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绿色创业”理念的价值哲学基础

2018-02-14 09:43祝杨军
理论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摘要:“绿色创业”是近年来兴起、流行、影响深远的创业形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还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幸福水平密不可分。有鉴于此,对“绿色创业”理念进行目标、基础和实现等方面的价值哲学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色创业”;生态文明;价值基础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12-0085-05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绿色治理运行逻辑研究”(17CZLJ22); 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创业研究一般项目“4M创业教育模型研究”(zsjy2015cy0206)。

作者简介:祝杨军(1983-),男,傣族,云南云县人,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管理哲学。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经济社会更加协调、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但是,也面临不少挑战:“由于发展惯性与历史因素,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仍相对粗放,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较弱,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1]15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生态消费,践行绿色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创业是稳增长、保就业的基础。“绿色创业”是近年来兴起、流行、影响深远的创业形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还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幸福水平密不可分。有鉴于此,对“绿色创业”理念进行目标、基础和实现等方面的价值哲学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绿色创业”理念是对传统创业既有价值观念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是指以获得利润为最终目的,以工具理性为导向,整合机会、资源和团队,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按照这一定义,创业有三重内涵:(1)创业的目标是获得利润。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为了维持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转、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满足创业者本身的物质生活需要,都必须把获得利润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即便是公益类创业,也必须获得利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获得利润是个体创业重要乃至唯一的动力。(2)创业的导向是工具理性。按照蒂蒙斯模型,为了实现创业目的,创业者必须识别创业机会、寻找配套资源,带领团队开展创业实践。换句话说,对于创业者而言,无论是作为物质或者物质发展条件的机会、资源,还是由活生生的个人组成的团队,都是为获得利润这一最终目的服务,是可供使用的工具。(3)创业的结果是创造价值。一方面,获得利润意味着个体创业的最终目标——创造经济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客观上,创业者为国家缴纳税款,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社会价值、承担了社会责任。简言之,创业者在主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不自觉地创造了社会价值。但毫无疑问,经济价值是首要的。

与传统创业不同,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绿色创业”就是指,整合商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概念,分析企业创业活动,强调对机会的识别与利用,旨在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2]。绿色创业同样具有三重内涵:(1)创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取利润,还包括:在空间上,创造正面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时间上,特别重视可持续发展。一句话,绿色创业力求在利润获取、社会和谐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实现有机统一。(2)创业的导向不仅仅是工具理性,还包括价值理性(且具有优先地位)。这意味着环境、资源、团队等不再纯粹充当工具的角色为创业者服务,而是作为目的的另一方,与创业者构成共生关系,并得到创业者的尊重,即创业者要把他人(团队成员和消费者)、环境等同样视作目的。(3)创业的结果是创造生态价值。生态价值是指在人与生态之间形成的经济、伦理和功能等多重价值的总和。创业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环境塑造人,人也在改变环境;人破坏环境,环境同样会对人进行报复。人不仅要在创业过程中满足自身需求,还要为了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总而言之,绿色创业就是要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绿色创业”理念在创业的目标、导向和结果等方面,对传统创业既有价值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这种冲击的实质在于:“追求利润的经济必然是一种浪费的经济,因为它要求人类无限扩张消费以拉动需求。资本是贪婪的。为了实现这种贪婪,它必须不断激发消费者的欲望,人为制造新的需求,从而在发达国家制造出一个 ‘消费社会。然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已经容不下资本的扩张了: 要么人类灭亡,要么资本主义灭亡,没有别的选择。”[3]在这个意义上,由价值逻辑主导的绿色创业必将超越由资本逻辑主导的传统创业,在人类的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以绿色理念引领创业,从而进行价值哲学的奠基和反思,已经变得非常紧迫。

二、“绿色创业”的价值目标

“绿色创业”理念是对现实国情下传统创业观的批判,对引领创业方向、选择创业项目和开展创业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绿色创业的价值目标可以概括为实现“三个和谐发展”,即創业实践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和谐发展以及区域管理与全球治理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昭示,我们要从生态文明的高度理解未来的创业。

