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2018-02-11 01:31◆李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素质

◆李 金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二中学)

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创新素质、合作的素质等。以素质教育的渗透为主要的出发点,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要求,还要充分结合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的功底等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也是一项经过严谨的设计和科学的规划的过程。接下来,关于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笔者结合经验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美术教育活动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素质教育的思想作为指导,充分的分析美术这门学科具体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可以,做出哪些努力?可以发挥哪些作用?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在艺术欣赏中,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得到熏陶。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也可以提高学生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在这些沟通互动中学会合作与竞争。如在欣赏《自然风光》时,祖国那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色,是一个多美好的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鸟语花香,朝霞彩虹,明月清风……这些可闻、可视、可感的景物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和满足,令人心旷神怡。这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初中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作为主要目标

审美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欣赏和评价,因此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评价的过程。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僵化刻板的教学,将学生的思想主动权都要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在审美标准方面也要强求一致,这是非人性化的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欣赏美,评论美,创造美,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笔者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者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大家关注的细节角度都会有一些差别,有的学生特别关注颜色,有的学生特别关注图形,有的会关注整个画面的结构,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找到了这幅画的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构建初中美术课堂,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特别有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将自己的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之所以广受诟病,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过度强调规则规范,过度强调一致、标准。所以,人天性的自由和创造性被更多的压制了起来,难有创造性的成果出现。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由于为学生营造了“心灵自由”的空间,他们在轻松、无拘束、少规矩的氛围中,大胆想象,无拘无束画自己所想的,并争先恐后地给老师看,有的还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老师。教师应多一些点头和微笑,尊重学生个性,学生心有所思,就会自觉运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所以,从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氛围是非常基础和必要的。氛围的构建,主要的发起人是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所以这也提醒各位初中美术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人本主义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指导自己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要相信学生身上都会有无限的潜能,有创造的基础。

四、开展素质教育,教师是基础,要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方面,要永不满足。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尤其在美术活动方面要成为一个专家,例如,只要多关注美术方面的资讯,要每天练笔。假期就去各地观看一些美术展览等活动,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人们常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美术教学中首先便提到了这一点,坐立姿势要端正,否则会影响作画效果、健康发育及精神面貌。因此,这些方面教师都要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的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在其中,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素养。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素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