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冬春茬果菜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试验

2018-02-17 17:59崔世茂张国华
现代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果类日光温室黄瓜

张 鹏 崔世茂 张国华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2.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牧业局,内蒙古 乌兰浩特137400)

兴安盟乌兰浩特位于北纬47.07°,冬季漫长寒冷。进行冬春果菜生产,必须选用保温蓄热采光性能好的日光温室,这是实现果类蔬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乌兰浩特市现有1800亩3428栋建造标准一致的砖混结构日光温室,温室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在冬春淡季对优质地产果类蔬菜的需求,保证种植户实现抢早上市,提高种植效益,从2017年11月开始,在乌市胡力斯台设施园区兴安盟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利用4栋温室开展日光温室改造提升及冬春茬果菜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试验。

1 温室结构参数

温室方位坐北朝南偏西5°,棚长50m,净里跨度7m,脊高3.6m,前屋面层半圆拱形,铁拱架间距1m,温室角度60°,后坡仰角45°,墙体高度2.8m。370mm砖墙外贴100mm聚苯板,后坡材料保温预制板,后坡每隔3m设置1个通风口,直径25cm,采光覆盖材料为农用聚乙烯薄膜,外保温使用单层棉被,每平方米用棉 1.75kg。

2 温室改造提升内容及其效果

在不改变温室主要结构参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7项措施,以增加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采光能力。

2.1 在温室内前沿设置防寒沟

在日光温室南屋面内侧底脚下,挖一条宽30cm、深40cm的地沟,沟南侧竖立3cm厚塑料薄膜包好的挤朔板,塑料膜宽1.2m,露出地面部分做成前围,地沟用稻草填满踩实。可以起到阻止温室内热量外传,提高棚内温度,降低空气湿度,释放二氧化碳等作用。

2.2 更换普通农用聚乙烯薄膜

采用明净化PO膜替代普通聚乙烯薄膜,发挥透光、保温、消雾流滴等作用。

2.3 改单层棉被为双层覆盖

在保温棉被的底部增添一层每平方米1kg的棉被,以提高保温性能。

2.4 引进智能控制系统

采用内蒙古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放风、卷帘系统,无需用人值守,每天根据温湿度条件智能开启/关闭放风口和根据日出、日落及温度等条件智能卷放保温被,解放生产力,满足果类蔬菜对温度、湿度、通风较高的要求。

2.5 后屋面保温处理

采用合成布膜、旧棉被等,对后坡进行保温处理。

2.6 增设植物补光灯

引进红娇阳牌激光植物补光灯,应对冬春季节灾害性天气光照对蔬菜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光合作用的潜能。

2.7 实施土壤改良

在温室内地表,每平方米加入0.05m3稻壳,随旋耕作业均匀混入土壤,以增强土壤通透性,有效降低湿度。

采用ZDR-20温湿度记录仪和电子地温测定计监测气温、地温。从1月2日开始升温处理,到1月15日地温和气温基本稳定,温室内0.2m高度平均最低气温10.5℃,20cm土壤平均温度12.1℃,达到果类蔬菜定植对气温和地温的要求。1月20日开始定植果类蔬菜,较当地常规定植时间2月5日提早15d左右,为实现促早栽培、提高种植效益奠定了基础。

3 冬春茬果菜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

3.1 筛选耐低温、耐弱光、抗病品种

黄瓜、番茄是乌兰浩特市日光温室栽培的重要果类蔬菜品种,约占栽培面积的90%,其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因此,从2017年12月开始,以兴安盟现阶段冬春茬栽培的5个黄瓜品种、8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开展冬春茬果菜品种鉴定试验。通过综合测定其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及商品性,结合专家田间鉴定意见,推荐津绿21~10黄瓜、蒙帅番茄2个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当地日光温室冬春茬生产栽培中应用,金胚99黄瓜、赛丽番茄品种可作为搭配品种。

3.2 抢早定植

黄瓜、番茄定植期提前15d左右,1月下旬定植。

3.3 高垄栽培

在温室内按南北向起垄,垄面宽50cm、垄高35cm,垄间距 100cm,单行定植,株距 25cm,667m2保苗2600株左右。起高垄利于土壤透气、增加光照面积和提高地温。