首先,实现创业实践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传统创业通常把经济利益的获取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把生态环境视作资源攫取的对象,而把各种形式的环保举措当作企业经营的负担。尤其是创业初期,资金、装备、人员等资源有限,逃避环保责任成为了许多创业者“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然而,在绿色创业的视阈中,环境保护并不意味着经济损失,二者能够实现和解。这是因为,从长远来看,越来越严格的生态保护、越来越提升的生态意识是时代趋势,绿色创业也会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首选方式。创业伊始,如果创业者能够树立环保意识,逐步推进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绿色化,必将为企业升级换代、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赢得先发优势。相反,如果创业者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不仅有可能触碰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而遭受惩处,还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作为绿色创业第一个价值目标的创业实践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意义。

其次,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和谐发展。按照康德的分类,人类的理性可以分为两种:纯粹理性(自然)与实践理性(自由),二者之间有明显界限,不能随便逾越。科技创新属于纯粹理性领域,遵从自然规律。人文道德属于实践理性领域,遵从自由规律。然而,生态是一个整体,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人的目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纯粹理性领域,还必须关注实践理性领域,顾此失彼会导致严重问题:“从文化根源上看,现代生态环境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以及由此引发的工具理性的‘单向度发展,从而导致‘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4]所谓“异化”,就是指人的目的与物质生产劳动及其产品相分离,前者作为后者的生产者反过来被后者所控制,从而丧失了自由,也就失去了人之为人最本质的东西。既然如此,创业就不能简单地只以“技术—资本逻辑”来展开,还必须与“文化—道德逻辑”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态逻辑”中,才能把最与人本质相切近的创业理念转变为创业现实。这种统一在传统创业中颇为困难,但是对于绿色创业者而言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实践证明,“对绿色创业者而言,追求个人伦理价值观推动了环保主义理念和创业动机的整合……绿色创业者有自己的个人信仰体系。”[5]当绿色创业者在理念或者信仰体系的推动下开展实践时,创业的过程与结果就必然是绿色化的。也就是说,绿色创业的第二个价值目标必然是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和谐发展。

第三,实现区域管理与全球治理和谐发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资本在每一个角落流动,将各种各样可能具有价值的资源整合起来用于增殖,因而生态问题具有显著的全球性特征。“当今时代,‘环球同此凉热,各国已成为唇齿相依的生态命运共同体。”[6]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通过独立的生态环境保护解决自身困境。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区域管理通过对市场准入设置门槛和加强监管,防止高污染高能耗创业项目进驻。传统创业的应对策略是,通过污染物转移、异地建厂等各种方式,化解资本增殖带来的区域环境负面影响。但是,由于生态系统的流动性,这种管理方式在效率与效果方面都非常有限。只有绿色创业能超出区域建设的范围,获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主题。这是因为,一方面,绿色创业者把环境保护摆在核心位置,能够在机会、资源的获得方面,突破空间限制,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在世界范围内争取融资、购买原料、出售产品等资源配置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各国的刚性需求,绿色创业团队能够突破国际、种族限制,挑选国际化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创业的第三个价值目标就是实现区域管理与全球治理和谐发展。

绿色创业的价值目标既是一种生态文明视阈中的创业理念,又是对创业过程、后果和可能性的现实评估。目标的设定必然基于对价值基础的认知。

三、绿色创业的价值基础

首先,绿色创业的价值基础体现在对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原则的坚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深刻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重大理念。从本质上说,绿色创业不是一种独立的发展理念,而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创业这一特定领域的现实规定性。因此,绿色创业必然体现出对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原则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6]正是如此,绿色创业才会在目标、导向和结果方面都有所转变,与传统创业的价值观念截然不同。

其次,绿色创业的价值基础体现在生产方式绿色化意识。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创业的基础支撑和主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成效。绿色创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意识,就是以生产绿色产品和和提供绿色服务为目标,合理选择项目,努力提升技术含金量,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的制造结构,打造从产品服务设计、生产、包装、销售等贯穿整个产业的绿色化链条。常见的绿色产业包括环保产业、服务业等。这一定义有三层内涵:一是在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项目遴选时,尽量避开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二是有意识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减少材料和能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高效处理废弃物等。三是创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绿色化。全过程绿色化是指包括从产生创业想法到消费者获得产品完整环节的绿色化,而不是仅仅在某个特定环节的绿色化。就我国而言,“绿色生产发展质量不高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型缓慢,科技创新驱动不足,对绿色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持续高压。”[1]210这反映出我国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生产方式绿色化意识亟待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第三,绿色创业的价值基础体现在生活方式绿色化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既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价值判断上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4]离开了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谈绿色创业,很显然是没有抓住精髓。绿色创业要以绿色惠民为基本价值取向,这一方面是因为生态环境质量已然成为人民幸福指数中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则是生态环境恶化不再只是民生问题,处理不当还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生活方式绿色化意识,从创业者的角度而言,就是要主动通过绿色生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安全干净的食物、日用品和服务等,为人们拥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贡献力量;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就是要主动购买、使用生态产品和服务,避免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过,尽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绿色化程度却进展缓慢。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升扩展了人们消费的范围,物质产品、精神文化产品、社会公共服务的消费都普遍增长,但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1]291这就是说,绿色创业不仅意味着要让整个创业过程绿色化,還要引导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可谓任重而道远。

