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肉用山羊杂交组合效果研究及应用模式探讨

2018-02-18 14:35俄广鑫杨柏高段星海黄勇富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

俄广鑫 杨柏高 段星海 黄勇富

摘要    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用黑色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简阳大耳羊、金堂黑山羊为父本,大足黑山羊、云南黑山羊为母本,设计4个杂交组合,对其生长性能开展研究,并与对照群体本土大足黑山羊群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4种杂交改良模式的F1代群体在生长性能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黑色波尔山羊与云南黑山羊杂交模式改良效果最明显;不同杂交组合模式下在4月龄至6月龄间生长速度均大幅变缓,结合重庆当地市场需求,设计了杂交仔羊4月龄适龄冬季出栏的模式,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为当地扶贫工作提供新的参考模式。本研究根据观察研究和调研情况,提出在西南地区重视回归放牧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养殖模式参与生产,不可单一追求经济效益而影响环境,违背生物生存发展规律。

关键词    杂交组合;生长速度;肉用山羊;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22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众多畜产肉食品中,羊肉由于低胆固醇、高蛋白质含量及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1]。

我国现存的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极其丰富,仅收录在我国及我国各地《家养动物名录》中的猪、牛、绵羊、山羊及禽类的地方品种均在100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山羊总体存栏量占比近全世界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山羊大国。然而,继欧洲工业革命伊始至今,欧美农牧业迅速发展,规模化膨胀速度极快,为适应生产需要,大量生产目标明确、经济优势突出的培育品种相继出现[2]。

我国山羊地方遗传资源除在环境适应性上普遍较国外商业品种具有一定优势以外,在生长速度及羊肉产量上与国外商业品种存在极大差距。随着我国羊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养羊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对品种的经济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良种覆盖程度和生产力需求,最近30年间,我国各地方普遍应用二元经济杂交、三元经济杂交等原理,利用商业品种与地方品种的杂交模式进行畜牧经济生产,使下一代即商品代比原品种品系更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羊肉产量[3-4]。

本研究开展不同杂交组合山羊群体构建,根据不同组合杂交优势筛选出适合于西南地区气候、土壤、水源、饲草、饲料、饲养管理等特点的杂交组合,以期为促进西南肉用山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杂交组合设计

本研究利用云南黑山羊、大足黑山羊作为母本;选用黑色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金堂黑山羊、简阳大耳羊作为父本,设计了4个杂交组合。分别为云波F1,即黑色波尔山羊(♂)×云南黑山羊(♀);努大F1,即努比亚山羊(♂)×大足黑山羊(♀);简大F1,即简阳大耳羊(♂)×大足黑山羊(♀);金大F1,即金堂黑山羊(♂)×大足黑山羊(♀)。对照组为大足黑山羊本交群体(CK)。各杂交组合F1代群体样本数为45~132只。

1.2    试验动物饲养条件与管理

饲养方式为舍饲,圈舍为封闭式漏缝高床,每间圈舍都配套有运动场,种羊及后代F1山羊个体均可在小运动场内活动,自由饮水,平均每只山羊占运动场面积3 m2。

饲喂方式为每日4次投料、自由采食;飼料种类为青绿饲料包括黑麦草、苜蓿及其青贮料,自由饮水。配种方式为自然交配及人工选配相结合。其他饲养管理条件均与常规一致。试验开展时间为2015年9月、10月集中配种,至2016年8月前收集完成各杂交组合F1代生长数据。

1.3    数据分析

追踪观察记录杂交F1山羊的初生重、2月龄重、4月龄重、6月龄重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可知,在初生体重方面,与西南代表品种大足黑山羊相比,仅云波F1与大足本交群体F1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杂交组合都与大足黑山羊本交(大足本交)群体无显著差异(P>0.05)。从2月龄体重来看,金大F1与大足本交F1无显著差异;而简大F1、努大F1与云波F1与大足本交F1差异显著(P<0.05),且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在4月龄体重方面,各杂交组合体重增加出现明显分歧,主要是云波F1与其他各杂交组合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并存在显著差异;努大 F1、金大F1与简大F1的4月龄体重无明显差异,金大F1与大足本交F1首次出现显著差异(P<0.05)。

从6月龄体重数据看,云波F1为(25.20±1.70)kg,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努大F1为(20.28±0.75)kg,显著低于云波F1,但较简大F1(17.68±1.03)kg和金大F1(16.15±0.87)kg偏高显著;简大F1与金大F1在6月龄重上差异不显著,但均较大足本交F1(13.38±0.56)kg显著提高(P<0.05)。

根据各生长阶段增重效果(表2)可知,云波F1在各阶段的增重效果均较其他杂交组合明显。初生至2月龄,努大F1增重(8.05±0.73)kg,较简大F1(8.28±0.51)kg小;但2月龄至4月龄,努大F1增重达(7.18±0.64)kg,大于简大F1(5.73±1.04)kg;甚至金大F1在2月龄至4月龄期间增重(6.45±0.58)kg也大于简大F1。在4月龄至6月龄期间,各组增重均较前面发育阶段放缓,尤其是金大F1,仅增重(1.08±0.35 )kg。

