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杨树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8-02-11 17:12胡连艳刘晶晶
乡村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群集灰白色吐丝

胡连艳 刘晶晶

(天津市宁河区森林植物检疫站,天津 301500)

1 杨扇舟蛾

1.1 危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杨树、柳树。2龄以后的幼虫吐丝缀叶,形成虫苞,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取食,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叶柄,造成树势衰弱,影响林木正常生长。

1.2 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前翅扇形,有灰白色波状纹,顶角有一个较大的暗褐色扇形斑,扇形斑附近有一个暗褐色斑点。卵圆形,初为橙红色或橙黄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老熟幼虫头部暗褐色,体灰白色或灰绿色,密被灰色长毛,各节横生橙红色肉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一个较大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一束;腹部第2节和第8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的红黑色毛瘤。茧椭圆形,灰白色,丝质。蛹褐色,尾端具分叉的臀棘。

1.3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一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出现于7月上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于8月上中旬,8月下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上旬化蛹越冬。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地主要产于叶背,排成单层块状。最后一代幼虫老熟后,多在土表3~5 mm深处化蛹越冬。初龄幼虫有吐丝结苞群集的习性,3龄后分散取食。成虫有趋光性。越冬代幼虫老熟后,沿树干下树,在枯枝旁、粗皮下或表土内结茧化蛹。其他代老熟幼虫在树叶上结茧化蛹。

1.4 无公害防治方法

1.4.1 人工、物理防治。一是初龄幼虫吐丝结苞时摘除虫苞,卵期人工除卵。二是于3月下旬、5月底、6月底、7月底成虫羽化前,在林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切断繁殖链,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1.4.2 喷施无公害药剂防治幼虫。低龄幼虫危害期向树冠喷施BT乳剂2 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0.2%阿维菌素2 000倍液,可有效杀死幼虫。

1.4.3 保护天敌。保护赤眼蜂等天敌。

2 杨小舟蛾

2.1 危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杨、柳树叶片。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叶片,被害叶呈网状,稍大分散取食,将叶片咬成缺刻,残留粗的叶脉和叶柄。

2.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4 mm,翅展24~26 mm。体色变化多,有黄褐色、暗褐色等。前翅有3条具暗边的灰白色横线,内横线呈“()”形,中横线呈“八”字形,外横线呈倒“八”字的波浪形。后翅黄褐色,臀角有一个褐色小斑。卵黄绿色,半球形,呈块状排列于叶面。老熟幼虫体长21~23 mm,体色变化大,呈灰褐色、灰绿色,略具光泽,体侧各有一条黄色纵带,体上生有不显著的肉瘤。蛹褐色,近纺锤形。

2.3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一年生三四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墙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群集为害,将叶片吃光,仅留下表皮和叶脉。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第3代幼虫发生在8月,第4代发生在9月下旬,10月底以蛹在树下草丛和表土层内越冬。8月危害严重。成虫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片上,块状。幼虫白天伏于树干粗皮缝及树杈间,夜晚上树为害。老熟幼虫吐丝缀叶,结茧化蛹。

2.4 无公害防治方法

2.4.1 人工、物理防治。一是早春季节进行人工挖蛹,并清除树干基部周围的杂草,清除越冬蛹。二是卵期人工摘除带卵的叶片。三是初龄幼虫吐丝结苞群集为害,人工剪除虫苞。四是成虫羽化前(约3月下旬、6月初、7月底、9月初)在林地设置好杀虫灯,以待成虫出现时进行诱杀。

2.4.2 喷洒无公害药剂。低龄幼虫期向树冠喷洒BT乳剂2 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0.9%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

3 杨二尾舟蛾

3.1 危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杨树、柳树叶片,初孵幼虫取食卵附近的叶片,4龄以后幼虫分散取食,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3.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30 mm,体、翅灰白色,胸部背面有3对黑点,翅基部有2个黑点。前翅灰白色略带紫色,翅脉黑褐色,翅上斑纹黑色,翅基部有黑点。卵半球形,表面光滑,红褐色,中央有一个深褐色圆点。初龄幼虫黑色,2龄后青绿色。老熟幼虫体长50 mm左右,头赤褐色,两颊有赤斑。身体末端有2个尾角,褐色。蛹赤褐色,椭圆形。茧长37 mm,宽22 mm,灰褐色,椭圆形,很坚硬。

3.3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干近基部的茧内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羽化,6月上旬幼虫出现,一代成虫出现在7月上中旬,幼虫7月下旬出现。成虫有趋光性。幼虫3龄前食量小,3龄以后食量大增,4龄幼虫进入暴食期。老熟幼虫在树杈处和树干基部,作茧化蛹,茧颜色与树皮颜色相同。

