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8-02-11 01:31郭增伟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效率交流

◆郭增伟

(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在课堂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能发挥每个人的各方面能力,积极利用已有的经验获取信息、转化重组知识。它并不像松散的自由市场一样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目的性。所谓的“自由学习”会造成获取知识上的良莠不齐,所以教师要向市场管理员一样规范目标,使课堂规范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自己获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利用文字、语气、对比强调等方法突出自主学习的目标。如在进行文件保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确的目的后,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如何找文件的路径,如何有效的保存。学生要做到三点:找到保存的操作选项、确定保存的位置、确定文件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意识,即将这个文件保存。使学生接受到的其他信息弱化,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保存的任务。这样,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自主学会如何保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利用奖励法、语言激励法,使学生头脑中的自学目标带有附加性和确定性,不至于在自学过程中淡化,确保自主学习的效率,从而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让学生知道学习要有目的性,只有目的明确了,学习才有方向。

二、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无教师的学习。有的人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活动课、实践课,只要学生的任务完成就行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虽说信息技术课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但是如果缺少教师的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阻碍。即使我们提倡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受挫的能力,但是如果次数多了,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自主学习的效率自然不会很高。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尽快想出对策给予必要的引导,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也能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在小组中通过个体自主学习,然后将每个人得到的知识或操作体会交流、叠加在一起能够起到1+1大于2的自学效果。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让一组中的每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最后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比如,在进行图片的属性设置时。在属性选项中包含线条、填充、环绕、位置、大小、裁切等操作。如果让每个学生以自己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就会利用大量的时间,反而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利用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就可以将每项任务分配到组中的每一个人,以自主学习任务作为大的背景,化整为零,小任务个人去完成,当每个人的任务完成时也就是整组任务的完成。最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完成。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对学生进行了合作意识的渗透。通过交流合作,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分层次学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任务在设置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得到缓解,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习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善这种现状,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分层次教学法”。结合每个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然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分层次的教学管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扎实的计算机基本功。比如打字练习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于一些没有基础的或者基础性薄弱的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智能ABC输入法开始教学和练习,而相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就可以进行盲打练习了。这种分层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并同时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获得成就感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探索,任务分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己合适的能力范围内实现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满足感更是作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更好的学习,学习更深一层的知识。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课堂上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他们以后能够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效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