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三农”工作队伍 教育培养研究

2018-02-14 05:25汪丽红
江西农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三农队伍

汪丽红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绘制的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且美好的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抓住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延续和创新,是要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的全面发展,但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还是人才问题。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解决工作队伍的问题放在首位,应当进一步明确“三农”工作队伍教育培养的目标,加强分类教育培训,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1 当前“三农”工作队伍状况及教育培养的任务

“三农”工作队伍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队伍,含乡镇党委干部队伍、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队伍;农村政权组织中乡政府、乡人大中的干部队伍;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中的村干部队伍;农村经济组织中的村民队伍;农村基层事业组织中的教育人员队伍、科技人员队伍、医疗人员队伍、体育文化人员队伍;农村基层群团组织中的干部人员队伍等。此外,还有派驻农村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其中,从事农业工作的主体还是农民。当前快速的城镇化进程造成了大量农村青年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的衰落趋势日益严重。这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相比,我国农村能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职业型农民、专业化人才、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笔者认为,新时代“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是第一驱动力,必然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全面振兴乡村,就要把“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考虑中,必须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主体的教育培训,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为“只有懂农业,才能对农业有认同感,全力发展农业;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归属感,长期扎根农村;只有爱农民,才能对农民有亲近感,一心造福农民。”[2]具体来说,要从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三农”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积极引导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锻造一支攻坚队、战斗队,协同发挥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保障。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三农”工作队伍教育培训的措施

2.1 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3]。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力军,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帮扶、得到尽快成长。早在2012年8月,国家农业部就编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00个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7年1月,国家农业部又编制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17〕2号),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总量超过2000万人,务农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显著改善;农业职业培训普遍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发展,基本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3]按照这样一个目标,要重点做好“选准对象、分类施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规范认定、科学管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范性;跟踪服务、定向扶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能力;巩固基础,改善条件,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保障能力”等方面的任务,要落实好中央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3]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督导考核、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应该说,坚决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要求,将有力促进“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强化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2.2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教育培养力度 要建设一支善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规划、旅游、教育、医疗和卫生等领域具有专业技能或专业素养的农村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培养院校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建设,在加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重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他们对广大农村的认识,培育他们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感情,激发他们愿意奉献“三农”事业的精神。二是要完善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支持机制,不断完善对“三农”工作队伍的各项保障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农业产业需要、农民群众满意为评价基准、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农业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在职称晋升、待遇保障方面让每一个“三农”工作人员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并且还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三是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把已经扎根基层、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员纳入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加强他们对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从而造就和培养一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

2.3 加大“三农”干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规模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乡村干部对乡村有效治理和各项事业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建设一支以加强乡村建设和管理的乡镇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为主体,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广泛参与的干部人才队伍,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一些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后备干部不足、干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难以有效承担起引领乡村建设的任务。因此,一是要优选配强乡村干部,突出政治标准,选用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教育干部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为乡村建设和振兴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采取各种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改进对农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从政治上、物质上和精神上鼓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干部脱颖而出。二是要加强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对回乡务工青年、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专业人员的教育培养,特别是注重在他们中发展农村党员,建立一支具有家国情怀、政治素质良好、愿意干事创业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要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培训并举,抓好村干部对农村社会管理、经济事务、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组织和推荐干部参加大专院校、党校、广播电视大学、电视夜校等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干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变化,增强服务农村的意识和本领,勇于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带领农村实现大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干部管理考核,提高村干部岗位履职水平,要健全保障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4 积极引导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在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要大力营造乡村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提出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具体举措,确保人次愿意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乡村建设汇聚起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还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4]虽然这些社会力量和各方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只有让全社会关注农村发展、投身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计划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教育培养政策,首先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三农队伍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