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马克宣现实主义动画创作

2018-02-12 00:32曹国洪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门铃肥皂现实主义

曹国洪

(重庆文理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常见的术语,本文中的现实主义泛指19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艺术思潮,即艺术创作要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现实主义产生以来,这种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的艺术主张已经遍及各个领域,在文学、美术、戏剧、影视等各门类中,都产生很多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马克宣作为中国第二代动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伴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兴衰起落,见证着中国动画的成长过程,演绎着新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马克宣早期参与创作的动画影片主要是根据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改编而来,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空》《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奠定了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的历史地位。后期动画创作逐渐转入现实生活题材,如《新装的门铃》《超级肥皂》《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等,作品立足时代、再现生活、针贬时弊,给观众哲理性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主题特征

主题是动画作品的核心,主题所传达出来的不仅仅是作品的思想内涵,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识,优秀的动画作品往往都是通过鲜明的主题思想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现实主义动画创作中,创作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可以从生活当中找到原型,还需要从现实生活素材中提取鲜明的事例进行加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马克宣执导的动画《超级肥皂》,讲述的是一位小商人通过一个创新性的产品神奇肥皂发家致富的故事。这种肥皂具有神奇的功效,无论多脏的布料,无论什么颜色的布料,只要用这种肥皂轻轻一擦就可以变成白色。于是,大家相互传告并争先购买,肥皂店也从路边的小摊变成“超级肥皂店”“超级肥皂公司”,人们的衣服也由五颜六色变成了白色,整个世界仿佛失去色彩。某日,肥皂商的女儿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从街上跑过,显得非常突出,人们用惊奇而羡慕的目光望着她,并紧随其后来到店里,肥皂商又拿出另一种肥皂,将一块块白布料染上了各种颜色,人群又排起了长队购买能染色的肥皂,抢购风潮重新开始,“超级肥皂公司”又变成“超级颜料公司”。

马克宣执导的另一部动画《新装的门铃》,讲述的是三楼居室的主人买了一个门铃,把门铃装好后按一下按钮,顿时响起了悠扬的音乐铃声。他好奇地又按了一下,门铃音乐又响了起来,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主人很希望有人能按响他的门铃,上楼的青年、踢皮球的女孩、气喘吁吁的胖子依次从门口经过,都令主人失望。忽然,邮递员送报来了,但邮递员不按门铃而是举手敲门,于是主人想尽办法,希望邮递员能按响他的门铃,最终未能如愿。

马克宣执导的这两部动画都是根据同期周锐的短片小说改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通过普通的生活事件,反映人们的社会心理,具有明确的现实主题。

二、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动画是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现象触发创作灵感,在具体创作中要跳出感性认识,以客观的理性思维对这一素材进行加工,遵照动画的艺术特性,选择恰当的创作手法,将创作观念具体化、视觉化。另外,作者对生活的体验、表达的视角和立场、艺术语言和技术手段的运用等也直接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

马克宣现实主义动画,注重从生活细节中提取表现元素,丰富故事情节,深化表现主题。如在《超级肥皂》中,多次出现一位老者,在芸芸众生中与众不同,当人们争先购买肥皂时,老者观望,犹豫不决。在足球比赛和婚丧嫁娶情节中,由于两个场面的服装都变成白色而无法分辨彼此,老者表现出沮丧和无奈。当肥皂店老板用神奇的肥皂把白布涂成彩色时,老者毅然的举起了手中的钞票。老者是生活的积淀者,是理智的形象化身,通过对老者的多次表现刻画,表达人们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生活阅历深浅,都具有人性的弱点。

在《新装的门铃》中,主要通过深入描绘居室主人的表情和动作,表达角色内心的思想变化。如门铃装好后发出悦耳的铃声,主人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当有人从居室的门口经过,主人或搬动椅子坐立不安,或倾斜身体侧耳倾听,或搓动手掌焦急无措。当邮递员在屋外敲门时,主人气急败坏的在屋内也敲门,巨大的敲击力使房门向内外反复弹起,表现出主人对邮递员无视门铃存在的强烈不满。

马克宣的现实主义动画在角色的设计上,都采用了漫画的表现形式。漫画一般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运用简练的线条直接表露事物本质和特征。马克宣毕业于专业美术学校,有较强的绘画功底,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期间,参与多个动画片种的创作工作,熟悉动画制作的每一个流程,在其现实主义动画创作中,选择“漫画式”表现手法,能够突破现实世界的常规性,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感受,通过精巧的构思和诙谐的笔调,把原本平常的生活情节,处理得极具典型性和幽默感,使动画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让动画特色更加鲜明。

