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

2018-02-11 17:31王晓川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完善管理机制教学质量

王晓川

摘 要: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永恒的目标之一,只有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机制,才能给学生、社会、国家带来福利。目前教育机制中存在着教育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偏重于管理学生、缺乏激励、过于重视课堂教学监督以及监控过程不完整。针对这些问题有一些对策,比如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改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保持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生机与活力等。

关键词: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02

面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问题,教育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做出相应改良,发现教育机制中的利弊问题,改正教学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一、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高校的办学质量如何,是通过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体现的,而人才质量的水平,是由社会来评价的,即用人单位。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便是高校办学的目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指的是高校在现有教学水平的条件下,满足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发展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学习质量的提高,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高校在社会中的作用的体现,即高校的社会功能。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现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让高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目标接轨,完成培养人才的重任。

二、教学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注重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即对学生人格素质、德育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但是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非民主的管理,压抑学生的兴趣开发,教师将音乐课、美术课等课程的安排占用,转而用这些时间去教主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最后的结果是虽然学生的成绩提高了,高校的升学率提高了,但是学生的综合发展目标并没有得到贯彻实施。另外,目前的教学管理机制存在许多条条框框,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发展并没有任何好处,一再地压抑只会分散教师的注意力。

(二)评价制度不够标准

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只是为了应付高校教学评估时的需要而制订的,它并不是真正地为了高校发展而制订,对高校的指导并没有什么作用。评价时随意性强,主观性表达也占很大的成分,没有从多方面即综合表现去评价主体的行为,仅仅只是从一二节课去评价教师的好坏与职称是否符合等。在高校制订规章制度的方面,领导、管理者为主要的制订人,而缺乏教师的建议、想法,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导致制订的规章制度实施力度不强,主观色彩强烈,与实际相脱离,缺乏操作性。这种规章制度对教学没有任何实施意义,而且还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机制的完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教育不单单只重视人才培养出来的结果,也得重视培养人才的过程,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正确指导,让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质就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需要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需要改变教学中重监管、轻激励的局面,重视教学质量机制中激励因素的投入,对待教师教学要公正开明,采取奖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觉得高校制度是公平公正的。比如在期末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职称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可采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由班级学生投票以后汇总出结果,由校方相关机构进行统计。对高校新制订出的制度,在公布以后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通过匿名投信或者发邮件的方式来获得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总之,想得到好的结果必得重视过程中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于我国人口多的国情现状,在教育教学中众多高校不能做好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基本方式,但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所以不能只重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工作中的备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作业的评价与监督也同样重要,应对教学工作的诸方面做出相应的规范,才能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考核。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的授课方式,没有发挥启发的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没有办法真切地保存在学生的头脑中,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实验或者去社区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三)重视教师间的合作管理

高校的校、院、系是一脉相承的,机制的管理是相互关联的,每一等级的规章制度的设定都关系着它下级的制度实施,所以高校应该完善校、院、系三层教学管理机制,对规章制度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建立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教师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吸收对方的优点,改变自己的缺点。老教师应该对新来的教師多给予帮助,让新教师在工作时不会手足无措,以此保证传帮带的效果。教师之间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想法,在获得有利于教学的方法后,可以分享给其他任课教师,实现教学互助的效果,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在教师间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高校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培训的机会,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组织不同高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提高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高校只有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管理,探索新思路、新方向、新方法,才能使高校保持活力,为高校教学机制提供适合的改良对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金妹,杨振中,吴昊.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改革的建议及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5 (5):342.

[2] 李辉.关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2 (3):124.

[ 责任编辑 林 娜]

猜你喜欢
完善管理机制教学质量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