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富县深化县城供水体制改革的思路

2018-02-14 02:21魏志斌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期
关键词:富县水务县城

魏志斌

(富县水利工作队 陕西富县 727500)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的背景下,虽然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县城供水问题逐渐突显。我国作为一个水体分布不均衡,并且人口数量密集的国家,县城供水管理问题将直接关系着我国的今后发展。通过将县城供水问题妥善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完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还能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就结合富县县城供水基本情况,对县城供水体制管理改革,形成“富县模式”进行阐述和探究。

1 县城供水基本情况

富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塬沟壑区与丘陵沟壑区交错地带,县城座落在北洛河及其支流牛武川、大申号川入河口,川道宽约300~500m,海拔高程920m左右,城区土地面积22.74km2,城区现状人口4.2万人,规划2020年城区人口9.5万人。

目前富县县城供水以大申号水库、沙西沟水库为主,大口井等为备用水源,供水范围包括130多个单位4.2万人,年生产、生活需水量190多万立方,实际设施供水为160万t,年缺水30万t。

2 县城供水体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学规划不合理,供水力度不高

县城在总体规划时,对供水规划缺少完整性,对供水实施及输配水管道缺少必要的论证,现实中遇到干旱时使得水资源调度难度逐渐增大,进而使得部分区域供水力度偏低,给居民用水带来了约制。此外,部分县城供水管网口径应用较为随意,部分供水管道口径偏大,并且供水应用年限较长,导致存在漏洞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部分供水管道口径偏小,没有对供水需求和标准进行思考,无法迎合县城发展规划标准,导致供水力度不强,需要重新构建,造成不必要成本的消耗。

2.2 管理体系较为滞后,政企不分

2014年前,县城自来水厂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政府注重对企业人事管理,不重视企业运行管理,导致县城供水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影响整体管理水平。随着县城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县城供水管理需求,影响县城供水管理自身作用的发挥[2]。并且,在原始县城供水管理体系的作用下,政府部门担任着业主、监管机构以及投资机构等诸多职责,县城供水企业所有权以及运营权一般交由政府部门掌管,政府部门不但要管理县城供水资产,同时还要垄断供水运营业务,并且对整体供水情况加以监管。由于政企没有做到分离,这给县城供水管理健康发展带来了影响。

2.3 投入资金不足,缺乏人才

①政府投入不足。由于供水水源单一、供水设施陈旧、供水工程建设和维护资金短缺等原因,使得县城供水基本上处于只能维持居民生活用水,不能满足发展需要。②企业管理粗放,运行成本较高。③供水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近几年来,因为县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利用财政投资来实现供水服务支持,已经力不从心,由于资金及人才的匮乏,使得大部分县城供水管网老化现象比较严峻,在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漏洞,进而使得县城整体供水管理水平偏低,影响县城长远发展。

3 县城供水体制管理改革,形成“富县模式”

3.1 深化县城供水体制管理改革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涵盖15个领域,共16项60条,确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改革方向。2014年8月,陕西省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发改委、财政、住建、水利等部门召开了县城供水专题会议,会议从规划、融资、市场化等方面,为县城供水产业的发展勾画了蓝图,明确了县城供水的发展方向,并特别提出要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资本,加大融资力度,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资源,统筹解决县城供水问题。我县按照水务市场化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政策方向,结合我县城区供水实际,创新思路、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模式开展县城供水服务,把供水服务推向市场化,来解决当前供水问题。我们抓住省水务集团这个融资平台,多次沟通、磋商,最终于2014年9月与省水务集团签订了供水合作协议。

3.2 县城供水“富县模式”的形成

“富县模式”是省水务集团创新融资渠道的一个,通过企业融资和项目支撑,实现从传统的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也就是政府把资产无偿划拨给省水务集团统一管理,既打破原来多头管理格局,又能理顺体制机制,解决了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问题,把传统的供水管理模式引向市场化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改制,盘活了国有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本为资金,加大了筹融资力度,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大大提升了富县供水的能力和水平。这个模式解决了富县当前县城供水的六个问题:①水务市场化,盘活了水利资产,激活了水动力,解决了资金来源的问题。②资源高效化,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供水保证的问题。③企业管理科学化,转换了机制,提高了效率,解决了企业活力的问题。④项目建设规模化,保障了项目一次投资,一次建成,解决了建设和效益的问题。⑤服务外延化,拓展了供水服务产业链资源的开发,解决了国企增值的问题。⑥利益最大化,保障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本三者利益,解决了政企分工的问题。

4 县城供水体制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富县供水公司自2014年9月由省水务集团接管后,供水工程、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充足,工程建设进度快,公司运行良好。2017年供水量可到180万t,经济收入可达到780万元,全年盈利160万元,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解决了政府财力不足,投入不足的问题,减轻了财政负担。

(2)出厂水真正的可以达到量足质优。2015年水务集团投入1千万元,进行2座净水厂提标改造,通过改造后可以使出厂水达到直饮水。

(3)通过信息化大楼的建设,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将在水费收缴,水质检测,供水调度、维修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提高了服务水平。

(4)自集团公司接管以来,全部交清了多年拖欠的职工养老统筹254万元,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正式职工及合同制职工工资人均月增加1千元以上,使正式职工月均收入在4700元以上,合同职工月均收入在3200元以上。

(5)在管理上使企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正规化,职工全部进入集团人事管理,由集团统一招聘,使企业人才及专业人员能及时得到补充,全员进行岗位培训,每位员工增强了工作技能,集团从接管到现在,累计投入富县供水项目,水源工程达到了2.2亿元,改变了过去落后的设施方面。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县城供水体制管理,可以有效保证群众用水安全。结合当前情况来说,大多数县城在实施供水体制管理工作时,采用的管理体系较为滞后,进而影响县城的今后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供水体制管理高度注重,利用“富县模式”,实现县城供水体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保证供水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县城供水管理的长远发展。

[1]肖玉成,代秀英,赖巧玉.重庆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6,16(10):48~51.

[2]周青,严小明,赵越,许其宽.创新供水体制机制实现城乡饮水安全[J].水利发展研究,2014,14(08):77~80.

[3]王如琦.上海城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方案初探[J].净水技术,2013,32(05):1~4.

[4]王超,王岩芳.整体性政府理论下的城市供水管理体制研究——以济南市城市供水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05):1~4+14.

猜你喜欢
富县水务县城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综合物探方法在陕西富县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一说”在延伸,“一说”在扩展——富县“两说一联”版本升级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对城乡水务项目PPP投资的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