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2018-02-17 01:35范丽娟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期
关键词:印刷技术丝网印刷

范丽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9)

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范丽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9)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知识够用、能力够强”的教学目标,利用校内实训室条件,积极进行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本文将从丝网印刷技术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在具体的丝网印刷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效实践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

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1 引言

在高职印刷类专业院校中,大都设有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提升具有非常意义,同时优化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多元化,提高了教学质量。结合近年来在教学工作的一些工作实践和思考,就人才培养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进行进一步的解析。

2 丝网印刷技术的概念及制作原理

2.1 丝网印刷的概念及制作原理

概念: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丝网印刷也是四大印刷方法之一。其制作原理:丝网印刷是通过绷在网框上的丝网制版方法制作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上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为通孔,而非图文部分的丝网孔被堵住)。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客户定做的图案以及文字。

2.2 丝网印刷的特点

特点:随着丝网印刷工艺的发展,它的优势尽显无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丝网印刷工艺的适应性很强,首先,相比一般的承印物而言,它不受承印物材质和形状的限制,不但可在硬物上印刷,也可以在软物上印刷;同时也适合在小物体和较大物体上印刷。其次,丝网印刷可使用的油墨也多种多样。如油性、水性、合成树脂乳剂型等均可使用,而且丝网印刷墨层厚实,立体感强,印刷品质丰富,这是其他印刷方法不能相比的。

2.3 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的意义

印刷实训课具有广泛的教学内容,它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运用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所以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能够有机结合艺术设计与丝网印刷技术,使实践教学模式与理论模式相结合,促进了教学的多元化,对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与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技能的增强、全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另外,由于丝网印刷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所涉及,培养学生丝网印刷操作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对丝网印刷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步入社会求职的需要,由此可见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

3 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观意识不够

丝网印刷技术实训是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该课程内容广泛,实践操作性强,教学内容多元化,目前理论课和实践操作教学脱节,虽然将该课程设置为实践课、必修课,但是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没有达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该课程没有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较差

目前,教学实训课程中主要是以丝网印刷技术来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工艺流程操作,前期后期课程的并没有相互连贯,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错,但上完课后,不能到生活实际中得以实践和应用,难以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3.3 教学方式与手段过于单一

在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与实践经验高的双师型老师,比例较小,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只上理论课,要么只上实训操作课,不能让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教学中通常由教师先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并对简单的丝网印刷操作进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模仿,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创造性与积极性,过分依赖于实训室的机器设备和模仿,没有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一些学生在印刷效果方面对自己要求也较低,在技术上不追求精益求精等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实训课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生没有参与感,这就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造成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不能够真正的掌握丝网印刷技能。

4 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4.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进行丝网印刷,提高和培养学生对丝网制版、网框和绷网、丝网印版的制作、丝网印刷机操作、丝网印刷油墨调配、丝网印刷刮板使用、丝网印刷作业准备、丝网印刷故障及排除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学生掌握丝网印刷技术及一般性的实践操作、简单故障诊断和排除,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项目,必须要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以往的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应当采取继承、创新的态度,从而实现对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T恤衫、杯子、靠枕等这些生活用品为案例,从学生身边的丝网印刷产品入手,采取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边做一边讲授丝网印刷的概念、原理、工艺流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接受基础理论以后,再顺接提升,然后赋予专业的相关知识,如承印物的选择、油墨的选择、合适的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等。理论教学融入动手实训中去,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的形式,创建高效、开放、有趣、快乐、互动的课堂环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3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实施的第一个阶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组建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进行分工、分工序、分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分组实施,提高学生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制定印刷施工单并实施。每个人采取负责不同的分工,各分工的同学相互配合,上一分工的同学可按安排下一步的同学进行前期工作准备,分工合作同时进行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教学安排实践,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全文明操作,引导学生完成绷网、制版、印刷的工艺流程,获得T恤衫、杯子、靠枕、横幅、手提袋等合格的印刷品。在分工合作完成后,安排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进行探讨总结,然后派出代表进行陈述,最后由指导老师对此次实验达到效果进行评价对比。达到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精益求精的目的。

教学实施的第二个阶段,采取以学生个人为单位的创新创业形式进行教学。在丝网印刷实践环节,结合专业前期和后期相关的教学课程,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发挥自己的创新性,准备手绢、枕套、布包、茶杯等承印物,将自己想要通过该课程自己制作的东西通过学生自己自主设计、绷网、制版、印刷制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丝网印刷技术的理论教学课程穿插着实践活动,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动手能力与脑力活动相结合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提高。加强对该门课程的更深入的研究,能够了解到丝网印刷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掌握更扎实的丝网印刷技术知识。

[1]张静,潘子广.高校艺术教育丝网印刷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包装,2010(10):40-42.

[2]周丹阳.高校丝网印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6(12):246-247.

[3]唐偲.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印刷杂志.2015(12):55-57.

[4]史晓娟,王文生,王晓敏.构建培养印刷包装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包装,2014(05):57-59.

[5]许昌.中职印刷技术专业丝印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136.

TS8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1-0131-03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科研项目“印刷技术实训室丝网印刷设备制作与实训项目开发”(项目编号:2017002)

猜你喜欢
印刷技术丝网印刷
导电油墨及其印刷技术的研究进展
《最后一抹红》
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见证·壹》
《城市之声》
包装印刷中的数字印刷技术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