3    结论与讨论

3.1    改良效果

从初生体重来看,除黑色波尔山羊(♂)×云南黑山羊(♀)(云波F1)外,努比亚山羊(♂)×大足黑山羊(♀)(努大F1)、简阳大耳羊(♂)×大足黑山羊(♀)(简大F1)、金堂黑山羊(♂)×大足黑山羊(♀)(金大F1)与大足黑山羊本交群体(CK)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略高于CK,说明各杂交组合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代初生重。云波F1表现出耐粗饲、环境适应能力高、增重显著加快的特点,尤其6月龄体重(25.20±1.70)kg及2~4月龄增重(10.03±0.22)kg 2个指标极为突出。本试验综合表明,黑色波尔山羊与云南黑山羊杂交改良效果最好。其次,努比亚山羊与大足黑山羊杂交(努大F1)改良效果也很突出,从4~6月龄的增重量来看,其较大足黑山羊本交群体(大足本交F1)增加近2倍,改良效果明显。另外,简大F1群体在2月龄及4月龄的生长速度方面表现较大足本交F1明显改善,但在4~6月龄增重方面及初生重都无明显差异,故该杂交组合在4月龄后,杂交优势在生长速度方面不突出。无独有偶,金大F1群体与该情况类似,而且在4—6月龄增速方面,较大足黑山羊本交后代偏低。

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利用波尔山羊对我国地方山羊遗传资源进行杂交改良,效果突出;而且与其他商业品种相比,也是迄今公认遗传改良效果最明显的优秀父本[5-7]。努比亚山羊作为肉乳兼用型品种,其与大足黑山羊杂交改良效果较波尔山羊略有逊色;但在F1个体养殖过程中观察到,该杂交组后代在初产后,泌乳能力较大足黑山羊有极大的改善,后代仔羊死亡率显著降低。简阳大耳羊与努比亚山羊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8],但在该品种本土化后几十年间,其努比亚血统已经极低,主要被本土遗传基础所代替,故简阳大耳羊在环境适应性方面与中国西南本土品种无区别;在生长方面由于人工选择的作用,较其他本土品种在生长速度方面显现明显优势。根据本试验研究结果来看,努大F1和简大F1在初生和2月龄时体重无明显差异;而在4月龄开始,努比亚山羊改良效果较简阳大耳羊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由于2个父本品种遗传基础差异造成的。本研究中,总体上较重庆本土代表品种大足黑山羊来说,引用外地及商业品种对本土山羊遗传改良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积极的效果。

3.2    关于生产模式

根据西南地区的饮食习俗,每年入冬至春节是一年中吃山羊肉的主要时间,而4个月左右的羔羊正是本地烤羊的最佳食材。本课题组与重庆大足区铁山镇多个山羊养殖合作社合作,开展设计杂交山羊短期育肥上市效果研究,即在春季开展配种,在初秋生產杂交F1代,保证在春节之前持续有F1个体达到4月龄上市,减少4月龄到6月龄之间的饲料供应成本,同时解决了4—6月增重少、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在市场上羔羊的认可度相对也较高,如4月龄内羔羊在2017年10月及2018年10月,在重庆市范围内价格为40~50元/kg(毛重),超过6月龄的大羊价格在34~38元/kg之间。因此,综合考量后,该生产模式经济效益明显,能够切实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与养殖热情。与此同时,杂交山羊F1作为商品代,全部投入试产,不作为种羊继续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地方遗传资源遗传基础免受商业及外来品种污染,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2016—2018年,在重庆本地开展该杂交组合生产模式推广与示范,带动了多家养殖企业及养殖合作者增产增收,同时本团队该成果于2017年10月荣获“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奖-示范与成果推广奖”奖励。

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山坡四季青绿草料丰富,由于地理气候的限制,山羊养殖业大都以小规模放牧为主。根据本课题组在重庆各区(县)调研养殖情况发现,在不考虑营养供给及环境差异的条件下,全舍饲山羊死亡率较半舍饲半放牧、全放牧养殖模式高出10%~15%。全舍饲、集约化养殖不仅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负担,还在饲料运输、储存等方面加重了养殖户的负担,同时干草料等集约化常用饲草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山羊生长发育的需求;另外,舍饲模式限制山羊活动范围与个体感情交流,长期舍饲易导致动物产生抑郁情绪、食欲不振、无繁殖行为等,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因此,本团队建议在我国西南地区应该重点开展回归小规模放牧山羊养殖模式,不一味追求集约化饲养模式,以解决我国山羊人工驯化程度较低、产业效益影响因素复杂等问题。

4    参考文献

[1] 马晓丽,杨晓宇.内蒙古阿尔巴斯山羊肉营养成分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82-83.

[2] 徐宝刚,王利国.国外优良肉用、奶用山羊品种及生产性能介绍[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11):76.

[3] 张明国,葛盛军,金海平.不同品种山羊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对比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7(3):29-30.

[4] 毋强,路鹏,洪雪莹,等.中国肉羊生产的主要经济杂交模式[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32(3):63-69.

[5] 李助南,向寿隆.波尔山羊×宜昌白山羊F1代杂种羊生产性能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78-6779.

[6] 朱德江,欧阳艳,熊雄,等.宜昌地区宜养肉羊杂交组合实验研究报告[J].当代畜牧,2016(11):35-37.

[7] 凌英会,王丽娟,张晓东,等.安徽白山羊经济杂交生产性能测定与杂交组合筛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40(2):180-184.

[8] 陈祖秋,徐刚毅.简阳大耳羊初乳成分动态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增刊1):391-393.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
夜郎自大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初探
浅谈我国西南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
我国西南地区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意识文化建设方式的调查分析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