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应用探索

2018-02-13 16:31温茂花
精品 2018年7期
关键词:张贴国学小学生

■ 温茂花

河源市源城区东埔中心小学 广东河源 517000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现状

1.1 缺乏诵读国学经典的环境

首先是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而国学经典词语生僻,晦涩难懂。比如:“入则孝,出则悌”,教师如果不给学生讲解国学经典的含义,学生不会主动去查字典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算教师给学生讲解了,学生也不一定能够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绝大多数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选择的读物都是外国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古希腊童话故事,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西游记》《哪吒闹海》等,很少有学生去读国学经典,甚至一些学生对国学常识闻所未闻,国学经典的光芒被童话故事掩盖了。

此外在小学教学楼中经常可以看到张贴的宣传标语中以外国的名人名言为主,很少看到有在教室张贴国学经典的,诵读国学经典缺乏特定的环境。

1.2 教材中缺乏国学经典的内容

古诗词是国学经典中的一小部分,在小学教材中也只有仅有的十多首唐诗宋词,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都是现代文。学生没有办法从语文课堂中接触到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所以教师在提起国学经典,并且要求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学生就会有附加任务的压力与疲倦感。而学校又没有设置国学经典考试项目,学生就会选择投机取巧,能偷懒的时候就偷懒。

1.3 学生可读的内容非常少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社会经验,认知能力有限而国学经典中通常包含着人情通达的大智慧,包含着治理国家的真才实学,所以在小学阶段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三字经》和《论语》中通俗易懂的一部分,《孟子》中的一部分等。

2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

2.1 创设诵读国学的环境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诵读经典的要求,为学生创设诵读国学经典的环境。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缺乏国学经典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购入国学经典的书籍,要求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诵读经典。这样既不耽误上课,又可以为学生创设诵读国学经典的环境。比如规定学生每天早上提前五分钟进教室,并且用第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诵读国学经典,学校领导要做好巡查工作,检查国学经典诵读的落实情况。或者是课间操时间,学生做完课间操之后预留五分钟,全体诵读国学经典。比如课前五分钟阅读《论语》二十则,在课间阅读《三字经》等。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接触到国学,并且诵读国学。长此以往,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会不知不觉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学常识。此外,学校除了张贴国外名人名言,还可以张贴孔孟语录,张贴古诗词中流传千古的经典句子,让学生沐浴在同学经典的海洋中。

2.2 通读与精读相结合

所谓通读,就是指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的讲解。精读就是指给学生讲解国学经典的含义,让学生尝试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度。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是比较适合小学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一方面小学生年龄小,不一定能够理解这些经典的深层含义,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教师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自主去探究其中的深意,没有必要拿到语文课堂中来讲。而有一些内容是比较通俗易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为人处世都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全面讲解。

比如:《论语》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这个年龄阶段不能理解的,如“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这是教师难以言状,学生难以理解深意的句子,所以可以选择通读但是不精读。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句教师可以用来提醒学生用诚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以此来要求学生要养成踏实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这类的句子是不要通读要精读的。通过将通读与精读相结合,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吸收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另一方面精读的国学经典内容会在日常的诵读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心中,并且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3 以竞争游戏调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小学生一方面喜欢游戏,另一方面喜欢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事物,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班级内部开展国学诵读竞争小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诵读国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以积分制为主,学生每背诵并且理解国学经典中的一段内容,可以为小学生加5到10的量化分,以月为单位,学生积分排名靠前的,在每个月积分清零之前,教师都会为前三名准备一份精美的礼品,并且在值日与挑选座位的时候具有优先权。这样一来,学生从同一个起点出发,你追我赶,就会在班级内部掀起诵读国学之风。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读物,并且去了解其中的含义,熟读成诵。

2.4 家长配合,共创诵读佳绩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而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诵读国学经典仅仅依靠学校的诵读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时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肩负起配合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责任。言传身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比如家长在看电视的时候尽可能选择看中央科教频道,并且每天陪着学生观看《百家讲坛》节目,并且为学生搜索与当天节目相关的国学资料,让学生在看完电视节目之后,诵读国学经典。家长积极配合与监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才能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好习惯,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国学知识。

3 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诵读国学经典这项任重道远的工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要选择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吸收国学经典的精髓。以游戏来调动学生诵读国学的积极性,以家长的配合与监督为辅,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好习惯。只有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张贴国学小学生
在小区张贴判决书引纠纷
“垂”改成“掉”,好不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年画
人小鬼大狄仁杰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是小学生
Call for Greater Transparency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