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的研究进展

2018-02-12 23:01
畜禽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肺疫杀性出血性

, ,

(1.山西省太谷县畜牧兽医中心任村乡畜牧兽医站, 山西 太谷 030800;2.山西省太谷县畜牧兽医中心, 山西 太谷 030800;3.山西省太谷县畜牧兽医中心明星镇畜牧兽医站, 山西 太谷 030800)

0 引言

猪肺疫又名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年龄猪易发的一种猪场常见传染病[1]。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按照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临床表现以发热(41℃~42℃)、肺炎、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败血症等为主,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与病情的轻重缓急有关,发病最严重的猪群死亡率高达100%,病情较缓的死亡率在60%左右[2]。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猪肺疫易与猪瘟和猪丹毒混淆,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猪肺疫的常发已经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3]。

1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非常重要的病原菌,不但易感染猪,还可以侵害其他动物和人,例如禽霍乱、牛出血性败血症、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等。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需氧兼性厌氧,在显微镜下能看到(0.25~0.6) μm×(0.5~2.5) μm的两端钝圆的球杆菌或短杆菌[4]。多杀性巴氏杆菌既没有芽孢也没有鞭毛,自身无法运动,多是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存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能够良好地生长,在最适温度(37℃)的环境下培育16~18 h,能够肉眼观察到白色的圆形且光滑的整齐菌落(见图1)。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存能力和耐受力都较差,无法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存活,在土壤中可存活1周左右,高温或常见消毒药处理10 min都会导致多杀性巴氏杆菌死亡。根据卡特荚膜分型,可以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A、B、D、E、F五个血清型,其中,A、B两种血清型菌株与猪肺疫密切相关[5]。或是依据赫德尔斯顿的菌体分型可将其分为1~16的16种血清型,引起猪肺疫的血清型多为5,6型。

2 致病机理

猪肺疫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6]。内源性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存在于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呼吸道内,多数情况下不发病,但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如气温骤变、长时间运输、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足或是寄生虫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多杀性巴氏杆菌就会成为强致病菌,通过机体内淋巴结的阻挡,进入血液,造成菌血症,随着血液循环,引起宿主全身出血性败血症,最终导致死亡。外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猪食用被多杀性巴氏杆菌污染的饲料或水源,或是接触被Pm污染的器具或其他外界环境,可通过水平传播的方式经消化道、呼吸道或是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健康猪群。

3 流行病学

发病的畜禽和带菌的畜禽以及它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猪肺疫的重要传染源。猪肺疫可以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群,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骤变、多雨、潮湿、闷热的时期,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7]。

4 临床症状

4.1 最急性型

发病突然,潜伏期短,往往突然死亡,无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程稍长的猪群可持续发病1~2 d,发病期间可检测到体温明显上升至41℃~42℃,咽喉部明显肿胀,不愿采食,多表现出犬坐姿势,竭力伸长脖颈,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可视黏膜发绀,直至窒息死亡[8]。最急性型的临床病例很少有能自然康复的,死亡率高达100%。

4.2 急性型

该型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又称为胸膜肺炎型。体温一般会升高至40℃~41℃,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会伴随有混有血液的黏稠性鼻液。病情加重后与最急性型相似,但死亡率相对较低,病程多在1周左右,未死亡的病猪会逐渐变为慢性型。

4.3 慢性型

该型多见于猪肺疫的流行后期,临床表现以慢性胃肠炎或慢性肺炎为主。病猪多食欲不振,伴随有腹泻,呼吸困难,会出现持续性的咳嗽,偶有黏脓性鼻液流出。病程多在2周以上,死亡率在60%~70%。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要点

猪肺疫全年都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群,以低龄的中、小猪发病居多且严重,发热显著;最急性型以死亡迅速、无明显临床症状为主,病理剖检可见明显的大量出血性病变,集中在咽喉部、黏膜、皮下组织和浆膜等部位;急性型呈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相比最急性型病情较轻;慢性型以慢性胃肠炎或肺炎为主,病理剖检可见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病变,有黄色或灰色的坏死灶,肺部表面凹凸不平,无论是质地硬度还是颜色存在明显差异。

5.2 鉴别诊断

猪瘟:猪瘟和猪肺疫都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群,全年都可发生,猪群都会表现出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容易混淆。病理剖检存在明显差异,猪瘟的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淋巴结的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在结肠和盲肠黏膜上可见“扣状肿”[9]。猪瘟属于病毒性疾病,猪肺疫为细菌性疾病,可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确诊。

猪丹毒:猪丹毒主要感染3~12月龄的猪,高热可达42℃以上,全身各处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按压褪色,乳猪会表现出角弓反张,后期会有腹泻,解剖可见各实质器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症状,淋巴结切面有出血点,心内膜有花椰菜样赘生物[10]。

5.3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采集病猪的病料进行液体培养,可选用添加有血清的马丁肉汤培养基,37℃培育16~18 h,用接种环接种于混有血清和血液的固体马丁培养基培育,观察单菌落形态特征,对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阳性单菌落进行16 s RNA扩增和电泳检测,回收PCR产物送生物公司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判定是否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琼脂扩散试验: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在一定的电解质和适宜温度的环境中对其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此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在确定病原的同时还可以确定其血清型[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在抗原抗体结合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酶标二抗,显色反应后利用酶标仪进行OD值测定,依据计算公式判定待检样品是否为阳性[12]。

6 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药物都敏感,常见的包括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等,但随着细菌耐药图谱的不断扩增,在临床上使用抗生素前最好进行实验室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合理搭配使用,最好再配合高免血清一起使用。对发病猪群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重疫苗免疫预防,尤其是对未发病的猪群,按照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一免或二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为了更好地防控猪肺疫,尤其是规模化的猪场,要制定和加强饲养管理制度,保证饲料和水源的清洁,日粮配比合理。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进行保暖和通风工作,避免猪群出现应激反应。猪场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消毒机制,要保证全进全出,消毒彻底,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观察、治疗、淘汰。猪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如需引进外来优秀种猪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检查,尤其是隐形的带菌猪,避免外来的病原的入侵。

[1] 黄忠森, 王强, 左瑞华.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7):103-106.

[2] 朱凤琼, 孟志宏, 陈少美,等.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 云南畜牧兽医, 2004(2):43.

[3] 吴志强, 姬生俭, 张国华,等. 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07(2):96.

[4] 褚荣鹏.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 26(9):62-63.

[5] 扎西才旦.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 24(5):52-53.

[6] 姜广平.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 湖北畜牧兽医, 2014(7):25-26.

[7] 闫晓明. 猪肺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1):89-89.

[8] 纵丰学, 张春堂. 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的鉴别诊断[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S6):94-95.

[9] 王青轩. 猪肺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10):189.

[10] 苏丹萍, 张艳萍, 贺东生. 猪肺疫的实验室诊断方法[J]. 猪业科学, 2009, 26(8):28-30.

[11] 朱吕昌.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复合PCR检测方法以及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CR-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扬州:扬州大学, 2009.

韩云生(1964-),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赵爱莉(1972-),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郭继光(1970-),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猜你喜欢
肺疫杀性出血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诗歌二首
中医从肺疫论治传染性肺炎的思路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牛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