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悬念导入法

2018-02-11 10:45◆曹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悬念内角刘老师

◆曹 梅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教研室)

悬念导入法,又被称为巧设悬念导入法或巧立悬念导入法等,指在教学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巧妙提出质疑,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导入新课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求知意识的好的导课方法。

一、激疑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有目的的设置的悬念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李生华老师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学生设置悬念:“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面对这个悬念,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李老师看准火候,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

二、示错法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设计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错原因,从而突破思维定式。如刘艳老师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题目: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消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刘老师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老师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巧问法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悬念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刘清霞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时,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老师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抢着回答:“老师,不行,没法骑。”刘老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刘老师这一系列巧妙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也很深。

四、设障法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马翠霞老师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设计了师生共同“猜角度”的游戏,让学生拿出用纸片剪好的任意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请同学们考老师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当老师每次都能快速准确“猜中”时,全班学生惊奇:老师怎么猜的这么准确?同学们纷纷议论,连平时不喜欢学习的学生都兴致很高,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马老师看所设悬念成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就神秘地说“谜底”就在书中——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利用悬念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设疑到解疑,是知识讲授的渐进过程。但教师必须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一定要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我们在设计导课方式时还要注意导入的各种方法应穿插使用,不断创新。如果翻来覆去总用一种方法,学生就会大倒胃口,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只有巧妙而适度地创设悬念,才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龙敏倍.浅析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引入方法[J].数学教学学报,1994,(02).

[2]郭子其,王文娟.新课程课堂导入三原则[J].教育导报,2004,(09).

猜你喜欢
悬念内角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三角形分割问题
刘老师想开小车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幽默的刘老师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