马克宣的现实主义动画在场景的设计上也很有特色,空间背景通常采用空白处理,在《超级肥皂》和《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中最为突出,这种处理手法被共同执导的阿达称其为“假定性的现实主义”。空白空间是虚拟的开放式空间,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随意组合,自由变化。这种设计手法具有高度的假定性和灵活性,突破真实的生活时空,给观众留下一定的遐想,有利于表现主题。另外,这种场景设计与漫画式角色表现手法有机结合,使动画角色更突出,动画语言更精准,体现出马克宣对现实主义动画创作的整体驾驭能力。

三、思想内涵

马克宣现实主义动画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此时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很多新鲜事物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马克宣现实主义动画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反映。

《超级肥皂》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小商业者发家致富的故事,实际上是通过众人争先购买肥皂,表现改革初期面对新鲜事物,人云亦云的大众化心理,讥讽人们盲目跟从的心理弱点,教育人们对待新鲜事物,要学会综合判断、合理取舍。在动画《超级肥皂》中,马克宣把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身份的人与不同地区的人同时表现在一个环境里,暗示了这类社会现象的影响深度,在不同地方、不同身份的人身上都可能发生,拓展了影片的时代意义。

《新装的门铃》表现的是居室主人买了一个音乐门铃,在当时这是很新奇的东西,主人希望被别人发现,但人们习惯了平常的生活方式,没人留意门铃的存在,即使有人登门拜访还是敲门,让居室主人在一次次的期待中失望。影片揭示了改革初期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矛盾,积极接受新鲜事物,有了新奇的东西总想对外炫耀,但又羞于情面无法直接表达。

马克宣的两部动画影片都以敏锐的视角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表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发现戏剧性,挖掘人性弱点,引起社会关注,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尽管影片只有几分钟,却取得很多荣誉,《超级肥皂》1987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二等奖,《新装的门铃》1988年获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四、时代意义

动画是一种视听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传达人类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注重现实主义动画创作。解放前,由于政治和革命宣传的需要,创作了一部分现实主义动画,如1940年钱家骏执导的《农家乐》,是一部抗战期间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动画。解放后,文艺创作对政治和政策的依赖性很强,创作了一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动画作品,但这些作品以歌颂或批判现实为主,与人们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如《大跃进万岁》《集体有余》《歌唱总路线》等。文革期间,现实主义被曲解,动画创作贴合时代,但完全背了生活,主要描绘社会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或思想斗争,过分强调政治色彩,如《放学归来》《小号手》等。文革结束后,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动画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功的塑造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学派”。

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动画创作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美、日等国家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动画创作迷失了方向,试图通过“中国学派”的成功经验改变现状。“中国学派”主要以神话、童话、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为主题,这些主题在我国家喻户晓,有很深的传统文化根基,另外,“中国学派”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水墨、剪纸等,使动画的内在主题思想和外在表现形式完美统一,树立了中国动画的国际形象,获得很多国际大奖。“中国学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中国动画民族化发展进程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传统童话、神话、传说等为主题的动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发展需求,盲目的运用“中国学派”的理论和方法改变动画发展现状,会使当代动画创作走入程式化和形式化,背离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和“艺术反映生活”的根基。马克宣的现实主义动画,将历史虚幻主题转为现实生活,将视角从传统的“神”转向现实的“人”,在改革初期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尽管这些作品已经经过20多年,仍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艺术性,这种创新性精神值得当代动画发展借鉴。

现实主义动画创作要求作者本着对社会和人的关心,对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观察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作品表达出来。马克宣在动画创作中,肩负历史感和责任感,能够按照时代要求,不断探索动画表现形式,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历史地位。马克宣还能够把握时代脉搏,超越传统、突破自我,从传统题材中走出来,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并通过动画作品,解析生活,对当代动画发展具有深刻启示。■

参考文献:

[1] 金柏松.美术片六导演访谈录[J].当代电影,1993(8).

[2] 赵新雅.精神的守望者——谈动画艺术家马克宣的创作[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4(6).

[3] 朱贞茹. 现实主义动画的创作特征[J].西部广播电视,2004(2).

猜你喜欢
门铃肥皂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生物不喜欢肥皂
肥皂的来历
锤子门铃
做肥皂真好玩
肥皂吊牌
锤子门铃
门铃“丁冬”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