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水煤田昔阳县西寨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及煤质特征分析

2018-02-16 11:11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硫分无烟煤发热量

李 颖

(山西省煤炭地质资源环境调查院,山西太原030006)

1 勘查区概况

勘查区行政区划隶属昔阳县的西寨乡、和顺县的李阳镇管辖,面积约为108km2。

区内新生界地层广布,基岩沿沟谷出露。地表出露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中统二马营组(T2er)、新生界第四系(Q)。

本区总体为一走向NNE,倾向NW的单斜,地层倾角一般为4°~11°。在此基础上发育宽缓的褶曲构造。据地质测量成果,发现断层1条(正断层F1),推断褶曲5条(向斜S1、S3、S5、背斜S2、S4)。

2 煤层

2.1 含煤性

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含可采和不可采煤层18层,其中山西组自上而下编号依次为1、2、3、4、6号煤层;太原组自上而下编号依次为8、9、11、13、14、15、15下号等煤层。含煤地层总厚平均185.76m,煤层总厚平均9.87m,含煤系数5.31%;可采煤层总厚平均7.30m,含可采煤层系数3.93%。山西组地层厚度平均57.35m,煤层总厚平均1.66m,含煤系数2.89%,可采煤层总厚平均0.4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0.78%。太原组地层厚度平均128.41m,煤层总厚平均8.21m,含煤系数6.39%,可采煤层总厚平均6.8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5.33%。

2.2 可采煤层

本区可采煤层为3、8、9、15、15下号煤层,其中15号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3、8、9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15下号煤层局部与15号煤层合并。

2.2.1 3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K8砂岩底10.65~22.90m,平均17.08m。层位稳定。煤层厚度0.10~0.90m,平均厚度0.45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3个见煤点,1个点可采,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主要为砂质泥岩。3号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西部煤层厚度大,向东变薄。

2.2.2 8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3号煤层46.58~48.03m,平均间距47.31m。煤层厚度0.00~0.95m,平均厚度0.42m,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2个见煤点,1个点可采,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主要为泥岩、细粒砂岩。8号煤层厚度变化大,西部煤层厚度大,向东变薄。

2.2.3 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8号煤层9.40~21.55m,平均间距15.48m。煤层厚度0.20~0.88m,平均厚度0.5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3个见煤点,1个点可采,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9号煤层厚度变化趋势为东部薄,西部厚。

2.2.4 15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号煤层61.06~74.38m,平均间距69.19m。煤层厚度2.95~5.73m,平均厚度4.66m,结构简单,含1层夹矸。3个见煤点,所有见煤点均为可采,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2.2.5 15下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5号煤层2.35m。煤层厚度3.45m,结构简单,含1层夹矸,为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3个钻孔中2个与15号煤层合并。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底板为粉砂岩。

3 煤质

3.1 物理性质

本区各可采煤层,颜色为黑色、灰黑色,条痕为黑色至灰黑色,以玻璃光泽至强玻璃光泽为主,少数分层呈油脂光泽。断口为阶梯状、参差状。内生裂隙普遍发育,外生裂隙只在少数暗煤分层中发育。

3.2 宏观煤岩特征

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夹少量丝炭条带,结构以条带状为主,有少量线理状结构,构造为层状构造。宏观类型为光亮—半亮型煤,含少量半暗—暗淡型煤分层。

3.3 显微煤岩特征

各煤层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最高15下号煤层平均达89%,最低3号煤层77.8%;其次为惰质组,一般在10%~20%之间,最高点在3号煤层中达22.2%,最低15下号煤层平均为11.0%;因煤化程度高,煤中壳质组已在煤化过程中消失。镜质组主要为均质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其次是结构镜质体,有部分碎屑镜质体。惰质组主要为氧化体、丝质体、粗粒体、碎屑体。

煤中无机组分矿物质以粘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硫铁矿类。粘土矿物以分散状、充填状为主。硫铁矿呈星散状分布。粘土类含量一般太原组大于山西组,硫铁矿类则相反。

