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生理序列论
——《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三探

2018-02-11 10:26王堇屹王志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痹证湿气黄帝内经

王堇屹 王志凌

(北京安德中医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11)

进入21世纪的人类,科学技术虽然已高度发达,但仍然无奈的被很多疾病长期折磨着。为了攻克这些顽疾,无数中西医药学者,都在不懈的探索着。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痹论篇,长达三十余年的研究探索,认为其是当今人类通往征服众多顽症的重要法门。科学的创新并正确的运用这一中医原创理论可解除困扰人类大部分顽疾,创新了使人类健康长寿的崭新途径。

1 困扰人类健康的顽疾

目前,人类正遭受着如下主要疾病的折磨:(1)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颈腰椎关节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脊髓空洞症、骨髓炎、骨结核、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帕金森症等。(2)脑梗塞、脑动脉硬化、老年失忆症、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等。(3)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等。(4)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胆囊炎、胰腺炎、糖尿病等。(5)慢性肾炎、尿毒症、膀胱炎、前列腺炎等。(6)痛经、月经不调、输卵管炎、附件炎、阳痿、无精及死精症等。(7)银屑病、红斑性狼疮、硬皮病、慢性荨麻疹、皮肌炎等。(8) 脑、肺、肝、鼻咽、食管、胃肠、前列腺、肾、骨等部位肿瘤等。

综上所述,上述各系统疾病,药物对绝大部分疾病仅能控制症状,难以彻底治愈,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也很难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且后遗症较多。

中医典籍中的方剂及中成药尚缺乏掷地有声、效如桴鼓的特效方剂和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甚至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药物处于空白状态。

2 生理序列和病理序列概述

很多疾病,如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坏死、过敏性哮喘及癌症等从未被征服过,不能治愈甚至已被理解为“天经地义”,根本原因是因为医学界尚未找到上述疾病确切的发病原因,也无将由此导致的“病理序列”尚无成功的转化为“生理序列”的方法或药物。

2.1 生理序列和病理序列的定义 生理序列是指在健康条件下,构成肌体的一切物质,以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一切营养物质所显示的全部状态(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基因水平等物质的状态)。处在“生理序列”状态的人体,其微循环是畅通的。每个细胞、组织、系统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定会得到及时充分的供应,其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功能必定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反之则为“病理序列”。

在“病理序列”状态,人体的微循环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的运行障碍,肌体的内分泌及新陈代谢也必定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的失调。继而瘀积产生、炎症显现,疼痛、发热、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相关系统功能开始紊乱,严重者出现部分器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等,从而发生诸般疾病。

2.2 生理序列转化为病理序列的机理 要想解除病痛,就必须治愈产生这些病痛的疾病;要想治愈这些疾病,就必须弄清疾病的病因并予以清除,由此形成的病理序列全部转化为生理序列,从根本上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因此,了解破坏人体生理序列的原因,了解致病因子生理序列改变为病理序列的过程,就成了解决这一命题的关键。

2.2.1 病理序列形成的外在因素 笔者通过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有关论述的反复学习与研究,并结合长期的临床观察和亲身用药体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在排除了创伤、有毒物质及寄生虫等常见因素对人体的损害之外,自然界中的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侵入人体,是造成微循环障碍、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失调,从而导致人体“生理序列”的局部损坏,而形成“病理序列”的最主要的因素。

2.2.2 病理序列的形成过程 风、寒、湿三气是怎样侵入人体,又是怎样引起微循环障碍,进而发展到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紊乱的“病理序列”呢?

众所周知,人体的皮肤是肌体与自然界中空气接触的主要部位,中医称其为人体之“蕃篱”,起着保护人体皮肤内一切组织的功能。其中除毛细血管及皮下神经被密封外,另有汗腺、毛囊与外界沟通。其中汗腺是人体向外排泄水分和热量的主要通道。当体内温度过高时,在神经的调节下,处于表皮的汗孔即张开,使带有热量的汗液排出体表。当体内温度过低时,汗孔即自行关闭,从而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热量,以维持内部相对衡定的生态环境。

所谓的“风、寒、湿”三气,是指对人体表皮产生一定压力的、含有一定的水分、且温度低于正体温的混合气流。当人体表汗孔处于关闭状态时,这种气流吹过体表时,无法侵入肌体皮肤,仅能带走一部分热量而已。但是当汗腺或伤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由于压力的差异,这种气流从汗孔或伤口乘虚侵入汗腺内部或微细血管及其他周围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含有风寒湿因子的腔隙性气栓,从而使汗腺或毛细血管等发生膨胀、扭曲变型等。继而挤压其周围的微细血管和皮下神经等组织,微循环随即减缓或堵塞,皮下神经被挤压后其敏感度也会相对减弱,引起无数局部微循环障碍形成。而且周围细胞组织营养供应不足、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失调等。最终抗病毒及细菌功能显著下降。如果侵入气流中混有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会更加损害人体的生理环境。如果侵入肌体内的风寒湿气尚在体表时(即尚在汗腺内时),即被及时祛除体外,则不会造成病变。如果长时间(数小时以上)得不到清理,这些带有风寒湿气,具有一定能量的致病因子(如风气之动能,寒气之冷能,湿气之滞能等),就必然会通过微循环或经络等系统而引起其他部位不适,这就是风湿病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尿毒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原因。因为这些致病因子侵犯何方何处,就会导致那里的微循环障碍、内分泌紊乱、代谢失调、生理序列开始受到破坏,进而最终形成“病理序列”的缘故。这就是人体由于风寒湿气的侵入,而由“生理序列”改变为“病理序列”的基本过程。

