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耦合模型研究

2018-02-12 15:34刘佳佳刘航薛笑艳
财税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域贫困户旅游

刘佳佳 刘航 薛笑艳

摘 要 大余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西南部,有着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大余县通过完善管理体制、严格科学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更是立足现有11个乡镇22个旅游扶贫示范点,以路串点、以路联景,串联红色旅游文化带、特色农业产业带、生态养生度假基地和民俗文化廊道等“红、古、绿、黑”特色项目、特色景点,打造“百里乡村旅游扶贫长廊”发展全域旅游。本课题针对大余县全域旅游现状、旅游扶贫成果,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总结出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耦合模型的通性,共享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本项目基于此对大余县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耦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致力于大余县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一、前言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缓解和消除农民、农村的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解决贫困问题,还得依靠经济发展,而当前经济发展中,旅游业已经成为一大支柱性产业,涉及的空间范围大,渗入强度高,对拉动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动力。

以旅游带动贫困地区整体发展成为乡村脱贫的主线,是多数贫困县区短期实现脱贫、长期摆脱贫困的主要动力和方法。在全国的众多试点中,江西省大余县高位推动,形成“一股力”、 项目带动,串成“一条线”、 产业联动,开辟“一条路”、 城乡互动,绘就“一幅画”的发展模式犹如夜空中的一颗星,显得尤为突出。

二、大余县全域旅游现状

(一)整体战略部署已到位

大余县积极响应“全域旅游”理念,整合全县旅游资源,认真构思符合该县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对全县旅游格局做出战略性部署,创新推出“以路串点、以路联景”的全域联动方式,打造了百里乡村旅游长廊、古文化长廊、章江流域生态旅游长廊等“三条长廊”,最大程度上满足游客需求,建设了以周屋理学、畲族元龙等特色小镇,将23个乡村旅游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合力。

(二)政策财政支持已覆盖

此外,为进一步加深该县全域旅游大发展,县政府陆续出台了《大余县乡村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等20多个文件作为政策支撑,并提供财政支持,扶持涵盖旅游用地、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旅游扶贫创业奖励等方方面面。

(三)专业重点项目已落实

而在专业技术上,该县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理念。先后聘请多支国家顶级规划队伍参与全域旅游发展大规划,重点打造乡愁体验型、产业观赏型、山水游乐型、民俗文化型、红色基地型、遗迹探究型等六种类型的旅游扶贫示范点。

(四)全域旅游理念已吃透

除了充分整合利用全县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大余县还树立了全域旅游理念,该理念现已深入人心。县、乡、村各级百姓支持发展全域旅游,共同助理全域旅游朝前推动。在此团结大背景下,该县采取“景区(公司)+旅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旅游公司+贫困户”“旅游协会+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贫困户获得自主经营、务工、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收入。2016年,大余接待游客5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6.2%;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73.8%。

大余县的全域旅游扶贫模式势头良好,对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扶贫工作都具有非凡的借鉴作用。

三、大余县旅游扶贫成果

(一)新型扶贫模式增助力

大余县创新提出“带一接二连三”模式的综合性富民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特别是立足于增强产业对扶贫的“造血”功能,在乡村旅游谋划、建设、管理和制定政策时,均充分考虑、吸纳和倾斜贫困户,主要采取景区(公司)+旅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旅游公司+贫困户、旅游协会+贫困户、景区(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五种捆绑模式,帮助贫困户获得自主经营、劳动务工、土地流转、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特产销售六个方面的收入。目前,旅游扶贫已成为该县最直接、最稳定、最全面、最持续、最生态的脱贫致富新路径。2016年, 大余县旅游总收入和全年接待人数由2014年的11.29亿元和171.23万人次,跃升至25.3亿元和580.6万人次,短短两年间实现了井喷式增长。而这些数字的背后,正是大余乡村旅游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精彩嬗变。

(二)旅游扶贫车间长就业

2017年,大余县结合前期旅游扶贫发展经验,找准“就业”这一精准扶贫的着力点,促进“旅游”与“就业”进一步衔接,提升旅游人员就业空间,加大旅游人员培训力度,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促进脱贫,而且还解决了景区、旅行社、酒店等企业用工难问题,实现了企业用工“脱贫”。目前共有84个扶贫车间在运行,带动就业人数2002人,其中精准贫困对象722人。

四、大余全域旅游扶贫要素耦合模型概况

2016年1至7月,大余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48.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6亿元,带动3.5万余人直接或间接受益,其中受益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50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5%以上。近年来,大余县坚持一手抓扶贫、一手抓旅游,采取旅游反哺农业、扶贫对接旅游等一系列举措,开创了全域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形成了以旅助农、城乡互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全域旅游相关要素的耦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将在此部分對大余县全域旅游扶贫的要素耦合进行概要分析,剖析其实行全域旅游扶贫过程中相关要素的有机联动。

(一)高位驱动,由上而下

大余把全域旅游扶贫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坚持全县盘活,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域旅游扶贫工作。