按照显微煤岩类型分类(GB/T 15589-1995),该区可采煤层均为微镜惰煤。

3.4 工业分析

3.4.1 3号煤层

原煤水分(Mad)为 0.96%;浮煤水分(Mad)为0.94%。原煤灰分(Ad)为12.94%,属低灰煤;浮煤灰分(Ad)为4.64%。原煤挥发分(Vdaf)为8.46%;浮煤挥发分(Vdaf)为6.97%,属特低挥发分之无烟煤。原煤硫分(St,d)为0.93%,属低硫煤;浮煤硫分(St,d)为0.51%。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30.546MJ/kg,属高发热量煤。

3.4.2 8号煤层

原煤水分(Mad)为 1.65%;浮煤水分(Mad)为1.28%。原煤灰分(Ad)为43.72%,属高灰煤;浮煤灰分(Ad)为5.55%。原煤挥发分(Vdaf)为15.56%;浮煤挥发分(Vdaf)为7.08%,属特低挥发分之无烟煤。原煤硫分(St,d)为0.60%,属低硫煤;浮煤硫分(St,d)为0.81%。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18.578MJ/kg,属中低发热量煤。

3.4.3 9号煤层

原煤水分(Mad)为 1.19%;浮煤水分(Mad)为1.07%。原煤灰分(Ad)为15.94%,属低灰煤;浮煤灰分(Ad)为7.46%。原煤挥发分(Vdaf)为9.23%;浮煤挥发分(Vdaf)为6.79%,属特低挥发分之无烟煤。原煤硫分(St,d)为1.40%,属中硫煤;浮煤硫分(St,d)为0.84%。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29.500MJ/kg,属高发热量煤。

3.4.4 15号煤层

原煤水分(Mad)为1.55%~2.58%,平均为2.12%;浮煤水分(Mad)为0.64%~2.44%,平均1.34%。原煤灰分(Ad)为13.68%~18.95%,平均15.95%,属低灰煤;浮煤灰分(Ad)为4.46%~5.91%,平均5.38%。原煤挥发分(Vdaf)为7.98%~9.98%,平均8.75%;浮煤挥发分(Vdaf)为6.31%~7.15%,平均6.84%,属特低挥发分之无烟煤。原煤硫分(St,d)为1.04%~2.47%,平均为1.85%,属中—中高硫煤,主要为中硫煤;浮煤硫分(St,d)为0.80%~0.88%,平均为0.84%。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27.975~30.490MJ/kg,平均29.338MJ/kg,属高发热量煤。

3.4.5 15下号煤层

原煤水分(Mad)为 2.43%;浮煤水分(Mad)为0.95%。原煤灰分(Ad)为16.67%,属低灰煤;浮煤灰分(Ad)为5.69%。原煤挥发分(Vdaf)为8.41%;浮煤挥发分(Vdaf)为6.30%,属特低挥发分之无烟煤。原煤硫分(St,d)为1.88%,属中硫煤;浮煤硫分(St,d)为0.89%。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28.886MJ/kg,属高发热量煤。

4 结语

通过对勘查区内钻孔进行钻探取芯、数字测井,对可采见煤点进行样品采集及测试,并对化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得出:

(1)勘查区内太原组的15号煤层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2)勘查区内3号煤层为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无烟煤;8号煤层为高灰、低硫、中低发热量的无烟煤;9号煤层为低灰、中硫、高发热量的无烟煤;15号煤层为低灰、中硫、高发热量无烟煤;15下号煤层为低灰、中硫、高发热量无烟煤。本区均为无烟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

(3)本次勘查工作,为进一步开发昔阳县煤炭资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猜你喜欢
硫分无烟煤发热量
煤炭中全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分析
4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煤348万t同比下降44.5%
煤炭中全水分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影响的规律分析
滕南煤田洗精煤硫分的管控
昆钢新区烧结厂配加广汇无烟煤试验研究
沁水煤田高硫煤破碎解离研究
浅谈煤焦分析准确度的几个小问题
浅析单一煤种及混煤中灰分与发热量的相关关系
原烟气SO2浓度与燃煤硫分的关系初探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动力煤低位发热量测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