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新思路

2018-02-19 05:25王才举史清臣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3期

王才举 史清臣

摘 要: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贸易相对落后,其中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出口商品比例较低。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新途径。

关键词:加速优化;外贸商品;外贸商品结构

一、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

1.贸易格局的变化

从1990年以来,我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外贸初期我们竞争力较弱,商品结构单一,到2012年经过20年的时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们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化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加工方面快速的发展,产业内的贸易发展最快,比重也在提高。在这里面工业制品比重上升最快,而且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工业好的国家程度相当。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反映出我们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但随着贸易产品结构化的改变,初级产品比重开始下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运输机械等不断加强,促进了出口结构的改变。截止到2018年,我国出口贸易中高级产品的比重开始上升,跟互联网经济时代相关的高精尖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新能源产品,丰富了我们国家出口商品的整体格局。

2.传统纺织商品竞争优势在下降

纺织品服装类一直是我们国家贸易出口的主要产品,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延伸,有更多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他们已经替代我们国家最大制造生产国的地位,因此,虽然我们国家的服装纺织类出口比重高于一些发达国家,高于一些工业国家,但却低于一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在世界纺织业的比重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受到一些例如印度、越南新兴工业制造国家的挑战,优势在丧失,因此,我们国家原有的工业基础劳动力优势,已经转换为其他产品的出口优势,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优势,在不断地被沿路国家取替。

3.工业运输设备产业发展缓慢

我们国家在工业电气方面出口增加,占我国外贸出口比重也不断上升,反映出我们国家产业和贸易方面的导向,沿着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我们在这些产业当中还是处于进口与出口交替的阶段,更多的产品处于中级产品阶段,我们国家关于高精尖技术产品的出口以及一些电器工业产品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产品代加工贸易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机械工业运输设备规模比较小,仍然有很多的潜力、发展动力存在。

二、外贸商品结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通常一个国家的外贸商品结构发生质的变化,需要10到15年的周期,近十年来,我国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要发生质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在于商品结构当中技术水平虽然发展比较快,但仍然在芯片、互联网、电子上缺乏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国内企业的出口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等中级初级产品为主,虽然在向高级产品制造品方向转变,但是其出口制品受到其质量较低、产量较大、外观技术落后的制约。我国现阶段高科技产品发展迅速,但仍然有半数是与外资企业合作,是我们国家产品结构主要特点。出于成本的考虑,更多的是以转企加工代加工以及组装费用为主,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少数的发达国家企业当中。整体来看眼前出口产品仍然是以加工产品资源消耗高的相关产品为主,所以大宗的资源产品出口仍然是我们国家眼前的出口结构,当前的发展趋势初级产品比重在下降,但仍然需要5到10年的改变,出口产品结构长期会处于中低端的阶段。

2.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阶段

我们国家在国际分工当中的地位要取决于出口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我们长期占有的是数量的优势,其质量要依靠的是企业生产环节带来的附加价值,所以国际分工的档次位置是根据所创造出的附加值来区分和比较。纺织品、服装等传统生产方式仍然处于简单加工的环节,因此带来的附加值比较少。我们现阶段实现的是从中低端产品向高端工业制品的转换,附加值要在高精尖技术行业当中去实现,很多创新要不断升级改造,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升级的国际分工当中,各环节的附加值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体现。

3.一些高端芯片類产品仍然依赖进口

现阶段世界以工业制造加快产品国际化为主要趋势,全球制造产业当中其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价值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仍然集中在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是第一大出口产品的国家,以委托代加工为主,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互联网电子以及芯片类产品当中,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很不全面,还是要依赖于进口。传统的纺织服装类出口也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没有树立世界级的品牌。

4.外贸商品结构与合理化之间存在矛盾

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多样化,与中国产品稳定的增长出现了一定的矛盾。我们国家要提升出口的数量,同时要改变其结构,那么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性,以及相关的经济条件与配合,我们要求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化,来促进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发展以及资本的改变,向技术密集型出口的转换。我们城镇化的道路使得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当中,在中国以工业基础发展第三产业为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才能解决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就业问题,那么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会解决一部分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要想带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必然出现矛盾,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会跟合理化的趋势产生矛盾,而且矛盾会升级。

三、加速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

1.改变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方向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我们国家现有依赖的外贸基础,我们国家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要根据当前经济稳定的状况,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所以适度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当前的主要方向。我们要做到的是政府给予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但是其结构方向要发生改变,劳动密集型当中技术高科技密集型产业投资要加大,帮助更多的企业配备新技术装备,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其次,仍然继续推动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中原地区进行转移,充分利用内地的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最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来促进向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转变。

2.提高出口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继续发展我们国家较为实力雄厚的制造业,但同时要提高其结构组织水平及能力,开展更多的服务业,增加其相应的附加配件功能与之协调,鼓励更多的服务业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进入市场的机会。其中工业对外贸的发展影响最为直接,现阶段我们国家工业的发展应该实行多种战略,在工业发展中采用更多的资本融入以及与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相结合,在工业发展的各个部门实行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与附加价值配套的相应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更多的出口产品结构向更高端的思路方向发展。

我们国家在贸易上发展快速,产品多层次化、多样化、高精尖化,在产品升级改造过程当中,应继续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对产品的新加工力度不断加强,实现全线产品的升级改造,将更多的高精尖技术融合到我们的传统产业当中,加大更多的研发投入,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要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例如我们国家正大力投入的芯片技术,增加其投入和科技含量,树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加大生产过程中贸易投入产品的比重,同时减少国产投入的比重,来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相应的金融工具改变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升级改造产品结构就是要提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以及科技含量竞争力。

3.合理利用内部资源和外资相结合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我们国家内部资源以及资本更加的丰富,有更多的融资方式。首先,我们要将资金合理的运用到外贸商品配置上,将其与产业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加强更多的外资投资导向以及运用相关的本地产业政策引导,优化外资的整体结构,在外商投资战略目标当中,要与我们经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避免牺牲长远的利益而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围绕发展我们国家提倡的低碳新能源以及互联网芯片产业,引入外资引导更多的跨国公司将资金投入到我们急需发展的高精尖技术当中,用外资和内资相结合,对于生产标准化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发挥其企业与行业的关联作用,实现外资引入与发展高精尖技术相配合,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支柱性产业快速的发展。

4.政府重点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要想加速产品结构的改变,就需要将我们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与外部资本相结合,在高精尖技术制造业当中相结合,才能体现出优势。尤其是我们国家在芯片产业当中潜力巨大,有更多的电子芯片产业企业资金融入,我们国家在工业发展的中高期,需要从工业芯片、电子过渡到更多的深加工产业当中。任何产品都需要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经历过创新成熟以及标准化的过程,保持我们劳动力市场成熟的優势,要抓住世界技术转让以及塑造的机遇,发展高精尖技术,打造中国制造芯片中国制造互联网新技术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马瑜,栾维新,张睿,王辉.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对集装箱生成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8(7).

[2]赵泽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外贸商品结构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