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018-02-11 13:43陈晓雨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挑战马克思主义

陈晓雨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主力军是高校学生,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教育。无产阶级党政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并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无产阶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当下,我国社会发展与人们观念逐渐地改变,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巨大挑战与机遇。因此,于整个社会都关注人文思想背景下,研究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对机遇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经历各种实践检验,被证明为永恒的真理。当下,时代发展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诸多机遇。

1、新观念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新方向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核心阶段,高校生的社会观念受到时代的影响,会出现更新思想观念速率较快的状况。当下时代凸显的新观念主要包括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平等观念和效率观念等,其对高校生的观念具有较大作用,即有利于强化高校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参与意识,突破传统的局限性并增强表达能力,改善对他人以及自身的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借助学生社会观念的变化而变化。高校生树立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念过程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于社会凸显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主动转变并改善教育方向。由此可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于新的社会观念以及学生新观念下,具备新的发展方向。

2、政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新机遇

政府高度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为其提供较多的政策和机遇,有利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长期发展。例如,《关于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的颁布,政府大力支持全国重点高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为高校解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资金难题;此举措对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积极作用。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央政府一直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研究,对加强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列宁专题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选编》、《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选编》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等。政府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促使高校马克里主义理论教育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成果数量,进而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感染力,强化了高校生对马克里主义理论价值的认知。

3、互联网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新途径

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马克里主义理论传统教育转变教育方式。讲座、政治思想课以及交流会是传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互联网为其提供新的教育途径。例如,教学设备多媒体、在线讲座、微课、“慕课”、社交服务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网等。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传统教育方式提供教学便捷。此外,当下大部分高校生都通过互联网学习,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可结合网络的高效性、便捷性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优势被充分挖掘。

二、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对挑战的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实践为依据,以研究新历史条件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内涵、时代意义、时代特征为核心的教育。时代发展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由于教育机制的深入改革,各种新型教育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大部分高校课堂中,并取得优质教学效果。但当下我国少部分高校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应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课上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课后学习写练习,考试时期,教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未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含义,未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于自身观念之中,于实际中未能熟练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长期以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并不能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于互联网、手机、移动学习平台等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需求以及教学方式未来发展趋势,严重受到挑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须结合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特点转变教学方式。

2、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于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矛盾。例如,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生价值观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文化素养和思想教育。于信息爆炸时代背景,并不能确保网络信息都是积极向上的,还有诸多的不良信息影响了高校生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从而削弱高校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有学界学者认为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地位受到挑战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矛盾的凸显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导力、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和渗透性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防御力、大学生多元化信仰和个性化追求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不足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解释力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的不足损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生命力。

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价值受到挑战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与学生并不能深刻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价值。即使高校按照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程,但仅仅只是设只而已,高校并没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者未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目标,甚至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对马克里主义理论价值认识较为薄弱,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学生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理富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价值。并且现代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高校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就业并没有作用,导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仅仅为了学分能毕业而已。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价值受到严重挑战。

4、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受到挑战

根据实际调查研究,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主导地位和价值之外,其教育资源也受到挑战。教学资源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甚大,而当下大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需求,高校未能及时提供。首先,高校学生数量较多,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少,科研任务中,工作量大,致使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高效率教学,此其一。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未能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此其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学校未能及时引入具有活力,创新能力的思想政治教师,导致教师资源受到严重挑战,此其三。高校生于生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遇到较多难题而马克思教育者未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以致降低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趣味性,进而于一定程度减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象,此其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过于广泛,目前并没有形成合理的研究方式以及选题标准,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所选择的科研题目范围过于宽广,甚至超出科研范围,导致能力未能达到科研题目所需,进而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学术研究的动力,此其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于当下社会背景中,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机遇。这就要求高校马克思教育工作者依据时代的发展,主动分析探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的挑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挑战。此外,还需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把握机遇,创新教学模式,坚定不移地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效性与实践性,培养思想合格的高校人才,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者挑战马克思主义
品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