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麦克莱伦所著《马克思传》评析研究*

2018-02-11 13:31凌士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凌士利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2016年一首神曲——《马克思是个90后》借助网络,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歌曲通过对马克思人性化传唱,不仅缩短了历史距离,更是消弭了思想家和听众之间的心里鸿沟,从而使马克思重回学生时代,让学生们从同龄人角度更真实地来了解马克思。对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现代人多依赖于史资,特别是传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林林总总的马克思传记有数十种,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对马克思采取不同的态度,有圣徒化和教义化的倾向,也有妖魔化和中伤诋毁的倾向。正如麦克莱伦所说:“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的削磨。假装对任何人的生平做出完全‘中立’的描述是不可能的。”[1]怎样的传记是可信的,我们应怎样认识?这就要我们去思考。笔者认为从理性观察角度出发,通过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所倡导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语境,挖掘其思想中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我们认识传记所要持有的态度和准则。

一、中文世界中的马克思传记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最先为马克思作传的是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恩格斯的记载,大多分散,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传记,不过它仍然是我们认识马克思的重要参考资料。德国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梅林,受马克思女儿之托花费30多年撰写的《马克思传》,出版于1919年,中文译本1945年出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传记,是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传的标准版本。这本传记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把马克思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发展进程的内在互动中理解、诠释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二是依据书信等传记文献建构、重现马克思思想及与同时代人的思想关系和人际关系。[2]但是梅林的马克思传也有其局限性:对一些重要理论交代不清楚,忽视马克思晚年思想,对拉萨尔评价过高,站在拉萨尔角度写马克思等等。

早在20世纪初期,夹杂在西方思潮中的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对当时的社会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李季,在给胡适的信中谈到:“研究马克思主义,应先从马氏传记入手。”李季精通德语、俄语和英语,参考了当时所有马克思传记材料写成三卷本《马克思传》,近七十万字。它是中国首部长篇马克思传记,具有这几大特点——编制清晰,注释规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求真求实,公正客观;善用对比,见解独到;学养深厚,取材广泛;深入浅出,语言生动。[3]但是它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文章过于吹捧,把马克思神圣化,摘录较多,论述较少,对《资本论》介绍单薄等。

建国后,我国受苏联影响,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传记,除了梅林的《马克思传》之外,我国翻译出版的马克思传记,除了梅林写的以外,还有法国人奥古斯特·科尔钮三卷本《马克思、恩格斯传》、德国人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的《马克思传》,以及1980年内部发行的前苏联人彼得费多谢耶夫等人的《卡尔·马克思》[4]。这几部传记虽然呈现了史料丰富,描写详尽,但有圣徒化和教条主义倾向,认为“主义”远远大于人。它们用比较浓烈、集中的笔墨刻画了作为伟大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马克思,而对作为普通人的马克思描述过少;习惯于单方面地从马克思的立场出发来记叙、谈论马克思与同时代人的冲突关系,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来阐发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

近年来,作为英国学者,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和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2005年他的《马克思传》中文译本的出版,堪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破冰事件”。这本传记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个人经历和思想演进的力作。此书致力于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不同角度客观公正地展现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一直是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及其思想的重要文献,深受读者好评,如今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的写作内容及其主要特点

(一)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的内容

麦克莱伦长期从事马克思研究,掌握有丰富的相关资料,对马克思思想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书中主要从马克思个人的、精神的、政治的三个方面来完整的叙述,以马克思居住过的城市为研究线索,情景化带入,对马克思生活过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影响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客观、多角度地让读者“感受”马克思。从而把马克思还原为人,对马克思之为人的人性弱点及其思想伟大进行更为纯学术的研究。

特里尔——马克思的家乡,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位于莱茵省,这里思想进步的观点,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者。在这里主要涉及马克思少年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家族传统以及所受家庭、学校环境影响等等。

波恩、柏林——在波恩大学,马克思生活奢逸,酗酒、打斗,几乎不谈论政治,主流是浪漫主义,马克思在这里写下大量浪漫主义诗作。在柏林,学术氛围比较浓厚,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马克思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哲学。

巴黎——在巴黎,麦克莱伦主要着墨于马克思的精神转变:通过分析实际的政治制度,批判黑格尔哲学;主持编写《德法年鉴》,指出人的解放问题;摘抄《巴黎手稿》,提出劳动异化,试图摆脱人本主义束缚。同时,还写下《神圣家族》,批判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

布鲁塞尔——舆论自由,但城市太小,缺乏政治精神。1845年到1848年,马克思流亡布鲁塞尔,一群极有才华的德国流放者开始聚集在马克思的周围。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埋头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竭力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决定历史总进程的因素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可能性等问题。这一时期马克思著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还参与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科伦——德国发达的工业区,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思想氛围便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马克思的很多故交都在科伦,在这里,受欧洲大革命的影响,马克思组织参加了一些政治活动,包括成立德国工人俱乐部,创建《新莱茵报》等。

