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资队伍建设谈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

2018-02-09 06:47张国民赵子仪刘乐平刘平安刘慧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师德

张国民 赵子仪 黎 雨 刘乐平 刘平安刘慧萍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转型发展、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水平、国家对医药人才的需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大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中医作为我国的本土医学,为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建设以及谋求更好、更快、更持久的发展,加强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必然的渠道。而在拔尖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处于主要地位,根本上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水平。故在以下内容中,笔者将围绕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着力点。

1 加强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中医拔尖人才内涵架构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求高学术水平,也需要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1]。“双师型”教师作为既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成熟实践技能水平与教学能力的一类教师,为拔尖人才的知识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培养搭起了桥梁。

“双师型”教师自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国家政府对其内涵和标准认定工作的重视。在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 (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也明确提到,各类高职 (高专)院校除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也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合适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说明了“双师型”教师来源不仅可以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具有较强理论水平的企业人员。联系中医高等教育的过程,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可延伸出三个突破点。

1.1 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上讲台” 名老中医,作为中医药最高水平的代表,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与鲜活的临床经验,当之无愧为中医药教育中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传承方式也已经进入国家科学研究的高层次范围[2]。鼓励名老中医“上讲台”一方面能克服师承教育影响辐射面窄的局限性,又能解决一部分以新媒体继承出现的单环节问题,这为继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捷径。在教学过程中,名老中医对学术理论的理解方式与深度,对临床实例诊断的思维模式,都给学生提供了更高的视野平台与更便捷缜密的思考路径。高的视野激发学生更主动积极的思考,更便捷缜密的思考路径提高了综合临床思维能力。这些都能带动中医拔尖人才质和量的提升。

1.2 鼓励中青年教师“做临床” 大多数的中青年专职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存在实践经历缺乏、临床经验把握不够的现象。鼓励中青年教师“做临床”能够一方面补足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实践技能接触较少的短板,另一方面能够反向加深中青年教师理解知识理论的透彻度,双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提升。从而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服务于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

1.3 鼓励临床医师“授经典” 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中医经典作为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涵盖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论框架[3]。提高对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的重视度是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关键一步,它有利于构建精确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也可间接获取临床经验从而培养专业思维[4]。但在对广东省15所各级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调研中[5],超半数的学生和中医师认为中医经典缺乏教育平台,58.8%的学生认为教科书理论与实际临床严重脱轨,而后者也是中医经典教科书的主要问题。临床医师作为一线工作者,临床经验更为丰富,使用经典的频率也更高,对经典也有更深刻的感悟。故通过临床医生教授经典能够搭建新的经典教育平台,也能够灵活地将教科书理论与实际临床交叉联系,从而达到经典的充分利用、精准诠释。促进中医拔尖人才理论、实践双项能力并头前进,迅速发展。

2 着力师德与人文素质建设

医者,作为生命的守护者,本职工作为救死扶伤。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指出,要想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水平,三个方面的改革需要强化,其中德育为先,良好的德育是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作为德育的主体,发挥的作用相当关键。而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师德调研的报告上显示[6],85.2%的学生认为教师师德总体情况很好,但在“专职教师的师德滑坡现象”一项的选择上,选择否认的只占了6.6%。故教师师德的提高问题亟需解决。

良好的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强烈的责任心等是一名拔尖医生突出的素养特征,而中医拔尖人才区别与西医的是,中医作为一门传统医学,在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方面的教育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良好的德育与人文素养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有力支撑。而教师作为医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人文素养的直接影响人,为高质量中医拔尖人才作出了保障。故教师的师德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需要重视的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以下为提高师德与人文素养,提供两个策略以供探讨。

2.1 树立师德榜样 增强职业认同感 在全国、全省、各地区树立、宣传并表彰师德榜样,号召学习师德榜样,通过榜样力量去增强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更好地投入到崇高的教学事业中去;通过榜样力量去启示当代医学生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为整个医学教育及服务体系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加速医改的正循环。

2.2 加大教师福利 提高职业忠诚度 教师享受国家和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等的满意程度对提高师德整体水平起了决定性的制约作用[7]。加大教师福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增加教师对职业忠诚度,巩固师德的塑造,引领师资队伍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培养与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上来。

2.3 构建人文知识 提升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主动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人格魅力、提高艺术修养以及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并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鼓舞着学生对作为医生的道德追求、引导着学生更有兴趣学习钻研中医、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如教师通过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在处理矛盾时能更容易换位思考,对正确合适的沟通技巧也有所掌握,给学生在以后从业中可能面对的医患问题做好了良好的示范。不仅仅是这些,学生从教师那学到的积极的人生观、塑造健康的身心理念、良好的审美情趣,使教师达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全面统一,也更是使学生在以后的从医过程中弯路少一点、眼界高一点、胸怀宽一点,受益匪浅!

3 着重师资继续教育建设

3.1 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医学知识也不断推陈出新,了解医学知识的前沿动态,跟进继续教育是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必经途径[8]。而这些新兴知识的获取在培养中医拔尖人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可通过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远程学习、专题业务讲座等途径来提升教学水平与职业素质能力。

3.2 国际化视野丰富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国际背景的视野下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接触。如引进PBL、CBL、床边教学和教学查房等示范教学,为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记忆、巩固与运用知识提供了新的思路[9],在我国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也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故高校可定期选送学科中各模块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去国外进修,引进和更新教学理念。

3.3 科研活动带动团队建设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创新了大学管理制度,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10]。科研活动可促进形成完整的人才梯队、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9]。且科研思维、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来,可提升教学质量,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可通过科研来解决。同时,科研实验室可向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等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实现高等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师资综合水平的提高可具体到能力层面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素养层面上师德与文化素质的提升、发展层面上继续教育、国际化视野、科研的着重,这些突破点都是我国培养高质量、多数量的中医拔尖人才可以继续加强的着力点。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师德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