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衰规律以及淮海戏的发展

2018-02-13 16:31史沭南
精品 2018年7期
关键词:淮海戏声腔剧种

■ 史沭南

江苏省淮海剧团 江苏淮安 223001

关键字:地方戏曲;兴衰规律;淮海戏

引言

淮海戏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在淮海地区流行而被称为“淮海小戏”,与当时的柳琴戏、泗州戏同属“拉魂腔”。借鉴地方戏剧兴衰规律,吸取经验教训,使得淮海戏在今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传承下去。

一、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衰规律

在我国戏曲的发展进程中,既有高峰时期,也有低谷时期,时代的更迭,产生了很多的新声腔,也衰亡了很多的旧声腔,地方戏曲剧中的兴衰也是呈周期性变化[1]。

(一)第一次高峰期

在明代的初期至中叶时期,地方戏曲剧中迎来了第一次高峰期,当时的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在京都盛行,形成了“四大声腔争胜”的局面,但其中的海盐腔、余姚腔在明代万历年之后,因为无法适应民众逐渐没落下去。而弋阳腔和昆山腔在竞争中获胜,并延续了下来。昆山腔(今天所称的昆曲)通过魏良辅、梁伯龙等音乐家的革新,使得这一声腔迅速崛起。昆山腔是在南戏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元杂剧等剧种的精华部分,形成了独特的曲联体音乐结构,昆山腔也变得更加完美。并且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对曲牌联套的宫调布局、主曲与通套相协、南北曲的交替运用并结合集曲犯调、风格对比,昆山腔完美继承了从唐宋至今所有歌舞音乐与说唱音乐的历史成果。在梆子、皮簧出现以前,曲联体是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中唯一的结构形式。

(二)第二次高峰期

在明末清初至乾隆年间,以梆子、乱弹和皮簧诸声腔逐渐兴起,使音乐历史发生了新的变化。梆子和皮簧音乐,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变奏方法,目的是为了将曲目的音乐感情尽情发挥,通过加头扩尾、翻高翻低、移宫犯调等手法,在保持原本基本曲调的基础之上,将音乐进行更改,形成新的整场戏音乐。板式的变化作为音乐结构的表现形式,又称“板式变化体”,即现在人们所称的“板腔体”。但在清代中叶,“四大徽班”的进京演出,使得花部(京剧的前身)崭露头角。花部将昆曲、京腔、秦腔、梆子腔等诸声腔结合在一起,将“板腔体”的音乐结构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并且花部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将京剧的演唱和念白分成四级,使得演唱更有腔调、更有韵味。甚至由哭泣、生气、哀怨以至咳嗽等发出来的声音,也都拥有歌唱的意义。花部的完美发展,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当今时代的国粹。

(三)第三次高峰

在清末民初期间,梆子、皮簧和高腔系统在全国各地蔓延,使得各地民间地方戏开始兴起,推动了戏曲的多元化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中期,戏曲艺术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党的指导方针下,使得全国各地戏曲剧团开始独自发展,根据戏曲本身的情况,有些成长迅速,如我国的国粹京剧,但有一些戏曲剧种却在逐渐消亡,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在每一个时期,真正能成长起来的戏曲剧种只占少数,更多的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根据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兴衰规律。

二、推动淮海戏发展的策略

(一)保留戏曲特点,迎合群众

戏曲的土壤是群众,在保留戏剧本身特点的基础上迎合群众的喜好能够更好的推动淮海戏的发展[2]。第一,在戏曲内容的创作和编排上面,要充分考虑当地民众的实际需求,然后进行戏曲内容的修改,使得戏曲内容能够通俗易懂,满足群众审美要求。传统的戏曲内容思想表达和深度比较深刻,当今时代受众人群很难理解,可以适当降低戏曲内容的深度,使得受众人群在欣赏戏曲的同时还能够理解淮海戏的表达思想。

第二,改变演出场所。当今很多淮海戏的表演地点都是在指定剧院中进行,但是普遍门票价格较高,很多人群不能接受,辐射人群面较窄。应当扩充演出场所,除了指定剧院的演出之外,还应深入基层,扩大受众人群数量。例如可以定期进行周边农村和基层的文艺汇演,打开农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淮海戏的魅力。

(二)健全培养机制

改变人才培养机制。传统的淮海戏培养模式规模较小,一般都是一名师傅带一名徒弟,而且徒弟学习到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登台实践经验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扩大培养规模,改变传统一名师傅一名徒弟的培养方法,师傅更多的是讲究台上的实践技巧,减少徒弟的理论修养。例如徒弟在进行登台实践技巧学习之后,师傅可以让徒弟在小一些的舞台进行表演,师傅根据徒弟表现情况,在台下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师傅教授的内容。

可以在某些高校设立淮海戏相关专业。运用科班制的培养方式培养一些高素质人才。而政府也应给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让更多的人了解淮海戏,学习淮海戏。

(三)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例如当地政府可以开设淮海戏的培训学校或者培训班级,并且搭建相应的表演场所,在学生技艺较为成熟时能够进行汇报演出,也可以定期举办淮海戏艺术节或者是艺术比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淮海戏的学习当中,从而推动淮海戏的良性发展。

加大民间剧团的运营投入。相比于国营的戏剧剧团,民间剧团的亲和力更高,能够更贴近基层民众,所以应当加大投入资金,可以建立鼓励机制,对于下乡演出较多的剧团给予相应政策帮扶或者相应资金鼓励。并且对于剧团表现优异者,除了资金鼓励外,还可以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得剧团人员整体素养提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基层民众。

三、结论

综上所述,借鉴之前地方戏曲的兴衰规律,通过迎合群众、健全培养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方法,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淮海戏,学习淮海戏,而且因为群众基础的扩大,使得淮海戏能够更稳定的发展,更好的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淮海戏声腔剧种
淮海戏表演艺术及传承分析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唱腔艺术的传承研究
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探讨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乱谭小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