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无浆体病的流行特点与研究进展

2018-02-13 23:49李斌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病体表病牛

李斌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回龙镇畜牧兽医站 618114)

无浆体病是养牛生产过程的常见病,主要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广东以及江西等地发生较多,病牛常表现发热、贫血和衰弱,危害较大[1]。

1 无浆体简介

本病病原是立克次氏体目中的3种无浆体,即边缘无浆体边缘亚种、中央亚种和绵羊无浆体。补体结合反应显示这3种无浆体抗原之间具有交叉抗原性,感染后有95%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少部分在红细胞中央。无浆体在分类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通常以单细胞存在。镜下观察呈多形性,常为球杆状,在不同动物体内和不同生长阶段可表现不同形态,如哑铃形、丝状等。球形无浆体的直径大约在0.2~0.8μm之间,杆状大小约为 0.3~0.8μm×0.3~2.0μm,无鞭毛,不具有运动迁移能力,表面也无荚膜,恶劣环境下不会形成芽孢。

2 流行特点

病牛、潜伏期的牛和临床康复后仍带菌的牛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由于无浆体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很弱,一般消毒剂和常规消毒方法就能很快将其杀死,经常消毒的牛场环境中一般不存在大量病原,因此,本病通过环境直接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一般都是以蜱虫为媒介传播。病原对各种日龄的牛都可发生感染,老牛比年轻牛症状表现要更为严重。

本病的流行还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春末、夏季和初秋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天气闷热,非常适合牛体表寄生虫蜱的繁殖,而闷热季节牛也因为调节而变得皮薄毛稀,以利用散热,裸露的皮肤恰恰为蜱虫的入侵提供便利条件。当蜱虫从感染牛身上吸血后,如果又转移到健康牛身上进行活动,则很容易将病原传播给健康牛。

3 感染过程及机理

当蜱虫吸入感染牛的血液后,其中的无浆体病原便可通过口腔进入到蜱肠壁上皮细胞中,兼或进入唾液腺、生殖道中,感染的无浆体与蜱虫保持着共生关系。当蜱虫又活动到健康牛身上,或其粪便污染体表伤口时,无浆体便乘机入侵,从而发生感染。感染的无浆体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到达全身组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释放致热源物质,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表现出发热。无浆体还会对红细胞造成破坏,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病牛出现贫血,血红素大量从破坏的红细胞中释放入血,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后,便通过体表分泌物、尿液等排出体外,病牛表现出黄疸的特征,血常规检测可发现血红素含量升高。长时间贫血同时也会造成病牛逐渐衰弱,如果不治疗后期愈后很差,甚至会出现死亡。

4 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表现与感染牛的患病日龄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大,发病症状越严重。犊牛只表现轻微的一过性症状,有时甚至无任何表现,1岁左右的牛症状较轻,1~3岁呈急性经过,有时可导致死亡,3岁以上的表现最急性,死亡率接近100%。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0~50d,发病较轻的牛采食量下降,有时轻度抑郁和低热,大部分情况下都因症状不明显而未觉察到。重症病牛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0℃以上,采食量下降或废绝,反刍减少,贫血、抑郁、衰弱是三大典型特征[2]。血常规检测可见其红细胞压容降到正常量的50%以下,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尿颜色正常,无血红蛋白尿出现。部分病牛表现阵发性震颤,妊娠母牛可出现流产,发情不规律,很容易继发其他疾病。

5 本病研究进展及防治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无浆体病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但呈全球分布,美洲、非洲、欧洲南部、澳洲以及中东地区都有发生,我国近些年呈散发状态流行。能传播本病的蜱虫有将近20种,多通过机械性传播,我国传播最多的是微小牛蜱,主要传播边缘无浆体,另外,牛虻、蚊虫、苍蝇及其他吸血性昆虫也有传播本病的可能。临床上本病的诊断较为困难,立克次氏体要比细菌难分离,实验室常采用补体结合实验进行诊断,也可采用操作更为简单的凝集反应实验,但由于凝集素在病牛体内持续时间较短,检测时误差较大,准确率不高。

临床对本病的治疗常使用新胂凡纳明、土霉素、链霉素等药物,疾病后期治疗效果较差,前期治疗愈后较好。加强管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牛群坚持自繁自养,杜绝从疫区引牛,新引入的牛群必须在隔离区观察半个月以上,无相关症状出现再允许进入生产区。有些发病严重的地区可通过扑杀病牛和感染牛的方法根除。消灭蜱虫是防控本病的关键[3],牛群一年至少进行2次驱虫,除了体表蜱虫外,环境中的虫也要进行驱杀,体表蜱虫常用的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辛硫磷等,环境中的蜱虫可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杀灭,媒介蜱虫消失后,本病可从传播途径上进行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体病体表病牛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