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预防与解决校园欺凌

2018-02-11 01:31宋小平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校园班主任

◆宋小平

(甘肃省临夏市第三中学)

目前,校园欺凌已成为各类校园无法回避的一个沉重话题。网络上和我们身边时常发生校园欺凌的视频和事件,有些甚至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压力山大”。校园欺凌,已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难以治愈的“疮疤”,并将成为一个永久的治理难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防止未成年人的身心遭受伤害,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语言或行为上的恐吓、辱骂、威胁。二是勒索或强迫他人做某事。三是肢体上的冲突或伤害。其实施的场所主要是校内、校外和网络。

针对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和方式场所,本着“预防为主、及时解决”的原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以班为单位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并对重点青少年时时关注

凡是担任过班主任或做学校安全工作的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不可怕,可怕的是多次重复发生或造成重大后果。许多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形式学校和家长提前并不知情,但有些外围学生就提前知情,就是不告诉老师,有些甚至做好了围观或拍摄视频的准备。还有一点就是,有些学生惯于对他人实施欺凌,这些学生就是重点紧盯的目标。因此,学校通过班主任、校警对这些重点学生经常谈心或诫勉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摩擦及矛盾纠纷,能有效的预防校园欺凌,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例如,我校七年级住宿学生周某(13岁),胁迫本班住宿学生王某某给其打饭买零食,并威胁王某某不得告诉老师和家长,否则将遭受毒打。在排查活动中,班主任从其他学生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经调查核实后,周某的家长如数返还了被勒索的钱款,学校对周某的行为进行了全校通报,并借此事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反欺凌教育。还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是一个很值得肯定的举措。一方面,是学生利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容易成瘾,还利用快手等软件发一些容易造成社会负面效应的视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部分矛盾纠纷来源于微信、QQ、快手群中争风吃醋、互相谩骂。所以,在排查的时候,一定要把学生建立或参与的网络群纳入视线范围,不能遗漏。把禁止学生入校带手机等能上网的电子产品要一直坚持下去。

二、大力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让拒绝和远离校园欺凌成为常态

学校利用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周、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活动、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何谓校园欺凌、如何拒绝校园欺凌以及正确应对校园欺凌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交流和加强自我管理,知晓当遭遇校园欺凌后不怕威胁,要第一时间报告老师或家长,由学校出面及时解决欺凌事件是最好的自救方式,严禁以暴制暴,或者联系其他同学,甚至社会闲散人员实施报复行为。例如,我校邀请一名长期做少年法庭工作的张法官做了题为“预防校园欺凌,青春不应有伤痕”的专题报告,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进而延伸开展的“我们是好伙伴”征文活动更是学生受益匪浅。为他们树立底线意识、尊重意识、宽容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预防校园欺凌光靠学校单打独斗是难以收效的,需要多方面、多领域的齐心协力。面对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必须建立并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校园欺凌事件,才能有效的预防校园欺凌,把欺凌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通过培训,提高教师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的能力素养,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学校主动建立和强化与辖区派出所、交警部门的联动机制。现在对“问题学生”“刺头学生”许多学校深感无奈,原因一是不能开除学生,二是批评教育收效甚微,具有很强的反复性;三是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管教机构;四是实施的惩戒教育容易被打成“体罚学生”的靶子。而这些学生往往是欺凌事件的主角。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安排专门人员,配合班主任和家长,时不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生活规律以及人际交往范围,对不良苗头及时制止,联系片警通过对他们的谈话形成威慑作用;还可以采取参加学习公益劳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惩戒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果不依靠“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或者“叫家长”的教育方式,只会起到反作用,助长其叛逆、厌学、欺凌情绪。

校园欺凌不是不可预防,也不是不能有效解决。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尊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有效地解决方法和预防手段,那么,让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少一分阴霾,多一份阳光的理想就会在我们身边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校园欺凌的心理根源不容忽视.光明网,2017-04-05.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校园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