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8-02-11 01:31吴淑玲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史料课本历史

◆吴淑玲

(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新开口初级中学)

史料,顾名思义,指的是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根据的资料。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具有考究价值的痕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史料,能更好还原、反映或者解释当时的情况,使得人们对历史有更确切的了解。俗话说:“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由此可见,史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仍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一般而言,学生在初中阶段方开始学习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免需要用到史料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过去有最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整体效果。

一、史料的主要引用方式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无法通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只能通过一些历史资料来了解当时的情景。初中历史课本中穿插的碑文、图表、画像、文件等均可被视为史料,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历史内容。一般而言,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史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插入大量的图片,图片内容包括历史遗迹、地图、碑文、画像等,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从而使得历史更为具体、真实。同时,为了让历史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历史课本甚至插入与内容相关的漫画,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方便了学生的理解。(2)利用小字体来引入史料,历史课本的正文与引文一般采用不同的字体,以便于学生区分重点,将引文穿插在历史叙述中,一方面有助于论证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正文阐述观点的理解。(3)部分历史资料还回忆以“图表”形式呈现,主要是通过统计数字来论证历史事实,使得历史事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同时,“图表”形式的史料还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以上介绍的史料引入方式仅是多种引入方式中的最为常见的几种,其不仅能丰富历史课本的内容,增强课本的真实性与历史感,还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并爱上历史。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1.将史料作为教学铺垫

“抛砖引玉”主要指的使用粗浅、不成熟的看法或者意见来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通过一段史料作为开堂语,史料的内容可以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也可以是一本书或者几句前人说过的话,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悄然引入课文的内容,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与热情。如在学习到“美国南北战争”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在开始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并请学生说说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进而指出美国奴隶制度的罪恶与不道德,揭发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由此,学生对美国内战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了解到林肯为何宁愿失去生命,也要废除美国的奴隶制度。随后,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主题会更加明确,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感想与认识。由此可见,利用一段小故事作为课堂教学前的铺垫,从而引出课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2.巧用多媒体展示史料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均是图文并茂,有些甚至开始有了色彩,深受学生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人情,但一本教材来回翻看就是那几个内容,加之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无聊、乏味,甚至会觉得历史课文所说的知识自己已经全部看过了,没有再听课的必要。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要从教学方法入手,通过丰富课堂内容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前,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教师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的史学资料,如视频、图片、小短片等,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穿插在历史教学中。如在学习到“三大战役”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在网上下载相关的历史短片或者历史纪录片,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历史“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三大战役的认识与理解,并意识到和平与民族团结的可贵。

3.谨慎选择史料

史料的确是研究或讨论历史根据的资料,但却并不一定是客观的、真实的,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应,对历代的统治者来说,其占据着高位,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在中国古代史上,文人在撰写正史的过程中,定会多从正面对统治者进行评价,歌颂其丰功伟绩,而对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起义军,如陈胜、吴广等,则被称为“土匪”“草寇”“逆贼”等。如在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诈狡猾、不仁不义、心胸狭隘之人,在戏曲舞台上也是象征奸诈的白脸,然而,历史上的曹操不仅推广屯田、修复水利,促进经济发展,也曾征讨黄巾、董卓,救国家于危难,而单凭一本《三国演义》就对曹操的为人下定论,显得有些片面。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秉持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谨慎选择教学史料。同时,不能将民间传说、稗官野史视为正史,更不能仅凭一家之言就对某一历史下定论,避免初中学生对历史产生曲解或者误解。

4.适当补充史料

初中历史教材每一册仅短短上百页,难以囊括所有的历史内容,教育学者在对历史教材进行编排时,必定会有所取舍。因此,学生在教材中所看到的内容,均是历史长河中的精髓,也是最具有学习价值的内容。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意识到历史教材的局限性,为促进学生对某一历史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历史教师可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对史料进行适当补充。如在学习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该宪法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1787年宪法的具体内容,并对宪法内容进行简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该宪法对美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又如,在学习到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李鸿章作为代表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历史教材中仅简单说明了该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查找出《马关条约》的全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对“《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有更深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民族主义与爱国情感。

三、结语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根,中学生学习历史,可以了解我国甚至世界各国发展的进程,并从历史中汲取到对当代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而史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甚至重现历史,从而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并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史料、解读史料等方式,使得教材中的历史内容更为具体、生动,从而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其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阳.让史料教学更接“地气”——对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脱离学情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6,(79):136-137.

[2]夏丹.中学历史史料教学“四要”——对汪瀛老师史料教学的回应[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0):9-13.

[3]邵黎明,于文艳,徐德.新时期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的有效选取与运用探索[J].教育科学,2016,(12):149-150.

[4]徐玮.地方史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例[J].华夏教师,2015,(02):59-60.

[5]王春阳.问渠哪得清如许——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95):129-130.

猜你喜欢
史料课本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史料二则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历史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