2.2.3 病理序列的研究现状 现代医学虽然认识到上述疾病的形成与风湿病有关,但又因无法找到风湿病的致病因子,即找不到自然界中的风寒湿气入侵人体后在体内存在的证据。比如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在论及其发病机理时,多以“发病原因不明”概之。既然病因都不明确,则长期研制不能根除风湿病。

其实,现代医学所指的“风湿病”,亦即中医所说的“痹证”。中国古代医学家,早在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痹论篇中就已明确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该篇同时指出,风、寒、湿气不仅能侵犯人体之躯壳而形成皮、肉、脉、筋、骨等痹病,而且还能向内入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而形成心、肺、肝、脾、肾、胰、胃、肠、脑、髓等脏腑及奇恒之府痹证。正如篇中所述:“诸痹不已,亦益内也”。[1]与现代医学认为“风湿病”可以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研究十分吻合。区别只是在于,中医已明确的提出风寒湿气侵入人体,是导致风湿病即痹证的主要因素。而现代医学对此,只是因不能用化学和物理手段捕捉到风、寒、湿气的混合因子,而无法认可罢了。

虽然中医药学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深刻认识到此病的发病原因和由此而导致的多种内外科疾病,但是中医仍不能有效的根除这些常见顽症?

原因如下:其一,《黄帝内经》痹论篇中所指的五脏痹证,除心痹、肺痹的临床症状描述较准确外,其余各脏,如肝、肾、脾的痹病症候,描述多含混不清,从而使后世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可行性产生疑虑。其二,此文虽对痹证的病因、病机作了明确的论述,但尚未能提出有效的治疗法则和相应药物。仅有的针炙和药熨疗法(外用法),临床疗效尚不确切。

2.3 病理序列转变为生理序列的过程 前文阐述了将入侵的风、寒、湿气驱逐出人体皮肤之外,形成的病理序列就有可能转化为生理序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人体之所以能够将病理序列转化为生理序列,是因为人体在长期进化中,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而且这种功能是自动的,不受意识影响的功能(新陈代谢也是这一功能中的一部分),客观存在的。比如划伤出血的伤口,稍加处理后不几天就会愈合,脱痂后基本完好如初。骨折的患者在完全对接并固定后,如无其他疾病的干扰,即使不服药,数月后亦可愈合。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即使已有1/3的球头已塌陷坏死或出现囊洞,在正确的方法和药物治疗下,数月之后,X线片可见到原来的囊洞消失了,缺损的部分竟仍被修复成与原来相似的球型等。这充分说明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并且这种功能是按原有的“图纸”—即基因记忆中的生理序列有序完成。因为只有按原有的生理序列修复,才能确保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但这一功能的启动是在肌体的微循环保持畅通,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修复部位的细胞组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得以充分供给,坏死的细胞及一切有害物质,得以顺利及时的排除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启动的。例如糖尿病患者,伤口多难愈合,极度衰弱的病人,骨折后痊愈很慢,或非但不能愈合,反而形成骨坏死等,就是有力的证明。而影响人体微循环、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的主要原因,则正是自然界中的风、寒、湿气对身体的入侵。

3 促使病理序列转化为生理序列的对策

既然我们已确切的得知,自然界中的风、寒、湿气侵入人体,导致经络气血闭塞不通,造成微循环障碍,新陈代谢失调,从而破坏人体的生理序列,并形成病理序列,从而导致各种复杂疾病发生。治愈这些顽症,就必须将侵入肌体的风、寒、湿气祛除,并清除因微循障碍时所产生的气滞、湿浊、血瘀等病理产物,解除一切影响微循环的因素,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功能等功能自会重新启动。这种人体自我修复功能,就会将其全身或局部的病理序列,逐步转化为生理序列,从而治愈疾病,人体恢复健康。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根据风、湿、寒三气侵入人体后,郁久必致气滞、湿浊、血瘀等经络痹阻的病理机制,经反复推敲,拟定成一个以“祛风寒、除湿浊、化瘀通络”为主的,“治痹十字大法”,并结合前人用药经验,及大量临床实践和亲身用药体验,研制出了一组“通痹系列中成药”。 (如“通痹活络胶囊”、“通痹壮骨胶囊”等),且临床效果较好。

