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广红糯8号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

2018-02-18 14:35王秋燕陈红弟田耀加张晶赵守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制种技术糯玉米特征特性

王秋燕 陈红弟 田耀加 张晶 赵守光

摘要    广红糯8号是用母本09N93、父本KN33进行杂交育成的红色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12—2013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出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4年参加广东省春季糯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广红糯8号产量与品质性状均与对照粤彩糯2号相当,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红糯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糯玉米;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45-01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西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是玉米各类型中唯一起源于中国的一个玉米亚种,有“中国蜡质种”之称[1]。糯玉米的糯性是由wx基因控制的隐性纯合体,籽粒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因而表现为糯性。糯玉米按色泽可简单分为黄糯、黑糯、白糯、紫糯、红糯、五彩糯、甜糯等,广东省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糯玉米以白色籽粒的品种为主,其次为紫色和彩色品种,黄色、红糯和黑色品种较少[2-3]。为进一步满足生产和市场对品种颜色类型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对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现有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针对育种材料外观颜色、食味、口感、品质的突出特點,于2012年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成优质、抗逆、半紧凑型糯玉米品种广红糯8号,于2014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广红糯8号未审定以来在广州市郊区主要以鲜食颜色鲜艳、特异品质型深受消费者喜爱,营销模式为玉米蔬菜专业合作社订单模式。根据消费者需求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形式进行种植,既可满足消费者需求又可保证合作社稳定收益[4]。据统计,广红糯8号近几年种植面积33.3 hm2,平均每年种植5.33 hm2左右。

1    选育过程

2009—2012年,从2009年国家区试参试品种N9中经定向选择、严格选株套袋连续自交得到09N93等一批稳定自交系。同理,从广东省柯木朗展试品种中引进红糯玉米品种,经严格选株套袋连续自交得到KN33等一批稳定自交系。在2012年组合鉴定试验中筛选出强优组合09N9×KN33,命名为广红糯8号。

2    特征特性

2.1    植株性状

广红糯8号幼苗顶土力强,叶鞘、叶色青绿,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成株期植株整齐度较好,株型半紧凑,叶片窄、中长,中后期生长势强;采收期保绿度高,抗性好;雌雄协调,雌穗吐丝爽畅,雄枝发达,分枝多,花粉量大,先吐丝后散粉,吐丝、散粉整齐一致。株高175~195 cm,穗位高80~90 cm,花药黄色,护颖绿色。

2.2    果穗及籽粒性状

果穗颜色艳红有光泽,果穗接近锥形,穗形、粒形均匀一致,穗长17~19 cm,穗粗4.0~4.3 cm,秃顶0~0.5 cm,穗行数12~16行,穗粒数320~380粒,单苞穗重230~260 g,千粒重290~312 g,出籽率70.9%~75.8%。

2.3    抗逆性

经多点品比试验和试种示范田间表现高抗、中抗南方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

2.4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0.75%~1.48%,果皮厚度测定值60.55~66.75 μm,适口性较好。

2.5    产量表现

广红糯8号在2012—2013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14年春季参加广东省糯玉米区域试验,5个试点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增产97.5~781.5 kg/hm2,增幅0.81%~6.30%;2个试点较对照品种减产,分别减产190.5 kg/hm2和654.0 kg/hm2,减幅分别为1.49%和5.13%;广红糯8号7个试点平均鲜苞产量为12 672.0 kg/hm2,较对照粤彩糯2号增产160.5 kg/hm2,增幅1.28%,未能进入复试。