伦敦——马克思的终结地。1846年正义者同盟迁到伦敦,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在1849年到达伦敦。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仍继续参加革命斗争活动。由于马克思的思想不能为许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接受,马克思从政治领域退出,开始研究经济学。在经济学方面,麦克莱伦把它单独成一部分来写,详细剖析了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最后,简略地描写了马克思的晚年生活,介绍马克思晚年的一些活动和关注方向。总体来看,这本书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为客观地学习、研究马克思思想提供理论指导。

(二)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的写作特点

麦克莱伦《马克思传》将马克思还原为人,采取客观的写作手法,对马克思为人的缺点及思想伟大进行了全面、纯学术研究。他还利用了一些新发现的文献和史料,采用大量的细节和脚注,对一些以往不为人重视和注意的马克思的著作进行详细分析,试图还原真实的马克思:在生活上马克思奢逸,不善理财,生活安排没条理;学生时代曾一度喝酒、决斗,被学校关禁闭;还常常不修边幅,脾气暴躁,经常藐视他人等等。麦克莱伦在传记中还详细地写下有关马克思私生子的真相。燕妮在自传中写道:“1851年初夏,发生了一件我不愿在这里详述的事情,虽然这件事极大地增加了我和他人的痛苦。”[1]271这件事情就是马克思私生子弗雷德里克的出生,他的母亲是海伦。每个人都有弱点,正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把马克思还原为普通的凡人,这个凡人能为全人类解放的信仰奋斗一生,其崇高不言而喻。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更强调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他认为“马克思思想是一个‘自己弄清问题’的过程,不能分裂成几个时期。”[1]305“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而非断裂,是对其发展历程的科学评价。”[5]此外,麦克莱伦对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强调还体现在他对马克思思想的归纳、梳理。在《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书中,马克思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同角度,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分析对比,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了全面的整体研究,展现出了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性在它的经济学研究上更为突出: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经济学手稿》看成是连续的, 认为“把马克思思想看成是对1844年第一次探索的核心问题——这个过程在他的1857-1858年的作品中到达顶峰——的继续思考。”[1]304这种连续性在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上也是一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个范畴、原理,都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因为他们都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6]

3.麦克莱伦在传记中注重强调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如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它的“基本理念就是德国启蒙运动和古典时期的人道主义者的理想观念——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相互依赖的人群共同体的全面发展”。麦克莱伦还通过全面把握马克思的思想,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丰富的人性和人类解放潜力的图景呈现出来。

4.麦克莱伦《马克思传》主张从社会现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正是当时在莱茵报工作时的一些经历触动了他,反思人的现实处境,探索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实质。麦克莱伦认为马克思对经济学的研究也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结合当时社会现实和工人运动实践,在欧洲爆发革命的背景下,反思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对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的评价

西方学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柏林使马克思研究受人尊重,麦克莱伦则使之流行起来。”麦克莱伦《马克思传》出版的意义在于它缩短了学术和大众之间的鸿沟,把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很好的结合起来,便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把马克思所处时代背景、欧洲大陆思想文化传统和马克思的思想结合起来,为我们理解马克思提供了一个新语境[7]。由于受研究传统和意识形态的限制,麦克莱伦和大部分西方学者一样,他的研究侧重中年马克思的思想,忽视马克思青年和晚年的思想。花大笔墨在《资本论》及其手稿,而对青年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只归为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未厘清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原点问题,过分夸大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5]认为“他不得不转向黑格尔哲学以解决他的精神危机,这种转向很深刻,也很突然”[1]32实际上一个人的思想不会轻易突然转变,之所以转变,也是其他思想有其认可的地方,马克思一生都在追求自由,黑格尔哲学中有对他自由追寻的满足。另外,正是麦克莱伦《马克思传》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尤为钟情,从而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有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性的主题,即被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并为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社会主义思想家都知道的德国乌托邦社会主义。”[1]148他还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视为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对人类遭受异化的积极否定,指出“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图景作为“历史之谜的解答”是极为静止和非历史的等等,这些都是不准确的。最后,麦克莱伦对马克思晚年的笔记只字未提。晚年马克思以世界市场和历史观为出发点,追古溯今,探索未来,从西方扩展到东方,创立唯物辩证法体系。[8]这样的贡献没有写出不得不算是一种遗憾。除此之外,麦克莱伦还有意将马克思思想著作简单化,抛弃马克思思想实践维度,忽视马克思主义体系化,让笔者不得不认为有把马克思抽象为一种价值符号的嫌疑。

四、结语

思想家生于特定时代,其思想却能面向更广阔的空间,超越时代,指导未来。传记呈现的不过也是人物思想中超越时空的价值。我们要从传记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用超越历史的眼光,看到传者想要传达的永恒价值。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让我们认识到更多历史事实,以史为鉴,从中深深受到马克思伟大人文精神的感染,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①戴维·麦克莱伦,英国学者,新左派的代表人物,曾是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伦敦大学哥的史密斯学院政治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

猜你喜欢
传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传记书坊
读失败者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