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

2018-02-11 13:31马文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塞斯魔幻现实主义宠儿

马文佳,佟 靖

(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托妮·莫里森和代表作《宠儿》

托妮·莫里森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多反映美国黑人的生活。1987年她的代表作《宠儿》一经问世便震动了美国文坛,并获得了1988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凭借《宠儿》这部作品,她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 这部“惊世之作”成就了莫里森的最高荣誉,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 “这是一部不可思议的非凡杰作,不读《宠儿》,就不能真正理解美国文学。” 小说《宠儿》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的,主人公塞斯是一名黑人女奴,她从南方奴隶主庄园逃跑后,却不幸被“学校老师”找到,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再回到“甜蜜之家”做女奴,于是亲手割断了自己的女儿-宠儿的喉咙,而在18年后,宠儿的灵魂重返人间,并对她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最终在社区妇女的帮助下赶走了宠儿,她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这部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的残忍以及种族歧视对黑人身体和心灵造成的伤害。莫里森用她细致而极具洞察力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美国奴隶制下不公平的现实生活,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莫里森的《宠儿》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原因是作者将小说牢牢地植根于黑人文化传统的土壤,又吸取了拉美文化的精华,在创作中将美国黑人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强烈的震撼效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本文拟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入手,分析莫里森在《宠儿》中如何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具体体现,探讨魔幻现实主义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二、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拉丁美洲,最初是用来描述绘画的,后来被引入了文学领域,在上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拉丁美洲现实主义的四大支柱之一。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不同,不是捏造梦幻的虚拟世界,而是将荒诞离奇的、超自然的想象与真实可见的现实结合起来,为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神奇的外衣,根本目的是用这种非理性的魔幻描写来表达现实、反映现实。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离奇幻想的意境与现实主义的情节相交融,人鬼难分,给人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实难辨的感觉。虽然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史只有几十年,却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文坛的作品:例如,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和《玉米人》、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阿莱霍·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家长的没落》,等等。这些作品都根植于传统文化,取材于拉美国家的社会现实,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独裁。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应用能够展现一些现实主义手法难以解决的情况,例如人物的内心困境,有助于主题的完美展现。本文试图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在小说中的应用来探讨这一独特、神奇的艺术形式对《宠儿》主题展示的突出贡献。

三、魔幻现实主义在《宠儿》中的体现

《宠儿》描述的是一个亦人亦鬼的故事,作者运用夸张、怪诞的写作手法,通过幻象与现实的共置、神话原型的运用、独特奇幻的叙事结构,将许多零碎、断裂、奇幻的片断拼接成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把回忆、梦境、幻想和现实交融在一起呈现出来。其魔幻现实主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幻想与现实共存,创造魔幻世界

《宠儿》首先是一部关于鬼的故事。小说在开篇第一句就提到“124号恶意充斥,充满了一个婴儿的怨恨。”为整个故事渲染了恐怖的气氛,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个“鬼魂”的存在。在124号这个空旷的房子里,住着主人公塞斯、她的婆婆萨格斯和二女儿丹佛,此外,还有那个让人无法摆脱的小鬼魂。从此,124号里的每一个人都备受折磨,昔日的梦魇折磨着塞斯,也让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变得不幸。这个鬼魂的出现象征着对过去生活的重现。对于宠儿是人还是鬼的猜测,小说中提供了两种可能:一种是20岁的有血有肉的女奴,从童年起就被贩卖到美洲,从奴隶主处逃亡到了124号;另一种是塞斯回魂还阳的女儿,既疯狂地报复母亲的暴行,又无尽地索取缺失的母爱。在作品的描写中,作者莫里森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鬼魂和梦境,造成了一种人与鬼、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引得人们浮想联翩,这也正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引入入胜之处。根据传统的黑人文化,人在死后灵魂是依然存在的,并且是可以和生者共存的。莫里森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过:宠儿既是塞斯死而复生的女儿,也是海上奴隶贸易的“幸存者”,兼具人鬼两重性。塞斯一家人的悲惨经历正是奴隶制下成千上万黑人命运的真实写照,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奇幻与现实的巧妙融合。

(二)运用神话原型,赋予魔幻色彩

《宠儿》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原型,例如《圣经》、希腊神话、非洲神话。首先,在《宠儿》的扉页上作者就引用了《新约·罗马书》的警句:“那本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他我的子民;那本不是我宠儿的,我要称他为宠儿。”而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故事情节以及小说的主题也都来源于《圣经》,或受到它的启发,可见《圣经》思想已经融入到了莫里森的思想当中。故事的初始,塞斯住在“甜蜜之家”种植园里,奴隶主加纳先生性情温和,从不打骂奴隶,对他们来说 “甜蜜之家”就仿佛是他们的 “伊甸园”,而当凶狠残暴的下一任主人接管后,塞斯等奴隶们饱受折磨,最终在象征着上帝的爱弥的帮助下成功逃脱,在俄亥俄州,即将被奴隶主追上的生死关头,突然出现了一条船,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圣经》中的神话 “诺亚方舟”,正是这条船的出现帮助了她度过难关,获得了生的希望。不幸的是,短暂的28天自由生活后,奴隶主“学校教师”还是找到了她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继续做女奴,她亲手杀死了女儿宠儿,这也使得塞斯成为了一个希腊神话中美狄亚式的母亲。18年后,宠儿还魂归来,对母亲表现出强烈的恋母情结,这又体现了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普斯情结。此外,作为一名非裔作家,莫里森还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的传统非洲神话和民间传说,例如:在非洲古老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重生,宠儿的回魂再生明显体现了非洲神话中的生死观念。另外,在《宠儿》中,经常会有塞斯“飞翔”的情节出现,在非洲民间的传统观念中,飞翔代表了自由和解放。“飞翔”可以让她摆脱困境,保护她和家人不受伤害。恰好体现了非洲飞人的神话传说。作者莫里森对神话原型的独到运用渲染了小说的魔幻色彩,丰富了人物内涵,使得故事的情节也更加曲折动人。

(三)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制造魔幻效果

魔幻现实主义经常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如时空交错和多重叙述视角等新奇的艺术手法来展现。首先,莫里森在《宠儿》中并没有按照线性结构展开故事情节,而是采取了时空交错的手法,主观随意地安排时序,按照整个故事的情节来看,这更像是某个人头脑中不时跳出的记忆片段,将过去与现在发生的故事交织在了一起。这个故事有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一个是代表过去的1855年,另一个是代表现在的1873年。作者在这两个时间点的自由穿梭过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过去对现在造成的重大影响,既能够让读者对故事的情节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又能够通过这种艺术手法的使用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引发读者共鸣。其次,小说中采用了多重的叙述视角来描写。同一事件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展现出来,为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提供了不同层次的信息。一个简单的母亲杀婴的故事,在多种人物叙述的过程中,变得断续破碎,扑朔迷离。这一叙事手法的使用使不同叙事者的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更加完整、客观。

四、结语

莫里森在《宠儿》中创造性地使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虚实并置、神话再现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将一个不堪的真实故事整合成了一部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文学巨作,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集杀婴的残忍行为和浓浓的母爱于一身的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重现了奴隶制下黑人命运的悲怆和沧桑,揭示了黑人内心所遭受的巨大创伤及精神困境。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使《宠儿》这部作品拥有了无限的魅力,丰富了读者的视、听感受,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内涵,为莫里森在黑人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塞斯魔幻现实主义宠儿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解析
相信不可能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概述当代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橡皮筋先生”世间罕见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挑战完美底妆,掌握“三感”,成为光线的宠儿!
成功密码是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