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

2018-02-11 17:12韩雅红
乡村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缓冲带面源污染源

韩雅红

(1.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农村污染源不断增多,因受到流量及纳污能力的限制,农村小流域环境治理承担了巨大压力。相比之下,寒冷地区冬季时间长,生物降级能力大打折扣,使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治理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1 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成因

1.1 农田面源污染

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小流域多处在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化肥、农药施用量高,且多以水田为主,丰水期的地表径流和退水期的农田退水,导致大量的化肥、农药排入周边小流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水量大、污染负荷高,尤其在冰雪融化和水力侵蚀作用下使农田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夹带着面源污染物造成了小流域的面源污染[1]。

1.2 分散点源污染

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多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污水处理率低(不足50%),沿岸乡镇多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有污水处理厂但没有正式运行,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入周边小流域,使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进一步恶化。寒冷地区冰封期时间长,在此期间小流域接纳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而无新鲜生态水源补给,因此加剧了小流域污染程度。

1.3 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对小流域水质造成较大影响,寒冷地区农村的禽畜养殖业既有规模化大型养殖场,又有分散小型养殖户,其内部管理均较为粗放,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目前,大部分畜禽排泄物没有经过处理且无序堆放,随降雨进入小流域,粪便中大量的氮、磷元素造成小流域水质氮磷超标现象严重。

1.4 缓冲带截留能力

阿什河地处北方寒冷地区,面临着流域面源污染严重而缓冲带截留净化功能不足的矛盾,带来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寒冷地区缓冲带功能不足一方面体现在植被覆盖率低、生物丰富度不足、净化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体现在缓冲带植被生长周期短、缓冲带不能全年发挥功能,尤其是早春冰封期与冰封期交汇期,面源污染集中爆发,而缓冲带植被返青迟,不能有效发挥截流功能,导致严重的水环境问题[2]。

1.5 自净能力

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流域地区低温期长,导致其自净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滞,且冬季基本没有生态流量,导致污染加剧。即使在丰水期,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使水体流动性差,生物多样性降低,造成小流域水体自净能力大幅度降低。

1.6 管理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大多数没有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无法对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的污染源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因此,政府决策部门很难对农村小流域污染源进行有效识别、控制和总量分配,更无法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小流域水质管理。

2 寒冷地区农村小流域污染治理对策

通过对寒冷地区小流域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可知,多数小流域内污染特点为点源与面源相结合、农业污染与工业污染相结合、主干污染与支流污染相结合,而且污染源种类多,治理难度大。针对以上寒冷地区小流域的污染现状与特点,提出如下寒冷地区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2.1 评估和划分区域管理

寒冷地区小流域水环境是由各水环境功能区汇集而成,即上游来水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下游水质,从而导致整个流域出现大面积的污染。因此,为了明确划分权利与责任,对寒冷地区小流域水质进行全程监控,需要依据生态系统的差异开展行政区域划分管理,并实施“河长制”。根据对应区域水质的评估情况,对水环境容量目标、控制目标、控制标准等制定适宜寒冷地区小流域发展的治理方案与策略。

2.2 制定水环境质量控制标准

一般寒冷地区小流域所处地区经济不发达,水质污染具有当地特色,因此,需要依据当地的发展内容、污染源情况、居民的生活方式、水生生物类别等情况,在国家规定的地表水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需要的水质控制指标与执行标准。该标准应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并能促进该行政区域水质环境的有效改善。

2.3 完善水环境管理体系

寒冷地区小流域所在地方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采取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管理制度与排污申报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落实排污企业的责任,提高水质监测技术水平并提高设备在线监测精确度,并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从而发挥监管作用[3]。同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并提高监管水平,发现问题即做到及时处理。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逐渐取缔高能耗、排污重的污染企业[4]。

猜你喜欢
缓冲带面源污染源
河岸缓冲带植被布局对氮流失的影响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河岸缓冲带划定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