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朱践耳留学苏联期间创作的三首钢琴作品

2018-02-19 02:59孙铭晗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谱例大调小节

孙铭晗 王 瑛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朱践耳,本名朱荣实,字朴臣,1922年10月18生于天津,在上海长大。1952年,朱先生调往北京电影厂,第二年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配乐,其中一首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广为流传-《翻身的日子》(作品2a),为其早期钢琴作品代表作。1954年,先生被选派赴苏联留学,开始了为期5年留学生涯,在朱先生的《朱践耳创作回忆录》一书中称这五年为“踏入音乐殿堂”,可以看出先生对这五年的认可及珍视 。1955年9月,朱践耳先生一行五人踏上了前往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的火车。学习期间,先生师从谢尔盖·阿·巴拉萨年,更具有民族化和现代化,这深深地影响了朱践耳的创作。他曾给中国学生建议:“把作品送回国内,让国内的听众判断其优劣。”而非只单单用西方的作曲传统来评判作品,这足以体现其思想的现代化。

一、初次得到认可-序曲二首

(一)深沉的情感,温柔的内心—序曲第一号《告诉你……》op.4,no.1

留学一年级上学期作品,1955年,这是朱先生留学期间第一首钢琴作品,很受作曲家喜欢,并且巴拉萨年为其简单修改后也很是欣赏这首作品。全曲共39小节,单三部曲式,左手伴奏为降D大调。右手旋律主题为中国五声音阶(谱例1),呈示部开始似两个人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诉说,速度小行板(Adantino)开始就渐慢回到原速再渐慢,语气由弱到强再到弱,好似诉说一遍又一遍,随后语气越来越丰富,语句越来越长,最后再回到诉说的语气。整首作品在五声音阶主题的推动下横向发展,进行音乐的推进,旋律的韵味形式上比较散,但实际上行散神不散。这正是中国音乐文人所喜爱的音乐表达方式,重内心,深刻而温婉。会上,并录制唱片。主体部分选材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共67小节,作曲家选定为快板作品,但后面加上了Cantabile,译为如歌的,即快速流畅中要连贯优美。

作品为单三部曲式,即A+B+A(谱例2),呈示部及再现部主题采用民歌曲调,右手为主题,其中有一次转调,2小节过渡,左手伴奏为c自然小调,伴奏到10小节转调为f小调,21小节为b自然小调,26小节开始由F大调—D大调—E大调—A大调至再现部回到c自然小调。展开部21小节出现新的音乐素材,由单音旋律到八度再到重叠的和弦,而后转到左手以八度重复旋律,旋律线一直延长直至消失。再现部41-67小节,衔接第二部分流水的感觉慢慢加入左手《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线较长。整首作品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小桥流水中阿妹唱着思念阿哥的歌,随着水流预备着汇入大海,水流开始湍急,越来越壮阔,水面波涛汹涌。慢慢不远处水面开始平静,悠扬的歌声远远传来,带着思念之情。这首作品中对水的描绘更像是暗喻生命的力量。

谱例2

谱例1

(二)动人的民歌,如画的风景—序曲第二号《流水》op.4,no.2

创作于1956年,在国内流传很广,1956年夏,此曲由杜鸣心首演于“全国音乐周”时的留学生作品专场音乐

二、陕北的情怀,全新的尝试—《主题与变奏曲》

创作于1956年一年级下学期,这一年作曲家开始尝试更有难度的创作题材挑战-变奏曲。这要比序曲难很多,规模更大,技巧更复杂。1956年夏,苏联钢琴家格里哥里·辛格尔在苏联国家电台演播了这首作品。

主题有九个变奏,主题选材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主体部分(谱例3),源于陕北的革命历史歌曲《槐树花开》。变奏Ⅰ:三声部,主体出现在高声部由八分音符空拍开始,节奏紧凑,带有比较活泼的情绪。变奏Ⅱ:三声部,主题中声部出现,开始尝试增加新素材,作品层次性更多,声音悠扬,像是男中音在低声吟唱。变奏Ⅲ:对主题进行展开,左右手出现模进,发展到13小节后,开始以右手和弦方式出现主题,后转到左右手主题交替出现,最后转回右手和弦主题。变奏Ⅳ:出现大量十六分音符三连音,主题也以三连音方式出现,增加了音乐性。变奏Ⅴ:主题以连跳音及重音方式出现,音乐带有活泼的感觉。变奏Ⅵ:经过转调,主题音乐风格完全转变,变奏主题改成新的节奏型,出现附点八分音符。三声部主题始终在高声部至第202小节转为左手主题并发展,乐句家长,后至第211小节转回右手,主题加入装饰音,更具音乐性。变奏Ⅶ:诙谐的稍快板,主题出现大量三十二分音符的三连音,增加了趣味性变奏到这里已经完全脱离主体本身音乐性。变奏Ⅷ:活泼的快板,主题已经完全改变,只采用个别单音,转调为A大调。变奏Ⅸ:中慢板、深重的,三声部,主题为高声部和声最高音出现,要求演奏时手指着重突出最高音,伴奏部分中声部出现很多装饰音,乐句充满层次又悠长,色彩丰富,像是小型交响乐团不同音色在不同层次的演奏。

谱例3

三、引用中国戏剧,迎接新的挑战 —叙事诗《思凡》,op.11

二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朱先生致力于弦乐重奏及管弦乐作品创作,至1958年三年级下学期创作了叙事诗《思凡》,这不单单是一首钢琴曲,它改编自独幕芭蕾舞剧,其中带有故事情节。这首作品为独幕芭蕾舞短剧《思凡》而写,创作《主题与变奏曲》时,作曲家原计划以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为题材写一首变奏曲,后考虑太受情节局限而放弃,只保留了部分民歌主题,而在第三学期,先生开始挑战带有故事情节的叙事诗,足以体现作曲家在三年学习的刻苦,创作的新倾向。题材来自民间戏曲,有戏剧故事情节,音乐用了交响性手法和奏鸣曲式。作品着重刻画了一个年轻的小尼姑的内心世界,她从怯弱、屈服走向挣扎、斗争,最终脱下袈裟,冲出庙门,去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作品为三声部,引子与主题进行深刻的对比,一个阴森、一个天真活泼,充满了中国戏剧音乐的冲突、矛盾。

在1955—1960年五年中,这三首钢琴作品创作及发展已有新的方向,但唯一不变的是,每部作品都采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题材,音乐中充满了戏剧性。从开始的《告诉你……》娓娓诉说内心情感到《流水》展现生命的力量,再由采用“信天游”的主题尝试多种变奏多种风格到充满冲击的民间戏剧故事,中国钢琴作品从未脱离这一类中国音乐瑰宝为发展主体,他们的和声、复调创作技法愈加娴熟,对民族化与现代化进行各种结合,形成中国风格的新音乐之路。这个新道路离不开民族民间音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是智慧、历史积淀的结晶,更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精髓。

猜你喜欢
谱例大调小节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G大调随想曲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