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02-14 05:25梁佩瑶
江西农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技术产业转基因机遇

梁佩瑶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加利福尼亚洛杉矶 90089)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也被开发出来,应用到农业之中,有效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调查研究显示,现今我国人口发展仍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我国耕地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小,因此,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势在必行。

1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面临的机遇

经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陆地区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却比较少,我国耕地面积只占据了全球耕地面积的7%,但是却需要使用这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粮食问题只能够依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来进行解决。并且我国水资源比较紧缺,经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仅为世界人口人均水资源的1/4左右。同时我国大陆耕地之中有38%的耕地为干旱耕地和半干旱耕地。低温冷害问题非常常见,这对我国早春、晚秋农作物收货产生了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我国存在大量的盐渍土壤急需进一步开发,应用抗旱、抗冻以及抗基因等转基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从而有效保证农作物的绿色健康,同时有效防止农作物对周边食物链以及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转基因作物能够有效减少人造肥料的使用量,保证农作物的绿色健康,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之中的营养成分,使农作物的价值大大提升[1]。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因为转基因作物具备非常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再加上通过采用这一技术能够在有效保证农作物的绿色健康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因此农业生物技术被我国高度重视,我国加大了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所以,农业生物技术具备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

经调查统计显示,我国2008年约有710万农户种植了抗虫Bt棉花,相比较往年,棉花产量平均增长9.6%,同时杀虫剂的使用量相比较往年减少了60%,增收220美元/hm2。ISAAA报告中明确指出,通过大量种植转基因Bt水稻能帮助我国种植农户增加100美元/hm2的净收入。如果在我国90%以上的耕地之中种植转基因水稻,那么将可以为我国创造出每年370亿元的收益。除此之外,通过应用农业生物技术还能够有效减少我国农作物种植所需要的成本,因此,未来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缺乏一个明确的农业生物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虽然当前我国政府机构不断加强对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力度,但是受限于我国科研院的固有体制,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无法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此,我国应当采取企业为主体的路径,通过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来进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同时我国政府机构应当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加强资源整合工作。美国与1981—1985年推进了基因作物产业进行了167次兼并重组和战略结盟,在1991—1996年推进了基因作物产业进行了801次兼并重组和战略结盟,通过结合美国的成功经验,大力促进我国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科研院之间的合作,借此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可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科技成果商品化进程慢,同时转化率也比较低。现今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虽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批准能够进行商业化生产,但是由于农作物生长周期的限制,所以其从种植到真正推向市场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2]。

第三,缺乏农业生物技术龙头产业。经调查研究显示,要想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有几家大型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尚没有出现市场份额超过10%的农业生物技术龙头企业。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主要是由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来完成。而企业单位往往是和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科研、管理人员是同一班人,因此缺乏产业化的经营管理经验,使得研发成果无法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严重影响到农业生物技术单位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出现农业生物技术龙头企业的根本原因。

3 结语

通过应用农业生物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保证农作物的绿色健康,有效防止农药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其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要想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就必须要解决其带来的种种挑战。

猜你喜欢
技术产业转基因机遇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浅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