2.6    熟性

广州地区从播种至采收生育期77~82 d,较粤彩糯2号早熟3 d左右,正常积温年景,春季雌穗吐丝授粉后20~22 d为适采期;秋季22~25 d为适采期。采收时期不同对糯玉米的口感、营养价值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5-7]。过迟采收,糖分转化为淀粉,种皮增厚黏而不甜,香味降低;过早采收,籽粒含水量多、干物质少,味淡、糯性不强。早采不糯,晚采不甜,过早、过晚采收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3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种植地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良好的地块。玉米是典型的天然异花授粉作物,四周400 m内不要种植其他类型玉米,时间隔离花期相差20 d左右。播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播期是实现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8-9],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季节及栽培耕作条件安排播种。玉米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春季播种期的土壤温度以高于12 ℃、秋季低于32 ℃为宜,为避免花期高温危害,广州地区5—6月不宜播种。播种密度以5.25万~5.70万株/hm2为宜,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采用点穴直播每穴播2~3粒种子,直播用量52.5~60.0 kg/hm2;育苗移栽播量37.5~45.0 kg/hm2。要注意提高播种质量,土壤质地疏松、干燥的沙质土壤适当深些,土壤黏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做到用种精量,下种均匀,同时确保播种深浅一致,株距均匀。注意防旱防涝,施足腐熟有机肥作基肥,苗肥轻施,适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在生产中预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方法。

4    制种技术要点

如何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保证种子纯度,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玉米杂交种,是确保我国玉米生产安全的关键[10]。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制种分2期播种,第1期播母本和约50%的父本,第2期播约50%的父本,2期间隔4 d。父、母本行比为1∶6。株距为25 cm左右,行距40~45 cm,按1.2 m宽起畦,畦面双行植,母本种植9 000株/hm2、父本种植5.4万株/hm2左右。施足基肥,重施穗肥,采取人工辅助授粉。严格除杂去劣,母本雄穗必须在散粉之前及时、彻底拔除并带离田间。要求繁制种田栽培管理要好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5    结语

常规的系谱法是几十年来选育自交系的主要方法,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11],同时,回交法、复合杂交、轮回选择也成为改良自交系的重要手段。常规玉米育种多采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或者套二环系进而培育杂交种的方法,导致遗传多样性越来越窄,很难育成更大突破的品种[12]。为此,广泛搜集遗传基础复杂、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育种资源,创建基础群体是当前育种应做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我国玉米育种方法和技术领域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影响着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得到普及[13-17]。育种技术不断改良更新,加快品种改良和培育进程,提高亲本选配针对性,应聚合多个育种有利基因和精确鉴定多个目标性状,更快、更好地构建出各种类型基因系材料,使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和选育效率都有很大提高。

6    参考文献

[1] 陈可欣,翟广谦,段宜英,等.发展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糯玉米[J].玉米科学,2003,11(3):98-101.

[2] 刘建华,胡建广,李余良,等.广东糯玉米科研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34-138.

[3] 黄绍力,陈同良,周顯奴,等.广东省糯玉米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2(1):9-13.

[4] 张英,李时群,穆楠,等.鲜食型玉米的研发现状及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7,27(5):373-375.

[5] 齐建双,铁双贵,孙建军,等.采收时期对鲜食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41-43.

[6] 过维平,邵慧,王斌,等.鲜食玉米美玉加甜糯缘号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64.

[7]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等.无公害糯玉米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1):131-132.

[8] 徐田军,王荣焕,赵久然,等.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子粒灌浆特性研究[J].农学学报,2013,3(10):1-5 .

[9] 王荣焕,赵久然,陈传永,等.京单38不同播期子粒灌浆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13,21(6):59-63 .

[10] 孙卫永,尹航,郝德荣,等.玉米杂交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措施[J].中国种业,2015(5):17-20.

[11] 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5.

[12] 李芦江,陈文生,兰海,等.不同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窄基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29 (1):21-28.

[13] 李桂芝,周文伟,李青竹,等.国内玉米育种现存问题的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229.

[14] 唐军,王文强,黄春琼,等.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7,37(5):42-50.

[15] 魏俊杰.分子标记技术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4)16-17.

[16] 王泽立,王鲁昕,戴景瑞,等.运用近等基因系(NIL)、AFLP、RFLP和SCAR标记对玉米S组育性恢复基因(Rf3)的研究[J].遗传学报,2001,28(5):465-470.

[17] 赵永锋,宋占权,裴振东,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下的玉米回交群体农艺性状分析[J].玉米科学,2012,20(1):30-34.

猜你喜欢
制种技术糯玉米特征特性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如何提高糯玉米的深加工价值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