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研究

2018-02-19 05:25吴爱丽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教学改革

吴爱丽

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已不能满足跨境电商的需求,跨境电子支付不断发展完善。《国际结算》课程应适应实际业务发展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首先总结了跨境电商及跨境电子支付的发展,进而分析了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结算;教学改革

一、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在2018全球电子商务大会上权威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29.16万亿元,交易额同比增长11.7%。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22.3%,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9万亿以上,占全球交易总额40%以上。2020年有望达到12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将达到37.6%。未来几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保持在年均20%左右的高增长水平。

二、跨境支付支撑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需要跨境支付的支撑,跨境支付市场无疑将成为支付领域新的增长点。我国用户开展跨境结算的主要渠道有商业银行、专业的汇款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境内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我国用户的首选。其中PayPal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公司,支持25种货币交易,在全球支付市场中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我国跨境交易的用户也更多的选择了PayPal。我国的支付宝跨境支付服务支持英镑、美元、欧元等十多种外汇结算。另外还有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等第三方平台也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专业的服务。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内容滞后于实际业务发展

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贸易结算方式上,对跨境电商的支付渠道和机构涉及很少。国际结算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见下表:

传统贸易结算中买卖双方直接通过银行进行结算,跨境电商的交易中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结算双方的中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跟不上实际业务的发展,亟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时俱进,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2.就业竞争激烈,跨境电商企业成为学生就业新选择

目前除了金融类和综合类院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很多农林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院校以及外语院校等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因此学生就业竞争激烈。除了银行、传统外贸企业等就业领域,跨境電商无疑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又一重要领域。因为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其核心是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国际贸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与电子商务进行结合之后出现了新特征而已。招聘跨境电商人员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

3.跨境电商人才缺乏

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结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国际结算管理能力位于中级水平。虽然目前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对客服、网络推广等初级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随着企业发展以及竞争加剧,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会更为迫切。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还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缺乏专业培训和实际的就业培训。以广东为例,2015年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就超过30万,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超过400万。因此培养能够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高校毕业生迫在眉睫。

四、《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善当前国际结算授课内容落后于实务操作的现状,给学生补充适应跨境电商需求的国际结算知识,为毕业后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奠定基础。

1.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将从两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1)重点增加跨境支付的内容。跨境支付方式有两大类,一种是线上支付,包括各种电子账户支付方式和国际信用卡。由于线上支付手段通常有交易额的限制,所以比较适合小额的跨境零售。另一种是线下汇款模式,比较适合大金额的跨境B2B交易。不同的跨境结算方式差别很大,有着不同的金额限制和到账速度,而且各自都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课时限制是无法将这些跨境电子支付的内容全部纳入课程体系的,只能对用户采用较多的方式或平台进行重点介绍。

信用卡和PayPa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国际网购支付方式,因此本课程应对信用卡的主要类型以及PayPal的交易流程做必要的讲授。另外对我国的国际支付宝、Money booker等几种国内外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应给予适当介绍。线下汇款则至少应增加西联汇款的内容。

(2)对传统贸易结算的授课内容及时更新。根据实际业务的发展,对各种结算数据、结算票据的电子化表现、新衍生出的融资方式等内容及时补充。电子票据业务目前正逐步进入广泛的流通渠道,电子票据避免了假票、克隆、遗失等纸质票据的诸多困扰,今后会取代纸质票据成为市场主流。因此学生有必要对这一内容做到更多的了解。另外实际业务中用得比较多的融资方式,比如订单融资,海外代付等融资方式也应及时补充。订单结算在企业手里有订单但是没有资金进行原料购买和产品生产时,可以将订单抵押给银行获得资金融通,前提是订单的质量是银行认可的,即未来买方肯定会收货付款的订单。与国际结算课程中已有的融资方式相比,订单融资更灵活,对学生进一步认识融资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融资思路。

新内容的介入可以采用背景资料阅读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资料来源应主要采用来自各大银行的官方网站、专业的国际结算网站、商务部有关板块、核心期刊文献资料的内容。案例应注意时效性和可参考性。

2.调整理论授课学时

根据中国银行国际业务部的统计,从结算方式看,汇款方式占据了80%的业务量,信用证约17%的业务量。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结算方式的使用比重也不尽相同。对于信用证结合唐山、河北省以及我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区域分布,在我校目前还应该是授课的重点。而对于托收这一结算方式,使用的频率很低,可以适当缩短授课时间。汇款一直是使用比率很高的结算方式,因此重点加入电子渠道的汇款以及专业汇款公司的讲解即可。课时具体调整方案见下表。

3.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利用多个教学软件开展实训教学,进一步强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与其他课程互相结合,突出课程重点,呼应其他国际贸易环节。具体可以遵循以下过程,首先使用外贸流程模拟实训平台中的DOC系统对国际结算票据和信用证开证申请书进行填制练习,在此基础上使用国际结算专业实训软件对结算方式的流程进行操作,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主要票据和结算方式的掌握,又节省了课内时间,可以在有限的实训学时内,安排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完成较多的课程任务。

与其他课程做到有效结合,例如国际结算与外贸函电课程中对信用证有关内容的处理。国际结算课程和外贸函电课程都有所涉及但是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在实训安排上就可以合理分工,这样既不会显得内容重复,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信用证有更多的掌握。

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实训内容将跨境电商平台相关实践操作、服务技巧、国际结算流程管理等纳入其中。还可校企联合开展跨境电子支付知识竞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掌握跨境电商及跨境支付技能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作为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应用得当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成绩比重的变化及考核深度和广度的加强,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度、方法、手段等进行调整。同时提高考核的区分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学生展示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供空间。

本课程改革前的期末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30%,由作业成绩和实训成绩组成;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70%。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点多,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平时就应该加强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如果不注重平时学习,单纯的依靠期末突击复习会导致期末总成绩不理想以及对国际结算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因此考核方式改革就应该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提高到40%到50%,期末闭卷成绩占比下降10%到20%。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可以由平时考核模塊(作业、英语小测试、实训考核)和综合测试模块(期末闭卷笔试)两大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中加入英语测验,主要是考虑到国际结算的专业用语多,在单据、票据和信用证等内容需要用到大量的专业英语,在跨境电商的商品推广,磋商等环节都需要使用专业英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以及促进其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应该增加英语测试。平时成绩满分100分,最终按照40%到50%的比例折算加入期末总成绩。

5.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

《国际结算》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所以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国际结算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教学及业务交流,通过参加教学培训,学术会议等形式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本学科的领军人物近距离接触,接收前沿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赛,与同行多交流,以赛促教。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事实证明在竞赛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

(2)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水平,具体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方法实现。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让任课教师到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部或比较大型的外贸企业进行参观、实践。将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实际业务相结合,获取最新的业务做法,将前沿实践操作带进课堂。为了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调研、培训、挂职锻炼,建议高校对教师参加实践和课堂授课给予同等待遇,同时将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竞聘、评优评先等晋升的条件之一,从而达到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目的。

“请进来”就是将具体的业务部门和课堂授课形成互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课堂。聘请行业内外贸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与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而言,可以更了解业内结算操作,加深对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师而言可以更了解行业动态。

五、结束语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缺乏从事跨境电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所以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理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跨境电子支付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及时了解外贸发展的新态势,掌握外贸结算的新做法,努力成为适应我国外贸升级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潮前.《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实验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0.

[2]王芳.跨境电商时代下《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100-102.

[3]杨莉.新经济形势下基于业务需求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3):99-100+137.

[4]曹盛华.《跨境电商发展策略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105.

[5]帅晓华.基于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1):49-51.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教学改革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