的大学生在1-3个小时,94人(18.36%)的大学生在3个小时以上。新媒体已经成为网络游戏以外大学生学习之余花费时间最长的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有174名学生在运营或参与运营微信平台,占总数的33.98%,这进一步说明了当前大学生也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的主导权。在新媒体上大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前三名为美食161人 (31.45%)、学习方法工作经验249人(48.63%)、社会热点问题 258人(50.39%)。

1.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结果分析

对高校思想政治了解情况的调查中,共有182名同学选择了了解和非常了解,占35.55%,这说明仍有64.45%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太关心,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严重缺位。大学生对新媒体上发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有159人(31.05%)的认为会对个人的三观产生影响,其余353人(68.95%)的大学生并不认可新媒体上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说明当前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也未能完成既定任务。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发现260人(50.78%)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只是辅助,仍然以传统课堂教育为主;157人(30.66%)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新媒体内容的制作缺少新鲜感,没有吸引眼球的东西;120人(23.44%)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新媒体发布内容跟传统课堂教育差不多,没什么内涵。同时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也对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议,如新媒体应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紧跟时代热点,要吸引学生参与。

2.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调查结果分析

277人(54.10%)认为目前新媒体平台内容以独白式、灌输式为主,宣教单调;218人(42.58%)认为个体不能进行思想的表达,缺少互动;162人(31.64%)认为官方平台存在感弱化,缺少价值引领;157人(30.66%)认为平台信息混乱缺少整合提炼,无法获得所需要的内容。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新媒体的优势,那就是信息更加开放、自由(302人,58.98%),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242人,47.27%),教师和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地位平等,更加民主(179人,34.96%),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适应性(115人,22.46%)。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也提出了个人建议,250人(48.83%)呼吁新媒体发布的内容要能够反映大学生的现实需求;251人(49.02%)希望新媒体发布的内容要更加贴近大学生活;199人(38.87%)提出要将理论说教融入到实际情感当中;111人(21.68%)的学生表示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内容用词要融入大学生的话语模式和体系。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及原因解析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个途径具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群体向个体转化,在新媒体上,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动向和思想现状,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解决,打破了时空限制;同时新媒体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极大丰富,由以往的当面说教转换为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整合在一起的教育内容,突破了思维的局限性,使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

新媒体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是新媒体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在新媒体中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这样或那样的、真实或虚假的信息,这些造成判断力尚不稳定、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同时新媒体的内容不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控制,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二是新媒体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现实生活和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跟新媒体相比显得单调而枯燥,新媒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很容易使大学生受到吸引,这使得某些不良和不健康的信息有机可乘,加上新媒体的信息审核监管不力,使得学生对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思想。三是新媒体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主导地位,以往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信息不对等,教育者占据了信息优势,从而掌握了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在新媒体时代受教育者可以自主获得更多信息,使教育者逐渐丧失了话语权的主导优势。

(2)话语权提升内涵建设

继续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就要在新媒体时代进行话语权提升内涵建设,这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做到高校的新媒体用户能够熟知并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达到这点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传播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话语的一部分,在日常的交流中能够使用;其次是做到高校的新媒体用户能够认同并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与大学生的心声同步,在感情上给予认同,并将其内化进其个人思想,愿意学习并主动转发分享。

2.高校在新媒体话语权弱势表现的原因解析

(1)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未及时更新,缺乏时代感

新媒体处于开放的环境,各种意识形态和信息内容充斥其中,这当中不乏经过精心包装的话语体系,向大学生传播西方的价值理念,而我们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处于发展的调整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均在进行变革和调整,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状态下,高校在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尚未建立,仍旧以以往宣教式的话语作为主要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已经脱离时代,长此下去只会导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斥和抵触,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2)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过于形式化,缺乏亲切感

高校在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过于强调正面灌输,内容空洞过于形式化,基本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无法真正入脑入心,更无法做到形成话语权。形式化的内容与当前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相左,不符合大学生的口味,“官方语言”更是遭到大学生的屏蔽,导致教育的效果与预期的目标相距甚远,新媒体的教育影响力逐渐降低,话语权有被取代的危险。

(3)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单向传输,缺乏互动感

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并不是以单一媒介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而是多种媒介渠道共同使用,高校在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渠道及其广度还远远不够,许多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建设并不完善,“一网两微一端”的立体平台没能有效发挥作用,而且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坚持单向传输,缺少与大学生的互动,导致吸引力下降,受众群体减少,话语权影响力降低。

(4)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收对象减少,缺乏存在感

新媒体的传播是多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形式的相继出现,使得新媒体的传播呈现出高度分散的趋势,每一个传播形式都会生成一个相对偏离中心的话语体系,大学生成为这些话语体系的受众对象,同时也是这些话语体系的受众争夺对象,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群进行了挤压,在大学生由以往的“受众者”变为现在的“传播者”,他们关注更多地是自己认可和接受的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并不是首选,这就导致高校在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缺乏存在感。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对策

1.理念创新是主导

首先是树立平等理念,新媒体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决定了高校要树立平等教育理念,充分的开放特点使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能够进行自我展示,而不是以往教育的单向传输,大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见解,从而产生个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方式,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积极平等的互动。其次要树立服务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关心关爱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新媒体环境中要多以引导式和激励式的话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并以符合大学生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的话语进行表达,积极为其答疑解惑,助其成长成才。第三要树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新媒体上的话语表达要接地气,要具有生活气息和实践特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大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思想政治话语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寻找适合的话语资源,创新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源泉

十八大以来,我们砥砺前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并在十九大后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在各阶段改革过程中善于和虚心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源的结果。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新媒体时代,多元的思潮迸发,高校在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寻找,提高话语水平,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深入到新媒体平台中,并能够以适合大学生受众特点的微博微信进行生动展示。

3.新媒体工作者的能力是关键

提升新媒体工作的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使用意识。高校新媒体工作人员要成为“新媒体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必须充分地使用新媒体,并通过新媒体处理工作、学习,这就要求新媒体工作人员既要掌握新媒体的制作技术,从而在制作新媒体内容时能够设计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信息材料,又要借助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和QQ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新媒体上与其互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新媒体工作人员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意识,对于新媒体信息中的不当言论进行及时干预。二是提升创新能力。新媒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话语创新,这种创新是在拥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以崭新的文风向大学生传递信息。同时,新媒体工作人员要关注网络热词并进行合理使用,积极对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话语进行思考,尝试采用简要明快又富含正能量的新媒体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新媒体上火起来,如此才能使大学生认可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肯定高校在新媒体上的话语权。

四、结束语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载体,对新媒体开展研究并使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新媒体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更新工作理念,提高新媒体从业素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掌握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积极引导舆论方向,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有效性。当然,仅仅依靠高校是不够的,新媒体的使用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相互配合,尤其是法制化管理和监管机制上有待完善,这也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张振,郝凤.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多维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6(5):41-47.

[2]徐海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8):207-208.

[3]欧阳光明,刘秉鑫.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建构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6(6):49-53.

[4]于伟峰,吝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51-53.

[5]刘开源,曹珊.新媒体下高校社群的话语权变迁与舆情引导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30-134.

[6]张晓月.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社会管理的“四位一体”模式[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1-88.

(责任编辑:王丽琛)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政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