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教师开展幼儿行为观察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18 01:09戴红梅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3期
关键词:保教幼儿园幼儿

戴红梅

面对成长中的幼儿,观察其发展情况与行为表现,是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更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专业能力。通过开展幼儿行为观察,有利于真正了解幼儿需求,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保育教师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具有开展幼儿行为观察的优越性。总结实践经验发现,保育教师开展幼儿行为观察需要经历“看孩子—看到孩子—看懂孩子”的观念转变,有效提高保育团队的专业水平,真正落实“保教结合”的原则,更好地为促进幼儿发展提供帮助。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在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为幼儿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提供了导向,同时也对幼儿园开展幼儿行为观察的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成长中的幼儿,观察其发展阶段与具体行为表现的特点,是理解和尊重幼儿的重要途径。保育教师的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使观察更具连续性,由于在参教、助教的过程中能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观察,因此观察更具客观性,这成为其开展幼儿行为观察的独特优势。基于此,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天地湾幼儿园在推进教师进行幼儿行为观察的同时,还开展了保育教师幼儿行为观察的探索和尝试,让教师们在困惑中思辨,在问题中聚焦,在思考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

二、行为观察准备——思想动员,理论培训

起初,受传统保育观念的影响,对于保育教师是否要开展幼儿行为观察的问题,天地湾幼儿园存在很多不同意的声音。如:有教师做行为观察就行了,保育教师没有必要开展此项工作;保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有限,所以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展行为观察;开展幼儿行为观察对自身和幼儿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做出的回答是: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原则要求保育教师不仅要做好卫生消毒、生活活动的组织、关注幼儿生活护理等工作,更要与班级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积极配班参教;观察儿童本来就是保育教师的一项工作,观察幼儿的发展阶段与具体行为表现的特点,是理解和尊重幼儿的重要途径,因为保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更具开展幼儿行为观察的优越性。这也说明,转变保育教师的传统观念势在必行。

为此,幼儿园主要采用了四种措施加强保育教师的培养。一是图书阅读。给保育教师提供充足的图书,让她们能够从书中寻找答案,并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二是专家引领。聘请郑州师范学院幼儿教育心理研究方面的专家作保育教师的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指导培训。由保教主任为保育教师系统讲述幼儿行为观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保育教师学会观察。四是同伴分享。举办教师组、保育组联合教研活动,由大中小班的班主任分别汇报各自的行为观察记录,再把各班主任的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为教研资源分享给大家,促进保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行为观察实施——梳理要点,准确切入

幼儿园发动每个班的教师、保育教师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开展专题讨论,通过互动、交流、分析,梳理要点,找准切入点,结合幼儿园“自然教育”所践行的“放手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保育理念,针对幼儿普遍存在的自我服务意识差、自理能力弱等具体问题,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展开观察。

比如,可以从幼儿入园情绪、幼儿卫生习惯、幼儿喝水、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等环节入手进行观察。具体做法是:保育教师在完成日常基础保育工作的前提下,在参与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从最小处着眼,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对某一幼儿的某一行为,或全体幼儿在某一环节的行为进行详细密切的观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录(如小视频、照片等),并对观察记录进行思考,具体思路是: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付诸实施—有所收获—解释成果—交流推广。

四、行为观察反思——回放案例,聚焦问题

活动开展初期,保育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保育教师都是针对一个幼儿的某一点进行观察,文字记录与分析过于粗糙,存在为了观察而观察的现象;观察后的分析不透彻,对问题的把握不准确,对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思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幼儿园及时开展了同伴研讨、优秀案例回放等活动,保证活动的实施效果。

【案例1】自由活动时,一个幼儿的鞋带散了,他理直气壮地找保育教师求助,教师没有直接帮忙,而是通过反复示范教他系鞋带。虽然幼儿刚开始流露出畏难情绪且不予配合,但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導和帮助,最终尝试着系上了鞋带,这使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案例2】小四班的小芳和牛牛每天都把自己心爱的小物件带到幼儿园。保育教师通过观察其表现,与家长交流了解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很多年龄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因此会把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身边经常接触的物品上。针对这种现象,保育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逐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慢慢养成好习惯。

五、行为观察总结——交流分享,实践转化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教师们发现通过记录和分析,可以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此举也促使保育教师不断改变观念,明白保育工作绝不是简单地“保”(包办、代替),而是要会“教”(引导,让孩子自己学会)。这样,就使保育教师从关注幼儿身体健康,逐渐过渡到关注幼儿心理健康,而且非常注重家园共育。通过“实践—教研—再实践”的过程,折射出了保育教师的成长与变化:文字性资料增多,观察更加准确、全面;思路逐渐清晰,更有条理,更注重观察对象、观察现象,对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和成果分析逐渐把握得更准确了;增加了专业性知识,知道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交流与分享,保育教师理解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通过反思与实践,保育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儿童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儿童发展的起点、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方向上。随着保育教师开展幼儿行为观察活动的不断推进,天地湾幼儿园将进一步把保教工作要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不断梳理大环节,聚焦小问题,强化以幼儿为本的观念,把观察到的行为提炼为经验,转化为实践成果,逐步提高保育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保教幼儿园幼儿
荷兰0~4岁婴幼儿保教质量评估和提升项目及启示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