一是政府工作组织有力。实行“高位引导”工程,县、乡均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躬亲而致的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旅游扶贫开发工作,并在辖区内各乡镇基础单位设置乡村旅游管理办公室,实现职能、机构、编制、职数、经费“五个到位”。

二是政府政策扶持给力。大余先后出台《大余县乡村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等20多个政策文件,涵盖旅游用地、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旅游扶贫创业奖励等方面扶持政策。

三是政府主导融资有方。大余县将秀美乡村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开发、产业扶持、土地流转奖补等各项涉农资金打包运作,共同用于旅游扶贫。

(二)以点带动,遍地花开

大余县致力于推进旅游项目带动扶贫全局战略,加快建设旅游扶贫精品项目,着力打造“百里乡村旅游扶贫长廊”。

一是规划先行,做到布局心中有数。大余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和建设,聘请国内外资深的旅游策划机构进行总体策划,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整合和布局全县旅游资源,力求相关要素有机联动,动之能活。

二是广泛撒点,做到各点相得益彰。大余县规划建设了包括牡丹亭文化公园等12个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在内的全域旅游支撑点,形成花开遍地之态势。

三是面面俱到,做到扶贫不忘初心。在旅游扶贫示范点打造基础上,扎实推进乡村旅游点、精准扶贫点、党建工作示范点等一批“多点合一”精品示范点,重点打造乡愁体验型等六种类型的旅游扶贫示范点。

(三)产业联动,联无遗漏

大余把乡村旅游作为“带一接二连三”的综合性富民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一是依托旅游开发,结合土地确权、林地确权,引导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流转田土、林地,贫困户每亩田土年收益1000元以上,每亩林地年收益500多元,景区景点门票收入的10%补助给土地流转户。

二是依托旅游公司,引导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就地转移,就近就业。旅游公司与政府签订合同,在景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贫困户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三是依托电子商务,帮助贫困户推广旅游项目,销售土特产品。打造了“互联网+乡村旅游电商示范基地”,建设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孵化园、电商交易馆、大余乡村旅游020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四)城乡齐动,相得益彰

大余坚持乡旅扶贫与易地搬迁脱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土坯房改造、农村垃圾处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绘就城区和乡村交相辉映的美丽大余新画卷。

一是着眼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结合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强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余县荣获“2015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称号。

二是着眼提升乡村文明,弘扬新风正气。注重转变贫困户落后的思想观念,培育文明乡风,让贫困户既鼓了“钱袋”,更富了“脑袋”。坚持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周程”理学等传统文化精髓,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立下“去穷志”。

三是着眼引导乡村人口创新创业,激发脱贫活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疗养健等旅游要素,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创业平台。

五、大余全域旅游扶贫要素耦合经验总结

大余县以政府为主导,多方联动的全域旅游扶贫相关要素耦合尝试已取得巨大成就,我们有理由认为,通过全域旅游中相关要素的耦合,旅游扶贫工作能更高效高质量的推进,以大余县为参考,研究小组总结出经验如下:

首先,用好全域旅游新理念。身处国家全域旅游宏观战略下的旅游扶贫,必须对全域旅游的定义有正确的认识。全域旅游本质上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思路、發展模式,是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发展全域旅游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和条条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就是要推进全域旅游化、全产业链旅游化、全生产要素旅游化,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其次,要创造旅游扶贫大环境。大余县旅游资源,且分布相对均匀而广,于是选择了全域旅游产业扶贫道路,现在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以此为例,各地在策划旅游扶贫工程时,应统筹创造有利的交通、水利、文化等大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此才能更好更持久地推动旅游扶贫取得实效。

此外,要整合旅游扶贫要素链。资金上,要用好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学习借鉴大余县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推动旅游扶贫的做法和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建立企业盈利模式与贫困群众增收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有特色业态支撑的旅游扶贫;要用好金融扶贫政策,找准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和着力点,加大金融支持旅游扶贫资金配套和信贷投放,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模式。

最后,要激发旅游扶贫创造力。抓好新形势下的旅游扶贫工作,要重视基层村社和群众的创造力。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全域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加快扶贫实验和创新探索。

六、总结与结论

大余县将全县资源进行有力整合,专注扶贫工作,近些年来,全域旅游发展良好,旅游扶贫成效显著,是其他意向走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共通发展之路的县市们当之无愧的样板。在大余县的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高位驱动,由上而下”、“以点带动,遍地花开”、“产业联动,联无遗漏”、“城乡齐动,交相辉映”的全域旅游扶贫要素耦合模型。同时,以大余县为参考,我们总结出要用好全域旅游新理念、要创造旅游扶贫大环境、要整合旅游扶贫要素链三条经验。综上,大余县的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耦合样板可推广向全国具有同类资源的县市,助力于全国范围的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推动中国早日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佳奇.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

[2]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212-217.

[3]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09): 15-17.

[4]石培华.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6-02-03 (004).

[5]赵博.资源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5.

[6]黄小波.英山县旅游扶贫开发效应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注: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710421066)

猜你喜欢
全域贫困户旅游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旅游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