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中新型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8-02-17 12:25何宗燊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0期
关键词:基准点放线轴线

何宗燊

(广西五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宜州 546300)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标准的提升,加之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测量工作具体包括施工前准备阶段的测量、工程定位测量、土方施工作业前的测量等。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类新型技术的应用,比如数字化测绘技术,提升了测量的质量,为强化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1 建筑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新型技术

1.1 数字化绘图技术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化绘图,发挥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化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各类信息和资源的数字化。在工程测量作业中,地形图以及工程图是主要内容。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绘图技术的不足,克服手工绘图的缺陷。不仅能够快速生成数据和绘图,而且还能够提升绘图的质量和水平。在实际应用中,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绘图的效率,而且保证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GPS系统,主要构成包括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门、用户设备部分。随着GPS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广应用到建筑工程测量领域,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基于原理为距离交合法,选择某个位置,布置信号接收器,能够同步接收3颗及以上卫星发布的信号以及导航电文,经过数据分析处理以及计算,获得接收器和GPS的距离。依据GPS坐标,开展结算和距离交合,能够获得信号接收器具体位置,保证测量精确度。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具有测量精度高和测量时间短等优势。

1.3 摄影测量技术

在建筑工程测量作业中,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是技术新热点。从实际应用效果来说,测量结果的精准度高,而且测量速度较快。不仅能够高效的展现测绘数据,而且数据的准确性较高。从实际应用得情况来说,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影像图,提升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为各类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依据。建筑工程测量作业中,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除了提高了测量精度外,还减少了资源使用成本,推动着建筑工程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4 3D模型

在数字化测绘中,3D模型的应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利用VAD软件,将各个特征点相互连接,形成基础轴线。接着,进行修正和补充。当确定基础特性点后,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并且优化主线条的结构。使用相关软件,构建3D模型,再进行细节优化,形成3D建筑模型。

2 建筑工程测量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总高度是76.04m,地下部分2层,地上部分23层。建筑的总面积是8892m2。此建筑工程轴线比较多,立面结构造型相对复杂,并且大部分墙、板和梁是曲面弧形结构形式,总计47种圆弧形梁。采取传统的测量方法,难以达到施工作业要求。现结合此工程测量实践,总结新技术的应用。

2.2 测量方案设计

2.2.1 基础和地下室施工测量

测量作业流程:①轴线。进行红线复测核实-开展基础轮廓线放线-精放主轴线-测放基坑开挖范围-设置轴线控制桩-动态把控基坑开挖作业-定位集水坑以及电梯坑-测设控制网-引测其他轴线-柱、剪力墙边线弹墨线[1]。②高程。开展高程测量作业,要按照高程引测-设置±0.000m高程控制点-把控基坑开挖作业-引测相对高程点直到基底-把控基础底板高程-从基坑底部向上引测-把控各高程。

控制方案:①完成场地平整处理后,依据建筑红线和设计图,在作业场地上,开始主轴线测设作业,设置轴线控制桩。②使用经纬仪,选择在轴线相交位置布置镜;使用测距仪以及钢尺,选择建筑边线外6m位置,设置一圈控制桩,利用塔楼圆心的轴线,构成井字形的控制网。③在进行土方开挖作业时,借助控制桩,投测轴线,并且确定开挖线。选择边界外2m的位置,设置1圈辅助桩,间距控制为2m,控制弧形部位的开挖作业范围。地下室部分使用并字形控制网进行放线,地下部分2层和地下部分1层都是由基坑边轴线护桩向下投测控制轴线,接着由控制轴线来引测相关轴线。完成引测作业后,开展距离复核,进而满足轴线放线精度。④高程的控制,选择水准仪转测控制点法。

2.2.2 裙楼和主楼测量方案

±0.000m以上,仅一层裙楼的放线位置,其低于轴线控制桩,因此使用井字形轴线控制网,而上面楼层要开展轴线垂直引测。若使用激光垂准仪,要充分考虑架设环境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够避免施工干扰,选择在地下1层,布置轴线传递基准点。对于轴线传递点的选择,采取反复对比分析的方式,保证测量精度和复核的便利性。以便于施工为基本前提,选择的4个基准点,可构成等腰梯形。将角度闭合方案,调整为四点传递、相互闭合的轴线传递方案。此次测量作业中,主要使用了定位技术和CAD辅助测量技术[2]。

2.3 具体实施

依据测量方案的基本要求,总计设置轴线桩21个,包括8个主要控制桩,使用断面为5cm×5cm的木桩,上部钉上小圆钉,在周围50cm×50cm范围内,使用砖制作围护,内部浇筑混凝土,上部覆盖预制混凝土盖板作为保护。施工方案实施要点:①AutoCAD辅助施工测量作业。建筑工程施工放线作业中,采取了界限引测法和极坐标法以及弦线法等。测量作业中,使用CAD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绘制比例尺为1:1的放线图,使用标注命令以及量距命令,直接获得距离值。②制作弧形检查尺。此建筑工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弧形剪力墙。完成钢筋绑扎作业后,难以检查就位情况。基于此,制作了检查尺。通过简化加工单,再使用15镀锌钢管,选择在弯管机上,进行加工制作,进而保证检查工作顺利完成。裙楼和主楼部分的施工测量要点如下:①设置基准点。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要具有精确的测量基准点。通常情况下,在钢板上,布置基准点。使用8mm厚度的钢板,制作规格为200mm×200mm的预埋件。初步完成定位后,焊接在地下1层楼板的面筋上,并且和楼板浇筑为一个整体。②开展放线作业时,从基坑边轴线控制点向下投测的主轴线,沿着线到钢板上。接着使用经纬仪进行复测,使用红外线测距仪装置,进行距离复测,经过差值调整后,获得基准点。

3 建筑工程测量中新型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合理选择测量点

在开展地形测绘作业前,要完成控制测量工作。按照以下要求加以把控:①便于接收设备的布置以及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证视野开阔,障碍物高度角尽量要小于15°。②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比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直线距离要大于200m。③在测量点周围,不可以存在高大建筑物,避免影响测距。设置的测量点,必须要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保证联合测量作业的效率。做好测量点的选择,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极大程度上推动测量作业的顺利开展[3]。

3.2 做好数据记录

开展建筑工程测量作业时,要做好数据信息记录和整理工作。以GPS技术应用获得的测量数据为例,具体包括观测数据和测量记录手簿、其他记录。记录的测量数据,主要为原始观测数据、GPS时间信息、接收机初始信息等。在观测前,要准备记录手簿,以便于观测作业进行时,实时记录各类内容。完成记录后,要做好数据保存和保护[4]。

4 结束语

文中结合实际案例,对新型技术的应用,做了简单的分析。依据工程实践经验,总结了技术应用要点。

[1]王静,李广洲.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

[2]刘建旭.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应对对策[J].环球市场,2016(10):125.

[3]张莲莲,刘景京.建筑施工中测量控制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2):00272.

[4]潘永正.结合实例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

猜你喜欢
基准点放线轴线
基于自适应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机翼调姿基准点优化布局
建筑日照设计中基准点相关问题的探讨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轴线控制手法应用研究
卷线大盘放线机构的成功开发
浅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及方法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自动收放线装置
考虑悬垂绝缘子串偏斜的张力放线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