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审计研究分析

2018-02-19 05:25孙淑梅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孙淑梅

摘 要: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变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大企业必须及时满足新要求,其中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十分重要。在国企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后,达到多维审计的要求,但要实现全面审计监督仍存在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国企发展状况,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企业审计现状及应对措施,旨在为后续审计工作的推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审计工作

前言:国有企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对国家建设、经济进步等起到了较为突出的正面影响。其中国有企业审计对资产保护、风险防范具有保障性价值,是促进国企顺利完成改革过程的重大要素。深化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和审计发展具有较高相关度,一方面企业改革的推广会影响环境变化,是体制完善、方法更新、管理体系升级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结合改革发展基本要求,充分落实审计要求的国企会更具发展活力,利于企业快速承担企业责任,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并快速提高企业控制力、影响力。

一、深化改革背景下国企审计的要求

新形式条件下,国企改革已经提升了日程,对应企业资产规模、运营状况、规范体制等逐渐得到了改善。但是当下部分国企内部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问题,如结构混乱、内部控制不全面、运营效率低等,且大部分企业内部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内部舞弊行为频发,增加了国企运营风险等级,为此国企审计工作必须及时做出正确调整和优化。保证动态审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风险防范、风险评估的功能,提高企业运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015年国家相关机构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保证企业国有资产达到全面审计、全面监督的要求。其中全覆盖指标利于企业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工作职能,提高审计效益,但这一过程中存在阻碍多、风险高的弊端。当下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审计监督仍停留在初期阶段,无法真正落实企业类型、履责主体、地区范围内的全覆盖。即使部分审计工作强调了工作重点,但是对应设计对象和范围仍存在缺陷问题,为企业舞弊现象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此外,当下国有企业存在人数多、规模大、子公司多等特点,部分企业还存在境外资产等现象,增加了“全覆盖”指标落实的难度。

二、深化改革背景下国企审计现存问题

1.审计难度高

近年来,国企频繁进行改革改制、重组、收购等操作,对应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体系、产权结构等也随之发生改变。国企充分落实深化改革要求的较少,但是进行结构调整、规模扩张的趋势较为突出。企业审计团队的规模逐渐朝着稳定化方向发展,审计对象缩小,但是审计内容大幅扩张,增加了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深化改革下,逐步突破了地域界限、行业界限,导致审计监督工作的难度大幅增加;此外,改革后,一些企业的收入、负债等存在较大偏差,降低了同期数据的可参考价值,受会计评估等政策的改变,深化改革下审计难度大幅增长。

2.审计监督内容单一

当下,国企审计工作仍停留在企业财务收支合法与否的要求,尚未充分考虑企业投资绩效、社会责任和生态保护等要素。审计工作更加关注财务要求,存在滞后性、局限性问题,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后续发展和经营要求,同时企业部分财务数据容易被内部人员篡改操作,无法真实反射出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同时法律导向性的审计工作中,即使坚持了操作简单、清晰判定的要求,但是并未考虑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对整个国有企业的升级优化和格局发展等起到了阻碍作用。

3.审计成果未有效利用

国企审计工作中,部分企业获得审计报告后,便认为相关工作全面结束,并未考虑报告解读分析及使用状况,未将审计成果形成系统化的总结内容。更无法进行总结分析、要点提炼、难点研究等工作,潜在隐患问题突出,对日后相关工作的发展没有参考价值。同时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并未提高审计报告的重视度,致使审计成果利用度较差、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审计效率明显偏低。

4.专业审计人员缺失

新形势下,国企审计工作的难度增加、审计要求提高,对应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人员较少,无法充分落实改革发展需求,能满足高强度审计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更是数量稀少。深化改革的宏观要求下,国企审计相关作业人员并未充分领会变革需求,对宏观政策的理解和落实深度不足,更未切实加强新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有限。部分人员對被审计企业的背景知之甚少,缺失激励机制、创新理念,整个审计作业存在时间集中的特点,限制因素颇多,从大范围审计工作方面分析,当下审计资源无法应对改革后国企审计工作。

三、国企审计工作的优化分析

1.审计方法的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企业前期和改革后的特点分析,结合企业改革特点、要求等进行问题的深度分析,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与时俱进。如考虑到审计工作具有以风险为导向的特点,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数据关系的分析,具有效率高、精度准、风险低的优势,同时可延伸审计工作到未曾涉及的领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还可达到有效整合经营绩效、社会责任、资源环境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完成对国企运营的合理规划。

2.部门职能的强化

“全覆盖”审计要求之下,当下审计成果的利用空间较高。现阶段,国家财政机构、证监机构等部门均会涉及到审计功能,相关人员共同承担了企业审计监管的任务,但是部门人员存在交流不畅、分工混乱的特点,整体资源浪费现象明显,监管工作混乱度高、盲点区域多。为了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理分工,提高交流和配合的全面性、合理性,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等进行全面分析,尽量加强信息共享频率,降低重复作业工作量。此外,国家相关机构需要结合企业类型、特点等进行审计处理,如与国家大众利益相关度较高的行业中,需加强审计范围、审计力度方面的优化,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必须加强会计事务所、企业内审工作的推进,促进国有企业形成国家引导、内外联合的运行机制,结合各阶层力量来提高审计工作的全面合理性。

3.保证审计成果的合理应用

审计成果具有较高的重要价值,为了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加强企业行业的合理分类,可从制造企业、金融企业、服务企业等方面进行分类,逐步将各个行业适用的法规、方法及常见问题等进行共享,建立一体化平台,完成最终资料的重复利用;必须丰富审计成果的形式,传统审计成果主要包括审计调查报告、审计报告,改革后应加强审计专报、论文、实例分析等多方面成果的总结,结合相关数据进行企业整合措施的提出,建立新型传播机制,提高成果利用效率。优化审计结构公告机制,加强当下各大国企审计工作公告范围、公告内容、公告方式的分析,保证审计结果的通透性,结合社会大众需求进行企业深入改革。在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国企的深化改革。

4.提高团队人才建设工作

体系方法的变革、制度规格的创新为国企审计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若想高效落实审计工作,还必须加强专业审计人员的培养。国企审计团队建设中,首先,需要加强在职人员思想觉悟方面的管理,保证其专业能力、思想觉悟的与时俱进。其次,结合岗位需求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保证及时进行职业再教育工作,促进整个团队朝着计算机科学、软件开发等方向进行综合化发展,鼓励审计人员加强统计学、法律学方面的分析,以期快速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再者,需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入,提高审计团队的专业性、全面性,保证国企审计能力的大幅提升。国家相关机构需积极联系高校机构,参与审计项目的咨询服务,为整个审计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结语

深化企业审计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重大风险及新形势下不适应要素的调整,优化企业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保证审计机关严格执行企业改革要求,落实调整、促进、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调整企业审计体系的各项细節。保证国企深化改革改革的全面落实,发挥监督效能,保证国企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社会外部监督机构的全面综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审计研究,2015(3):27-34.

[2]审计署济南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5(2):36-41.

[3]审计署成都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审计研究,2015(3):27-34.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