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渗透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8-02-11 01:31余松慧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词汇

◆余松慧

(大庆市第三十六中学)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定义跨文化意识和培养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 。如何利用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渗透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教学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德、智、美全面发展,更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好教育的小细节,抓好教育的小契机,就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关键的作用。例如,学生用英语向外宾介绍中国的城市、食品或者是节日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饺子、太极、中国功夫等词汇。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如今的老外更多在使用jiaozi ,而不是dumplings。为什么这些中文词的发音已经成为了英语的词汇呢?这时候老师就要抓住这个契机,告诉学生,你的国家在哪一方面有民族特色、或者强盛,那该国家的这个特色词汇就会成为英语的词汇。此时此刻,学生在使用汉语发音的英语词汇的时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例如外研社版初中八年级上Module 5,教材内容是向外国朋友介绍茶馆和京剧。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个话题,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积极做努力。还有,外研社版初中七年级下册Module 11,教材内容是介绍西方国家的Body language。教材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身体语言,尤其是同一个身体语言在有些国家是适合的——比如在南美洲国家你可以在交谈中挽住他人的胳膊,但是在北美洲就被视为粗鲁的、令人很尴尬的。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产生了culture shock ,这有利于他们把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甚至逐步养成符合英语国家规范的礼貌、得体、绅士的行为,逐步影响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将会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不断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渗透

文化意识应细化为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该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并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和交际的目的。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多数学校里“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所以,英语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不断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又要讲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和语言使用的“得体性”。针对教材中出现的词汇、语篇以及文化背景进行中英文介绍和对比,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长期积淀下来的通俗而生动形象地描绘人情世态的定型短语或短句,英语里称为习语(idiom),汉语则称为“成语或熟语”。由于习语是老百姓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说法,因此它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等。教师应该改变课上讲语法、重点练应试技巧的现状,提高自身的文化教学意识。多讲授在特定语言情境下的英语成语、俗语、格言和谚语等,增添学生语言的文化色彩。所以,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充当一个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多元文化的传播者。

三、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意识渗透”教学实践中的任务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国文化,有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行成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

1.结合教学内容,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介绍中外文化的异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因中外文化而产生的语言上的差异,逐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1)关注称呼习惯上的不同

Good morning, Miss Gao. 英语里是不会用Teacher Gao的Uncle Sam, Uncle John 英语里是不用大叔二叔的。

2)关注词义的褒贬义的不同

peasant:在美国新编韦氏大字典里的解释为“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贬义词。negro: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上的黑奴。这两个词在中文中没有贬义,但是如果没有教师对词汇背后含义的真实解读,学生就会错误使用对他人侮辱和蔑视的词汇。

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 通过这个谚语,介绍西方社会竞争中个人获得成功的价值取向和我们截然不同。modest在中文里是个褒义词,但这个谚语中并非如此。

3)关注书本上的常见句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What’s your name ? Sit down.在英语教材中很常见,但是生活中为了表示礼貌,May I know your name ? Please have a seat 更常用。

4)避免根据汉语习惯,靠猜测使用语言

让别人先上车先进门,不是you go first , 也不是please ,而是after you 。

餐桌上请人吃、喝或者抽烟时说:Help yourself .

It’s not my cup of tea. 表示的是 “这不是我喜欢的东西。”

5)感受思维上的差异

中国人说红茶,因为我们看的是茶汤的颜色;而英国人说black tea ,是因为他们看的是茶叶的颜色。

6)感受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悦、力量和胜利,所以我国国旗的颜色是红色,而英语语言国家中用red flag 表示让人生气的东西。

7)关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中国人认为“东风吹来满眼春”,而英国处于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是西风,这就是著名诗人雪莱为什么写的《西风颂》的原因。

2. 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例如: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do you come from ? Where are you going ?如果只是简单的语言模仿练习,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语言也是没有活力的。所以鼓励学生把这几个语句设计到一个特殊的语境中—— 一个出租车司机和一个去伦敦旅行的学生之间的交谈。学生在这个语境中,使用语言的时候就是根据需要使用,就是有说的愿望,有说的理由,有说下去的动机了。

四、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意识渗透”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的措施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教材、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资源、广泛阅读和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充分利用教材及教辅资料。一个个单词、一段段的对话以及一篇篇精美的短文,从不同难度、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饮食文化等。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挖掘词汇、语句中的文化含义,给学生输入带有文化色彩的生动地道的语言。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获得一些文化知识,但是课堂教学上的渗透,课堂上学生创设的交际的模拟舞台,更有利于建立学生涉猎外国文化的意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懂得。课堂上对学生的渗透和影响,势必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方向和着眼点。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必将引导学生将英语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带入社会交往中,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每个教师的理想应该是,不仅要培养会说英语的学生,还要培养出像native speakers一样使用语言的学生。

3.充分利用英语课外活动。唱英语歌,排英语话剧、办英语报刊,都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都会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4.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本身的文化素养。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都非常重要。教师要读阅读时代感强的英文报纸和杂志,要坚持在英语学习网站上学习,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减少文化背景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5.教育相关部门有必要下大力气,切实地去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文化意识。多开设报告、讲座及相应的成果展示,充分发挥科研导向作用,才会有更多的英语教师开始真正地重视英语的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依托。只懂得语言而不懂得与之相关的文化,语言学习就成为了“无源之水”。词汇学习中除了记忆词汇的基本意义之外,还应该去了解他的情感意义、地域色彩等。如果你懂得了生活中使用“Your skirt is so pretty ”远比“you are pretty” 更地道,那你就距离使用真实的语言这个目标更近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内容,孤立地去教语音、词汇和语法,那几年后,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对英语和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外国的风俗文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在英语语言国家中运用语言的时候时常闹笑话;在不懂得如何回避英美人士的禁忌情况下,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由于文化和心理上的差异往往容易违反交际规则,影响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 这些文化差异遇到的碰撞,会对他们日后工作中与人交际时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我们这些教育者的失败吗?

总之,文化知识的传播应该与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密不可分,且应该同步进行。教师不但要很好地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包括文化知识,并帮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所以,让我们一起挖掘词汇、语句、段落和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吧,让我们关注每个模块结尾的“Around the world ” 这一板块吧,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异国文化的味道吧。

参考文献:

[1]彭书梅.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2]肖川.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苏志敏.试论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4]刘丽倩.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华章,2011,(16).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词汇
情景交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