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政道路构建海绵体系的措施浅析

2018-02-14 02:21郭霞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期
关键词:透水性绿化带海绵

郭霞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市 100044)

最早低影响开发(LID)体系的概念出现是在1990年,由美国乔治省马里兰州环境资源部门提出来。低影响开发的核心是对建设环境展开合理利用,并进行自然水循环的模拟,借此来控制运行成本,降低环境污染。依照调差数据,运用自然排水的排水体系之后美国西雅图市的SEA Street的暴雨径流数值降低99%。除此之外,英国也一直受到洪涝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最终英国将长期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因素归入到了排水体系和体制当中,建立了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深入,中国也逐渐出现了很多的污染问题,就比如说水资源污染、洪涝灾害等。为了处理相关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讨论会上指出了海绵城市构建的概念,国务院更是在2015年上半年就颁布了“水十条”政策,更进一步的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展。但是,在海绵城市构架的环节中“渗”的手段是当中最为关键的手段,但是城市路段大多是水泥路、沥青路而且占到了城市建设总面积的20~30%。所以,分析市政道路构建海绵体系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关键。在满足道路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达成一系列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条件。

1 路基排水设计

第一,其市政道路设计部门应当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城市道路路基的基本状况,并针对路基的不同规划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开展道路给排水规划的过程当中,要做到充分切合实际,进而开展对应的整改工作。对于透水性不佳的路面,在开展给排水规划环节当中,要针对路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一般的解决手段主要是晾晒与碾压工作。但是,假若路基的状况并不支持这样的工作,就需要开展换填工作,以此来加强路基的渗水能力。针对地基是软土层的状况,因为软土层具有潮湿的特性,所以应当开展真空工作来解决,或者是通过堆载预压的形式来解决,以此来让道路路基的施工强度达到规定水平。进一步满足其道路路基的规划需求。针对那些含水量较低的道路路基段,我们可以开展路基两侧的纵向排水沟计划,之后开展横向排水沟的施工,这种施工措施主要是为了实现路基的水的收集。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路基的正常运作。在开展立交口道路处的路基给排水规划设计当中,必须要配置相对应的排水泵站,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道路积水的问题。

2 路面及结构内部排水设计

针对道路路面宽广的状况,道路的排水必然存在有问题,在开展给排水系统的规划环节当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个层面上的影响因素,在道路的两侧制定宽度符合需求的规划,保障雨水口设计的科学性,保障道路在雨天可以对积水进行快速排放,以此来实现雨水回收的要求。但针对路面相对较窄的状况,要求我们在道路的一侧开展对应的单坡设计与规划,以此来满足横向排水的施工需求。不仅如此,还有对路面的架构展开规划设计,以免出现路面开裂的现象。假若路面出现裂缝,雨水必然会破坏道路,所以渗水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开展边缘排水工作以及基层排水工作。在道路结构层的设计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作为施工开展的基础,保障结构层相对应的排水坡度的精确程度,确保结构层的积水可以顺利被排出。道路的中央隔离带的透水工作基本都是在隔离带的下方展开纵向的盲沟施工,以此来让积水汇集在盲沟当中。不仅如此还要设置多个等间距的集水井。在道路的路基以及路面中应当使用乳化沥青来开展其下封层的施工,使得积水可以顺着边缝排出。

3 绿化带的排水设计

就市政工程来说,市政道路构建当中的绿化带规划也是给排水工作当中的关键点,所以只有保障给排水规划实际的质量,才可以保证道路整体的质量。这样的一种工作的开展还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在开展绿化带的排水规划当中,应当充分利用好树木的作用。过程当中值得关注的是树木种植的土壤是较为疏松、排水收益是否较高。保障道路绿化带排水工作的规划质量,在道路的两侧开展双层沥青土工布的配置工作,以此来实现路面与绿化带真正的作用。

4 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

现如今,市政道路的人行道以及机动车道都是非透水道路,所以很容易就出现路面积水的问题,埋下了交通安全隐患,严重的阻碍了地下水的补给,导致热岛效应的出现。但是在市政道路构建海绵体系的过程当中,对于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路面透水性上的标准都是非常之高的。不仅如此,在开展海绵城市道路构建的环节当中,城市道路路面的表层要求的材料是透水性沥青混凝土,非透水性路面建设材料大多用于道路中下层的铺设,路基处也是如此,主要的材料就是非透水性沥青或者是混凝土。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雨水的渗透,以此来保证道路路基的安全。

5 结语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借助LID措施组合做到的减少径流峰值的作用效果要比单一的LID措施要好很多。所以,在施工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合理运用LID手段,以此来达成逐级削弱、控制径流峰值,全方位提升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针对市政道路雨水排放体系的构建要做到切合实际,从体系的设计、布置的衔接、分配的合理性上构建起对应的可持续的,生态的市政道路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郑茂松.适应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J].城乡建设,2016(04):48~49.

[2]刘文波,王路,林洁.城市雨洪管理控制体系的发展概述[A].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4,8.

[3]罗 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猜你喜欢
透水性绿化带海绵
最美城市“绿化带”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透水性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CONTENTS
种子
海绵是植物吗?
风景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