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2018-02-13 16:31程雯
精品 2018年7期
关键词:核心阅读教学素养

■程雯

南昌现代外国语象湖学校

引言

所谓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必备的、顺应社会发展和其终生发展的一些能力和优秀品格。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能力、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等。鉴于此,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为给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从各个方面着手,逐渐完善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和成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 语文核心素养的特点

第一,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学好文字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本前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跨学科能力在语文学科上有着突出表现。比如:学习数学、英语等学科要先打好语文基础,可以正确读字、写字、认字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备条件。不难发现,语文是加强各学科联系的黏合剂。

第二,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基础能力是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语文学习重视三维目标的塑造,包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养成等。所谓的基础能力,主要是指和人有效交流的能力、解读文章的能力、语感、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这些能力看似复杂单一,却是组成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长时间的语文阅读学习能提高学生剖析与解读文本的水平,可以使其迅速从内容中提炼出重要信息,为未来生活中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语文核心素养是具有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由于培养的对象是人,所以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会伴随个体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人在成长进程中,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都对个体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学生离校后,社会环境则会为其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新机会。与此同时,所强调的终生学习对个体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平常生活中的写作、洽谈、阅读和语文素养中口头表达能力、理解文本的能力,会伴随人的社会参与,其语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1]。

而所谓的阶段性,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易到繁杂,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一个阶段过程。所以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水平也千差万别,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习惯也各有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不可拔苗助长,要分阶段地培养,结合学生各年龄段的特征进行,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培养对策。

2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对策

2.1 重视情感,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重要载体,讲解其中所蕴藏的各种语文知识内容,这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基础内容。但就目前状况而言,若只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教学会过于单调,课堂会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让学生渐渐丧失阅读兴趣,降低教学效率和质量。站在其本质角度来看,语文属于一门语言学科,若只学习其内容,将会变得呆板乏味。所以,教师要从兴趣角度入手,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愿意掌握更多的知识。

比如:在讲解《秋天》一文时,若只让学生通篇阅读文章,将会让其无法顺利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让其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感受,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秋天的图片或视频,进而让学生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阅读进程中,对秋天的美丽景色展开联想,在课堂上踊跃分享自己眼中的秋天和对秋天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与阅读文章的乐趣[2]。

2.2 转变角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杜绝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及时转变自身角色,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逐渐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与核心素养。新课改环境中,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与创新,尊重其内心想法。

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考试中出的虽然是同一道题,但答案却是不同的,没有固定答案。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若学生有独特的想法一定要及时肯定和认可,要增强其创新认识,针对某些不合理的想法,教师要婉转地对其进行引导,不可直接驳回、批评和苛责,以防降低其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用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学生思想,约束其思维,这会影响其阅读水平的提升。学生在学习时只有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才能提高自信,进而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2.3 重视素养,品读生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时期,阅读内容基本上都源自于日常生活,是一种对生活基础愿望的袒露。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其进行生活化思考,理解平常生活中的基础道理。

比如:在讲解《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明白核心句子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与其想表达的母爱,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亲情。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其带着问题去阅读,如:学生们,在平常生活中或者在电视剧、电影中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此时学生会积极回应:看过《母爱如山》,讲的是患病母亲含辛茹苦带大儿子的故事等等。此种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在回答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生活背景展开剖析,让其深刻领悟文章中想传达的寓意,加深对亲情的理解,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更加努力地学习。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用教学手段,可从重视情感、转变角色、品读生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核心阅读教学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