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江西省畲族乡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作用研究
——基于对江西省六个畲族乡的调查

2018-02-11 13:57陈明辉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畲族江西省教师队伍

况 扬 陈明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引 言

近些年来,随着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对当地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加大,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地发展。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畲族是江西省内的主要少数民族,大约有8万多人,聚居于6个畲族乡,分别是太源畲族乡、龙冈畲族乡、篁碧畲族乡、金竹畲族乡、赤土畲族乡以及樟坪畲族乡。为了调查当前江西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薄弱环节,本文对上述6个畲族乡基础教育情况开展了调查,从而提出加强江西省畲族乡基础教育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学术界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江西省畲族乡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薄弱环节的调查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上述六个畲族乡的整体经济发展都比较落后,交通也不发达,教育整体落后于同省其他地区,结合对当地畲族乡民的访谈,笔者梳理了当前江西省畲族乡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一)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较差

通过对江西省畲族乡地区的部分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当地有超过50%的家庭,父母会一起去外地打工,还有50%的家庭或者父亲外出打工,或者母亲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大部分会由家里的老人照顾,还有一部分留守学生由其他委托的监护人照料。留守学生大部分都是有兄弟姐妹的,这无形当中给监护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安全等方面都需要监护人关注。但是,通过调查也可以发现,监护人再好,都不能代替父母亲的作用,留守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

(二)中小学硬件设施普遍落后

通过对江西省畲族乡地区的走访,笔者发现在当地农村的马路两边矗立着很多新建的房屋,这些房屋的造价都在十几万左右,充分说明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地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当来到村里的小学时,才发现很多村庄小学的校舍都十分的破旧,有的是把废弃的旧祠堂当作教室,有的村小甚至没有校舍,把墙壁当作黑板的。在一些当地小学,虽然有一定的校舍,但是办学条件也是相当简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江西省畲族乡农村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校舍建设的投入依然太少,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自然影响到了畲族乡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三)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管理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这个教育管理体制中,县级政府肩负着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责任,而且也是教育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的教育管理内容主要是:对当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统筹,对当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进行持续性的投入,健全和管理中小学教师队伍,协调处理学校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及社会机构的关系,积极引领民间力量参与教育建设和教育发展中来,努力为学校的发展拓宽更多的融资渠道,对管辖区域内的中小学债务进行处理,并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能够按时足额领取薪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解决了很多农村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是,这种教育管理体制却不太适应当前江西省畲族乡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弊端。例如,县级政府收回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管理职权,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防范教育经费被滥用或挪用,切实避免教师工资被克扣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和提高教师的正常待遇,保障教育经费的及时拨付,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前,当地乡镇中小学校的管理职权通常由当地乡镇政府来履行,同时,辖区内的教育成绩又和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相挂钩,这就使得乡镇领导普遍重视本辖区里的办学状况,想法设法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但是,自从实行县级政府履行教育管理职权后,乡镇的管理责任被大大降低了,且原先拥有的管理职权也被收归县级政府所有,所以乡镇领导对于教育的责任意识也是逐渐降低,当地中小学校成为了无人过问的角落。

(四)畲族学生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2001年,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4年过后,我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已基本全面开始新课改。新课改是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一次深远的变革,对于促进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新课改实施情况完全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在新课改中更是面临着非常突出的问题。通过对江西省6个畲族乡的畲族学生的调查发现,新课改的课程内容偏向于城市化、汉化,对于畲族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已经严重脱离了畲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果课程内容是自己生活中接触过的,那么学习起来就比较好理解,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反之,如果课程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没有接触过的,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想象来学习的话,那么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的。显然,畲族学生对于新课改后的学习内容显然是不够熟悉的,对新课改的内容表现出不适应。

(五)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通过笔者对江西省6个畲族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发现,当地中小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流失严重,整体素质不高。通过对一些畲族乡中小学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到,这是由于畲族乡地区地处农村,交通不便利,经济落后,教学环境和自然环境比较艰苦,使得很多教师因为收入低、条件差等原因而流失。同时,由于当地也缺乏对教师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进修,由此导致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素养普遍低下。

