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华教授应用调理气血法治疗月经病

2018-02-12 22:48黄彩梅夏亦冬胡国华
吉林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妇人肝气肝肾

黄彩梅,夏亦冬,胡国华

(1.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005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月经失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生率较高,有调查显示,人流后的患者1260例,发现月经失调发病率为65%[1]。另有对少女的月经情况调查发现月经失调发生率为45.2%[2]。月经失调的表现形式多样,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经间期出血等症状。月经失调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不孕症、闭经、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内经》“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冲脉为血海,而气血相互依存,互根互用。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周流[3]。因此,月经病的发生与女性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胡国华教授是海派朱氏妇科传人,上海市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月经病的治疗重视气血辨证,审因论治,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随胡国华教授拜师学习,现将点滴心得总结如下。

1 理论溯源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女性的气血调理。宋代《圣济总录·妇人血气门·血气统论》曰: “论曰血为荣,气为卫……矧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在上为乳饮,在下为月事,……,卫生之经,不可不察。”[4]《景岳全书·妇人规》说:“妇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瑞于此”。“欲察其病,惟以经候见之”[5]。可见育龄期女性的气血充足不仅对自身健康有益,使月经周期正常,而且能遗传给子女健康的体质。《妇人良方大全·调经门》:“大率治病,先论其所主。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然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宜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谓之月信。”[6]可见调治气血是治疗月经病的关键所在。《女科经纶·月经不调属忧思郁怒所致论》:“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又云:“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7]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脏腑功能是引起月经失调的因素之一。《景岳全书》:“凡欲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8]《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者,死不治。”[9]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主疏泄。女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进食量少,脾胃生化无源。则气血亏虚,运行不畅,经水乏源,导致闭经。从文献可见古代医家历来重视调治月经病注重气血荣枯,运行畅涩,气机顺逆。

2 月经失调与气血的关系

2.1 气血不足导致月经病 《女科撮要》:“其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肝经血少,有因气虚血弱。”[10]可见气血虚弱,与脏腑功能不足相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脾胃生化乏源,肝无血可统,使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则表现为月经后期、闭经。气有固摄之力,脾有统血之功,气为血之帅,气虚脾弱,血无统帅而妄行。因此,气血不足也可表现为崩漏或月经过多。如《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萎黄,身体倦怠,而困乏愈甚者,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11]另外,《妇科玉尺》有云:“是知正产者,正如果中粟熟,其壳自开,两无所损,半产者,则犹采研新粟,碎其肤壳,损其皮肤,然后取得其实。”[12]现代社会多见的月经失调为女性频繁的人工流产,或诊断性刮宫,导致胞宫受损,或由于术后卫生不洁,引起感染,发生气虚与血瘀、湿热夹杂之证,发生月经量少,痛经,甚至闭经。

2.2 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月经病 月经的运行需要气血为动力。刘完素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 , 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 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13]古代医家对于生育期女性十分重视肝的调养,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的观点。肝不仅藏血,还可疏泄。气血的运行,即要有气的推动,还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调畅。现代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常使女性出现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影响肝气的正常疏泄,使人体气血运行障碍而发生月经失调。陈修园《妇科要旨·种子篇》中说:“妇人无子, 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 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14]此外,寒为阴邪,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湿为阴邪,重浊腻滞,阻塞气机。胞宫感受寒湿之邪,则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月经病。瘀血即是病理产物,也是治病因素。瘀血如路上的绊脚石,影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更严重的血瘀症状,发生月经病或癥瘕积聚。

2.3 肝肾不足导致月经病 胡老师认为月经的产生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均有关联,但是肝肾两藏的影响更为显著。《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15]。按照五行对应五脏,肾属水,肝属木,乙癸同源,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生殖。精血相生,肾精充盛,肝气调达,则血海按时满盈。胞络系于肾,《血证论》中说:“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事乃下。”[16]任脉为 “阴脉之海”,总任一身阴经。肾为藏精之所,在肾气主导下,任脉将肾藏的阴精向五脏六腑输注,以濡养脏腑生成气血;“冲为血海”,肝主藏血,在肝的气化功能主导下,将体内一部分气血汇集于冲脉,以调节十二正经的气血运行[17]。因此,肝肾不足,既影响气血生成,也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冲任失调,而发生月经病。

因此,胡老师在就诊时,非常重视问诊,详细询问经带胎产史,以及生活、饮食习惯,寻根溯源以明确月经失调病因。由于气血失调致多虚多瘀,调补气血为常法[18]。

3 仔细辨证去其标,调理气血治其本

3.1 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对于纯虚证患者,治疗予补益气血的参芪四物汤为主,由黄芪、党参、炒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生白芍、生白术为主组成,该方中去除了活血行血的川芎,以图缓缓养血、生血。调补气血的同时,也常添加2~3味补益肝肾之品,如杜仲、续断等。除了药物治疗,胡老师还常嘱咐患者调整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使治疗成杯水车薪。

3.2 理气行血,调理冲任 由于女性容易情绪波动,导致肝气郁结,而影响气机升降发生月经失调。因此,胡老师在治疗月经病时很注重疏利肝气,调畅气机。如肝气郁结,引起月经逾期不行,常用制香附、广郁金、川楝子、鸡血藤等行气疏肝活血之品;如仅表现为经期乳胀、情绪易怒,则用柴胡、青皮、橘核、橘络等疏肝理气之药。并且胡老师会开导患者,分析导致情志不遂的原因,使患者心情开朗。

寒湿、湿热、瘀血等也可影响气血运行。对于寒湿引起的月经失调,胡老师善用健脾利湿,温补脾阳的治法,常用四君子汤加干姜、吴茱萸、苍术、制半夏、陈皮等;湿热内蕴导致的月经失调,胡老师常用朱氏盆炎汤加减,该方由蒲公英、紫花地丁、刘寄奴、徐长卿、牡丹皮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功效;血瘀引起的月经失调,胡老师常用益母草、莪术、白术、泽兰叶、当归、赤芍、牛膝、丹参、生蒲黄等,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的药物。

对于虚实夹杂的患者,胡老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分为先祛邪后补益,或攻补皆施。胡老师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病使邪气衰大半即可,邪祛正虚,补益正气,则余邪自除。

3.3 滋补肝肾,补气填精 《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19]肝肾虚实,通过相互补泻得以调治。月经周期中肾之阴阳有消长变化,所以胡老师在调治气血时,还随月经的不同时期,调理肝肾阴阳。经净后以滋补肾阴为主,加女贞子、桑寄生等;经间期平补肾阴肾阳,加菟丝子、枸杞子等;经前期温补肾阳,加淫羊藿、巴戟天等。

月经病的治疗,准确的辨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素。胡老师临证处方继承了朱氏妇科的特点:精简和缓。每个处方的药一般在12味左右,所使用均为常见、药性和缓的药物。胡老师认为,月经病为慢病,投于新奇峻猛之药,不但不能起到疗效,反而伤害患者身体,因此治疗月经病需如小火煲汤,缓缓图之,用药要顾护患者脾胃,使气血生,运行畅,则月经自然会规则。

猜你喜欢
妇人肝气肝肾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犬人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犬 人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