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密集学时情况下“分析力学基础”的考核方式探索

2018-02-11 01:31◆易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时力学环节

◆易 平 姜 峰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

一、引言

我校现在采用春、夏和秋三学期制度,夏季小学期除安排地质测量、认识实习等环节,也会安排部分较少学时课程在小学期四周内集中完成。土木水利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分析力学基础》以前安排在春季学期,6周完成,每周4学时,而从2014年起安排在小学期,2周内完成,每周12学时,分三个半天上,每次4学时。这样密集的学时安排对《分析力学基础》这样一门逻辑性强、难度大、需要大量习题练习才能理解的课程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学生很容易走马观花,什么也没有学明白。怎样在这种密集学时安排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与学,达到相同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面临问题

在小学期密集学时安排的情况下,要想达到相同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如何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教学观念、等级观念的影响,我们国内教学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形式还是居多,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接收,主动性、积极性相对较低。而美国等英语国家讲究民主平等,师生间互动很多,课堂活跃。在这种每周12学时,一天4学时的密集学时安排下,如果还是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面临的局面将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西方英语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自主学习,以保证密集学时情况下达到相同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密集学时安排下,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消化教学内容和进行作业练习,这对《分析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很不利。应该从课前预习、课堂检查、课后复习等多方面寻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因此,课题组拟改革《分析力学基础》的考核方式,由一张试卷定成绩,变为多种考核方法共存;由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综合考核方式

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期末卷面考试,一次卷面考试的分数就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课程成绩。这种单一考核方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绝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综合运用。而在密集学时情况下,这种单一考核方式的弊端更明显。课题组拟改革考核方式,变单一考核方式为多种考核方法共存,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四个环节的成绩组成,包括预习环节、课堂环节、课后环节和最后大作业环节。由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1.重视预习环节,针对预习环节设置提问以检查督促,计入课程成绩。

每次上课4学时,老师所讲的内容可能达到好几十页,跨越整个章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若不预习,上课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所以,一定要重视和强调预习,将在每次课后布置预习内容,要在每次课前设置以检查预习内容为目的的提问环节,学生答问的表现计入课程成绩。

2.重视课堂环节,通过随时提问,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学生小组讨论等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表现计入课程成绩。

课堂上设置听讲内容检查,概念深度理解检查等各类问题,随时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对课程重点概念、定理的掌握程度。同时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课程成绩。通过这种互动式提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讲解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调整节奏快慢。而学生将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就合适的章节内容,老师事先提出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预习,下次课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群体内自己阅读、讨论、争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个观察者和提问人, 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讨论的深化。或者是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充当“小老师”,进行独立主讲。而教师对学生的主讲情况进行快速的反应,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及时补充讲授那些学生疑惑的部分。在学生的主讲和教师的引导下,把对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表现”创造了条件。

3.重视课后作业环节,采用多样化的作业类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计入课程成绩。

除正常课后作业,还将提出课程中适合学生独立探究,比较容易学以致用的内容章节,让学生自主学习,撰写小论文。小论文强调如何将所学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实际出发,因为力学课程本身就是和工程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这将激发学生学习基础力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改卷面考试为大作业,自己出题,一题多解,迫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分析力学基础》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题多解。力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静力学题目在在《分析力学基础》课程中有虚位移原理的解析法、几何法以及广义力三种方法,其中广义力的求解又有三种方法;而动力学题目则有达朗伯原理、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以及保守系统的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四种方法。因为密集学时的限制,不合适采用卷面考试,而改用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出题,包括静力学题和动力学题,自己解答,至少一题三解。出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统筹规划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题都非常适合用三种以上方法求解。一题多解的形式更能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自己出题,自己解答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全面系统地复习,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

总之,课题组将建立《分析力学基础》课程课堂检查时,针对预习内容、上课听讲情况和概念深度理解的各种提问的题库,通过预习环节的检查、课堂表现的打分、课后多形式作业的打分和最后一题多解大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这四种考核方式的共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使学生达到以前正常学时安排时相同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即达到《分析力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充分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独立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侯书会,范玉妹.高校国际班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2,(32):45-46+57.

[2]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举措:过程教学法.外语界,2000,(01):19-23.

[3]卢珺.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河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学时力学环节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