二、加强江西省畲族乡基础教育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一)积极关心留守学生的教育

从前文的调查可知,江西省畲族乡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且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普遍较差。笔者认为,今后当地政府和学校应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基础教育。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因此,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具体来说,首先当地要完善政策法规,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江西省畲族乡政府要针对辖区范围内的留守学生做一次全面的排查,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留守学生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必要时将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纳入到政府的管理范围,运用政策法规手段,保障留守学生的各项权利得以落实。同时,江西省畲族乡政府要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更多的留守学生能够在寄宿制学校就读。还要充分动员和组织社会人士和力量来关爱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保护。此外,还要净化留守学生的居住环境,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

(二)加大对中小学硬件设施的投入

当前江西省畲族乡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依然较差,硬件设施落后。这就需要当地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江西省教育管理部门应多方引入资金来改善畲族乡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例如,应鼓励当地发展较快的大中型上市企业与畲族乡地区中小学建立“一帮一”的关系,一方面让这些上市企业可以更好地完成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当地中小学硬件设施,提升当地基础教育质量。

(三)引入增强现实技术等新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当地推广新的教育教学技术,解决师资不足,硬件条件有限的问题。特别是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例如,增强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许多书本上无法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看到其联想不到的情景,较大程度满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趣味性的需求。畲族乡基础教育学校可以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来呈现更多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解决教学硬件紧缺的问题,即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的展示、网络教学的运用、微课教学及其虚拟仿真环境的创设,来创造进行“仿真”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增强现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实验不受硬件条件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教育成本。

(四)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

对于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笔者认为,江西省政府要对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根据江西省畲族乡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体制中的弊端进行根除,使管理体制的责任与权力并行。江西省畲族乡政府要加大对学校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教育经费的及时拨付。县级政府要对办学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县级政府要把农村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到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中,进一步指明乡镇和村在办学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乡级政府领导对办学的重视。县级政府还要加大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五)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推进新课改的实施

江西省畲族乡的中小学生不适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这也成为了制约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在民族地区开展新课程改革,应结合当地实际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例如,在江西畲族乡地区实施新课改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新课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针对地区特点,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为此,基于畲族乡地区的现实条件,从实际出发,在新课改的发展中,要采取逐步深入和强化的发展战略,在不断提高新课改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均衡。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维持教师队伍稳定

针对师资队伍建设这一薄弱环节,笔者认为,要想促进江西省畲族乡基础教育薄弱环节的进一步改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充足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第一,健全和完善当地教师队伍的补充制度,科学、适时地划定教师编制,对教师编制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行政职权部门要做到随时掌握辖区内中小学教师的编制信息,及时参考和借鉴县镇标准,改变和优化当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站在统筹的立场上,科学制定编制计划,在有增加有减少的准则指导下,对本区域内的中小学教师编制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逐步提高教师编制管理水平,及时补充教师队伍。对于那些有编不补的学校要进行一定的处罚,使教师队伍能够得到不断地补充。在补充教师的同时,还要帮助这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二,江西省畲族乡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素养。地区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的素质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整个从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江西省畲族地区在基础教育方面依然存在不少薄弱之处,表现为当地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较差,中小学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畲族学生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因此,江西省畲族乡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关心留守学生的教育,加大对中小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引入以增强现实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维持教师队伍稳定,从而推进当地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鉴,栾小芳.关于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3-67.

[2]贺新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226-229.

[3]陈荟,孙振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教育学报,2015,(4):8-13.

[4]石猛,彭泽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本土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6,(3):120-125.

[5]李文武.关于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6,(5):21-25.

[6]姜秋霞,刘全国,李志强.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29-135、161.

[7]曹萍,梁积江.试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9,(4):44-49.

[8]马丽君,周芳.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90.

[9]马晓龙.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341-342.

[10]赵淼.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之现状、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6,(6):77-84.

[11]杨世玲.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6):222-224.

猜你喜欢
畲族江西省教师队伍
模拟成真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考了个大的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畲族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