3.4 整枝落蔓

黄瓜以主蔓结瓜为主,侧枝全部疏除,植株长到180~190cm时进行落蔓;番茄采用单干整枝。

3.5 “四控”措施

一是控水:结合园区2016年实施完成的“北方冬春淡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项目,在滴灌节水工程建设基础上,深耕土壤30cm,起高垄35cm,切实提高节水、蓄水和保墒能力。二是控肥:通过每亩添加稻壳35m3,亩施化肥由50kg降到30kg、亩增施优质农家肥2000kg和应用生物菌肥等,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三是控药:采取PO膜、防虫网、粘虫板、大垄高台、膜下滴灌、高温闷棚、自动放风系统和施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源药剂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同时加强农药出入库台账管理、档案记录和药残检测等质量管理。四是控膜:通过在棚室周围设立农药瓶、残膜回收箱,对农产品投入品废旧物进行回收,最大程度减少面源污染。

3.6 增温补光

一是温室后墙作显热墙体处理。采用一种太阳能集热墙板放置在温室后墙内侧,通过墙板的集热与放热作用,增加棚室温度。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测试,揭开保温被1h后,集热板温度达到40℃,温室温度达到15℃,后墙集热温度高于原墙体7~10℃。二是采用多次覆盖技术。外覆盖材料在棉被基础上再加盖1层薄被,单位质量达到3kg/m2左右;采光屋面选用消雾流滴高透光型PO膜覆盖,以利于提高温室的采光性能;地面采用黑白相间地膜进行全覆盖,增温保墒和控制杂草。三是引用植物激光补光灯,在低温寡照连阴天气使用,增加温室内光照。

3.7 增施CO2气肥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是本试验实现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黄瓜、番茄开花坐果期,采用液态二氧化碳自动控施技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同时通过加强整枝打叶,平衡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8 病虫害绿色防控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制作用,创造有利于黄瓜、番茄生长、不利于病虫危害的环境条件,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

3.8.1 生态防治。温湿度调控:合理调控日光温室内温湿度,当白天棚温达到32℃时开顶风,低于25℃时关闭风口,将棚室湿度控制在40%~60%。通过温湿度调控与管理,创造出不利于病菌发生蔓延的环境条件。

选用PO膜:PO膜使棚内光线充足,提温快,相对湿度减小,病虫害减轻;紫外线通过多,杀菌性能好,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3.8.2 物理防治。高温闷棚:4月初是温室黄瓜霜霉病、番茄叶霉病等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在4月10日左右,采用45℃以上高温闷棚,以后每隔10~15d进行一次高温闷棚,以消灭各种病菌。

防虫网阻隔:防虫网阻隔技术,是蔬菜绿色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不用或少用农药、减少农药污染、生产出无农药残留的蔬菜具有重要意义。选择40目幅宽1.2m的白色防虫网,放置出入口和通风口处,建立人工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从而达到防虫保菜的作用。

黏虫黄板诱杀:每亩垂直悬挂25cm×30cm黄板40片,悬挂高度距作物顶端20cm,以后随作物生长不断调整黄板高度,每隔两个月更新一次黄板。从定植期开始保持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

3.8.3 化学防治。遵循预防为主、对症下药的原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避开采摘时间施药。

黄瓜霜霉病: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银法利1500倍液+烯酰吗啉10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预防每隔7~10d一次,发病期 5~7d一次,连续防治 2~3次。 阴雨天使用百菌清烟雾剂。

番茄叶霉病:初见病时及时摘除病叶,立即喷洒47%春雷王铜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8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药液进行全面防治,每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布2~3次。

4 采收期及产量

黄瓜2月下旬开始采收,到3月中旬进入盛果期,到5月末黄瓜平均667m2采收9000kg。番茄4月初开始采收,到4月中下旬进入盛果期,到6月初番茄平均667m2采收8000kg。

5 效益分析

5.1 黄瓜效益

示范棚抢早栽培,提前上市。2月下旬至3月中旬,平均667m2采收2500kg,平均价格10元/kg,收益25000元。3月中下旬至4月20日,平均667m2采收3500kg,平均价格7元/kg,收益24500元。4月下旬到5月末,平均667m2采收3000kg,平均价格2元/kg,收益6000元。总产值达到55500元,种苗、化肥、补光、人工、折旧等平均667m2投入17000元,实现效益38500元。

5.2 番茄效益

4月初至5月初,平均667m2采收3000kg,平均价格9元/kg,收益27000元。5月初至6月初,平均667m2采收5000kg,平均价格5元/kg,收益25000元。总产值达到52000元,种苗、化肥、补光、人工、折旧等平均667m2投入20000元,实现效益32000元。

猜你喜欢
果类日光温室黄瓜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桂林市茄果类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
果类蔬菜水溶性肥料配方选择与应用分析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盆栽迷你玫瑰栽培技术
茄果类蔬菜防早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