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家庭教育中的制度与自由

2018-02-11 11:50
启蒙(3-7岁)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奥利勋章大人

中国家长对于西方的孩子普遍有这样一种印象,比较独立而且自由,非常有主见,在学校不是特别听老师的话。自从有了双胞胎奥利和查理,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英国的妈妈是非常讲究原则的,从不溺爱孩子,而且这种原则性非常的社会化。

英国家庭教育中的制度

英国人从孩子出生就会建立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无论是吃饭或者睡觉,都有着一致而重复的章程。比如婴幼儿睡前章程,包括洗澡、刷牙、讲故事、自主入睡等。当孩子大一些,有关孩子的行为教育,就吃饭这件事,比如有严格的主餐与零食时间,进行饮食健康的控制。如果孩子闹情绪没有好好吃饭,只能挨饿等到下一顿。家长还会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如贴画勋章累计奖励法和设立淘气角的惩罚方法等。有些家庭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还会加入礼仪教育,如吃饭礼仪、待人接物的礼仪等。

孩子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制度中,摸清规律,建立了是非观,懂得了自我管理。奥利和查理不到两岁的时候,每次洗完澡就会唱刷牙歌,意思是该刷牙了。而一些中国家长有时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情绪不断地督促孩子,怎么又吃甜食了?怎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吃饭前怎么不洗手?真贪玩,怎么还不去做作业?父母想到了就管管,没来得及管就随孩子去。

制度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溺爱是一种无知的伤害。研究表明,婴幼儿非常喜欢重复的作息时间表,因为规律性、重复性与一致性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法。

制度会让孩子感到痛苦吗?除了生日和圣诞节,奥利和查理的礼物和新玩具都要通过好的表现,积累够15个贴画勋章后才能得到。所以有时家人或朋友送来礼物,他们不会急着要,因为他们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够15个勋章才可以得到,而得到奖励的那一刻会感到非常快乐。相反,如果大人溺爱孩子,孩子要玩具就给买,哪一次做不到,孩子就会很痛苦。

英国家庭教育中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感觉不强求。例如,孩子吃饭,如果实在不喜欢妈妈给予的食物,妈妈会建议第二方案,但是孩子实在不想吃,大人就不会强求,但是孩子的确要等到下一顿才能吃到东西。英国的早期教育,对于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要求多元开发,尽量给予孩子机会接触到美术、音乐及多种运动,但都是以玩的方式。家长会细心观察孩子的发展方向,不会根据自己的想象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到了一定年龄,家长会与孩子讨论共同选择发展方向。

让孩子像个孩子,充分享受天性中的快乐。

孩子们玩泥巴,在水坑里蹦跳,在大自然中奔跑嬉戏,都会得到大人的支持。而且大人还会特意创造机会,让孩子们玩得尽兴。

让孩子参与家政讨论,表达观点。两三岁的孩子可以决定他们的玩具放到哪里,七八岁的孩子可以提出对于家庭度假的建议。家长的民主给予孩子相应的权利与自由,长期的锻炼,孩子就会逐渐有主见。

孩子同样可以帮助父母。两三岁的孩子可以建议妈妈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七八岁的孩子可以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十来岁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妈妈开车的时候帮忙看路标与地图。只要父母多向孩子求助,孩子就会变得更有担当,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英国家庭教育中的制度使孩子掌握了是非观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所信奉的更多是制度下所隐含的逻辑性,而不是家长的威严,同时家庭的民主与自由又培养了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学校里不会被老师的威严所震慑,他们会通过逻辑而判断事物。但是有时小孩子的逻辑并非正确,这就给老师出了难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与小孩子沟通。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文化,也没有完美的教育。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找到平衡点,达到中西完美结合。我个人非常认同家庭教育中的制度化,严厉却没有制度的父母只能用自己的威严教育孩子,却无法启发孩子的思考与自我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奥利勋章大人
金色的勋章
意外的勋章
猪一样的室友
勋章闪亮映初心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Supreme的潮牌故事——奥利奥联名饼干一块卖出7000美元
假如我是大人
“六一”时光机
是谁唤醒了春姑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