例如,有些患者说:“我本是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结果不仅10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治愈,而且患了多年的过敏性哮喘也被治好了,现已停用一切止喘药,感冒后也不喘了。这就证明了过敏性哮喘也属痹证,即肺痹。从而为根治哮喘病这一千古顽症,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有几位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所患的股骨头坏死也被治愈,这就证明骨坏死即是骨痹,将其从痹证论治,因而取得成功,从而填补了中医无治疗骨坏死特效中成药的空白。还有患者说,他们在治好颈椎椎管狭窄等病的同时,原来已患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也被治愈,这说明冠心病也属“心痹”,使高血压、冠心病的治愈成为现实。还有的患者在治愈了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将已做过多次放化疗反而更加严重的甲状腺肿瘤也治愈了,肿块全消了。这一病例传递的信息令人十分振奋,这说明癌症也属痹证的范畴,至少也与痹证的机理密切相关。还有患者说,在治愈了颈、腰椎增生、椎管狭窄、关节炎等病的同时,患了多年的胃溃疡、脑血栓等,也被奇迹般地解除了。这就证明冠心病、胃溃疡、过敏性哮喘,甚至肿瘤等,其本质上都属于《黄帝内经》所指的痹证范畴,它们都是因风、寒、湿气,入侵人体,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了人体的“生理序列”所致,只是部位、系统有所不同罢了。于是笔者又进一步研制出了通痹平喘胶囊、通痹消栓胶囊、化瘀消徵胶囊等中药制剂,大幅提高了治愈上述多种顽症的能力。

具体见《黄帝内经》痹证理论初探一文,于1995年10月23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全文发表。此文首先强调并澄清了痹证的真正确切含义;其次指出了痹证涵盖的真正范围;最后确定了治疗痹证的“十字大法”。回答了《黄帝内经》痹论篇自问世以来,数千年中,“有论而无方无药”,被众多学者喻为“中医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的科学命题[2]。此文在发表后第二年即在京申报了通痹系列纯中成药院内制剂,至今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充分说明临床运用创新的《黄帝内经》痹证理论,治疗人体内外多种疑难顽症的科学性和“治痹十字大法”的可重复性。

近年来临床上接诊的大量患者中,有不少是疑难症,有的甚至是罕见的病症,经运用创新的中医痹证理论和“通痹系列中成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验证了《黄帝内经》痹证理论的重要科学价值。

如2002年7月接诊的36岁女性患者,主诉全身疼痛、卧床不起已1年余,极度畏寒怕冷,虽值盛夏,亦必须睡电热毯。同时患有罕见的柯兴氏综合症、Ⅰ型糖尿病、肾上腺肥大、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外院治疗无效。免疫功能低下,体重由70 kg下降至45.1 kg,面色黎黑、满月脸、胡须、头发直竖,典型的雄性激素过高所致柯兴氏综合症病状。由于患Ⅰ型糖尿病,每天需注射胰岛素60 U。笔者从全身疼痛、畏寒怕冷、极易感冒等症状着眼,从导致上症的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腰椎病变等筋骨痹证入手,运用治疗筋骨痹症的通痹活络胶囊等治疗1个月后,畏寒怕冷、全身疼痛大减,已能坐起进餐,2个月后已能下床活动,3个月后已生活自理。服药开始即停止注射胰岛素,1个月后查血糖已完全正常。2个月后自然下垂。满月脸消失,体重上升到55 kg。自服药至今未再反复感冒,从而完全恢复健康。

还有一位哮喘病患者,被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20余年,靠服用氨茶碱、激素等维持。通痹活络胶囊及平喘胶囊等治疗半年余,基本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通过对上述类似众多患者的临床观察,充分验证了人体外而皮、肉、血脉、筋、骨,内而五脏、六腑,乃至奇恒之府之病变,多数都与自然界风寒湿气的入侵,导致微循环障碍、生理序列紊乱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人体不论四肢躯壳关节,还是五脏六腑的病变,除去外部创伤及寄生虫、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外,多数同属《黄帝内经》中痹证的范畴,只要将其从痹证论治,就不会失原则之误。面对临症中,遇到的愈加复杂的病症,笔者并非一味固守,在“《黄帝内经》痹证理论初探”中,提出的“治痹十字大法”止步不前。特别是中西医共治患者,用药环境极为复杂,为了探寻更精准,更符合治疗那些超复杂的内外痹证的临床需要,笔者又提出了以“祛风寒,除湿痰,行气化瘀通络”为主的,升级版“新治痹十二字大法”[3],运用此法遣方用药,随证化裁,则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认清什么是人体的生理序列,什么是病理序列,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病理序列,怎样将病理序列转化为生理序列,对解决当前困扰全人类健康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笔者经过三十多年运用创新的《黄帝内经》痹证理论,和升级版的“新治痹十二字大法”,以及据此开发的“通痹系列中药”等,治愈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性狼疮、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颈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膨出、脊髓空洞症、骨结核、骨坏死、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老年失忆症、胃及十二指球部溃疡、慢性胃肠炎、过敏性哮喘、脑胶质瘤、甲状腺瘤、淋巴瘤等顽症的理想,已经基本实现。

继续深入创新研究《黄帝内经》痹证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新成果,对于治未病,以及实现全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理想意义非同寻常,并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痹证湿气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这些信号提示体内有湿气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老老恒言》中的环境养生
食疗养生祛湿气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