3.4 无公害防治方法

3.4.1 人工、物理防治。一是茧紧贴树干,可进行人工砸茧,在根际周围人工挖蛹。二是初龄幼虫群集,可人工剪除带幼虫虫枝。三是约4月底、6月底成虫羽化前,在林地设置好杀虫灯,以待成虫出现时进行诱杀。

3.4.2 无公害药剂防治。低龄幼虫期向树冠喷洒BT乳剂6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0.2%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

3.4.3 保护天敌。保护赤眼蜂、益鸟等天敌。

4 杨枯叶蛾

4.1 危害症状

杨枯叶蛾主要为害杨、柳、桃、梨、海棠等树种。以幼虫为害叶片,严重时将整株叶片吃光。一二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3龄幼虫分散危害,食量大,叶片仅剩主脉。

4.2 形态特征

成虫体翅黄色,前翅顶角特长,内缘短,有黑色断续的波状纹,后翅有明显的黑色斑纹。成虫静止时,从侧面看形似枯叶。卵椭圆形,灰白色,初产有墨绿色花纹,近孵化时为黑色花纹。初孵幼虫黑褐色,密生灰白色绒毛,幼虫3龄时,体背有棉线的“八”字形灰黑色纹。老熟幼虫头棕褐色,较扁平,体灰褐色。中胸和后胸背面有一块蓝色黑斑,斑后有赤黄色横带。腹部第八节有一个较大瘤。第11节背上有瘤状突起。体侧每节有褐色毛瘤1对;各瘤上方有黑色“V”形斑。幼虫白天常常紧贴在树皮上不易发现。蛹红褐色,茧灰白色。

4.3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一年发生2代,4月上中旬取食危害,5月上旬至6月上旬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化蛹,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第1代幼虫,7月底至8月初出现第2代幼虫,至9月,以大龄幼虫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趋光性较强。卵散产于叶片,初孵幼虫群居取食,3龄后分散危害。

4.4 无公害防治方法

4.4.1 人工、物理防治。一是剪除枝干上的虫茧;人工摘除有卵的叶片;人工清理树皮裂缝、枯枝落叶等越冬场所,杀死越冬幼虫。二是5月中旬、7月初成虫羽化前设置好杀虫灯,以待成虫出现时进行诱杀。

4.4.2 无公害药剂防治。幼虫期喷施25%灭幼脲3号1 500~2 000倍液、0.9%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1.2%苦参碱·烟碱乳油800倍液、BT乳剂800倍液,可有效杀死幼虫。

4.4.3 保护天敌。保护寄生蜂、寄生蝇、鸟类等。

5 美国白蛾

5.1 危害症状

美国白蛾主要为害白蜡、桑树、法桐、泡桐、槭树、榆树、杨树、苹果和李等多种树种。初孵幼虫吐丝结网,群集为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上千只幼虫为害。危害严重时整个树冠被网幕笼罩。美国白蛾属于外来入侵种,是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

5.2 形态特征

成虫体白色,足胫节黄色;雄蛾体长9.0~15.0 mm,翅展25.0~42.0 mm,前翅具褐色斑点或无斑点;雌蛾体长9.5~17.0 mm,翅展30.0~46.0 mm;复眼黑褐色。卵圆球形,初产黄绿色,孵化前灰黑色。幼虫体细长,老熟时体长22.0~37.0 mm,沿背中央有一条深色宽纵带,两侧各有一排黑色毛瘤,毛瘤上有白色长毛从。茧灰色,被稀疏丝毛组成的网状物。蛹暗红色。

5.3 发生规律及习性

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老树皮下、枯枝落叶、地表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4月底至5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出现后,一两天开始交配并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状排列且整齐。7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8月中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幼虫危害盛期分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分别为第1代、第2代、第3代网幕期。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叶形成网幕,4龄后食量加大,分散取食,可迅速将叶片吃光。幼虫老熟后爬到地面,在砖瓦、石块、墙缝、树皮裂缝、落叶杂草或表土内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及趋味性。

5.4 无公害防治方法

首先,人工、物理防治。一是蛹期人工挖蛹。二是成虫喜伏树干、灯杆等处,飞翔力不强,可人工捕杀。三是卵期将卵块摘除,集中销毁。四是网幕期进行人工剪网,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五是利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集中销毁。六是于4月初、6月下旬、7月底在林地设置好杀虫灯,以待成虫出现时进行诱杀。其次,幼虫3龄前,向树冠喷洒灭幼脲3号2 000倍液、BT菌剂300倍液、1.2%苦参碱·烟碱乳油800~1 000倍液,杀死幼虫。最后,把好检疫关,防止扩散蔓延。

猜你喜欢
群集灰白色吐丝
高颜值复古扬声器设计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地平线
中餐女王的传奇人生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基于强化学习的低时延车联网群密钥分配管理技术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小蚕儿吐丝
不惧遥远的勇敢鸟
高稳定被动群集车联网连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