四、绿色创业的价值实现

对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原则的坚持、生产方式绿色化意识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意识,作为绿色创业的价值基础,还仅仅存在于概念中。也就是说,缺乏规定性的价值理念,仅仅只是一种蕴含着可能性的概念,无法切实指导创业实践,从而沦为空想。价值理念并不是只服务于价值判断,而是要立足现实,体现在绿色创业的具体过程中。绿色创业的价值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各级各类主体多方参与。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必须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增强责任能力。市场经济虽然具有自发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盲目的。历史实践证明:政府责任缺位,市场就会失灵。资本逻辑就会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仅不能满足人民的合理利益诉求,还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对于创业来讲更是如此。如果缺乏引导和监管,资本就会以增殖作为唯一标准,流向利润更高的创业领域;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很有可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变本加厉地攫取高额乃至超额利润。因此,政府应该强化主导地位、提升执政能力,即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出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引导、生涯咨询、创业教育等多种方式,统筹各方利益,合理引导创业流向,把创造生态价值目标摆在首位,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一方面,政府应该具有全球视野,能够站在时代前沿看待创业,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创业的正反经验教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创业治理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运用制度和法律手段,积极出台绿色创业标准规范(包括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促进性政策,打造一批绿色创业示范区,鼓励创业主体,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绿色创业。

其次,从社会层面看,必须强化责任共识,促进社会共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构成的主体元素,应该承担相应的生态责任和义务,即形成责任共识。这是因为,各个主体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从生态环境中汲取资源、获得生存发展资料,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生态环境。在责任共识基础之上,更为重要的,就是形成社会共治。责任共识与社会共治辩证统一,不可偏废:没有责任共识,不可能形成社会共治;没有社会共治,责任共识就是一句空话。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体,都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从自身做起,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支持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氛围;激活、整合资源,建立生态产业链条,以实际行动推广、帮扶、监督绿色创业。如果说政府在绿色创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那么,社会主体就是呐喊者、助威者、主要参与者和监督者。尤其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更应该主动作为、率先垂范,为广大创业者树立标杆。

再次,从个人层面看,必须强化生态教育,提升责任意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绿色发展需要全员参与、全员共享。没有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深刻思想变革、身体力行,绿色发展就会流于表面。对于创业者而言,必须树立绿色价值观,形成信仰体系,驱动创业实践;必须形成绿色思维,包括“绿色”问题思维、 “绿色”创新思维、“绿色”底线思维、 “绿色”法治思维和“绿色”系统思维,指导创业实践,又在创业实践中深化认知水平、提升思维能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必须认同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消费,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这就要求,一方面,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消费者,都应该自觉接受生态教育、提升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绿色、体现绿色、实践绿色;另一方面,政府与社会组织要通过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等方式,营造生态文明氛围,让绿色创业理念走进大众。归根结底,绿色创业价值的实现必须以人为中心,依靠人;发展的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人民在绿色发展中提升幸福生活水平,就会更加珍惜生态环境,更加主动地宣传、践行绿色创业理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和谐统一。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深刻道出了绿色发展理念

及其视阈下的绿色创业本质内涵和根本价值取向。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绿色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创业理念和形式,代表着创业的未来趋势,是未来创业的主要形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政府、社会和创业者,都应该按照绿色创业的要求,开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进行绿色消费,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严耕.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6)[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高嘉勇,何勇. 国外绿色创业研究现状评介[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2)∶10-16.

[3]赵建军. 人与自然的和解:“ 绿色发展” 的价值观审视[J]. 哲学研究,2012(9)∶28-31+46

[4]崔伟奇. 论“绿色北京”理念的价值哲学基础[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2)∶111-114.

[5]李华晶,邢晓东. 绿色创业内涵与基本类型分析[J]. 软科学,2009(9)∶129-134.

[6]任理轩. 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N]. 人民日报,2015-12-22.

【責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